英汉反义词偶标记性的文化阐释论文_刘璇

英汉反义词偶标记性的文化阐释论文_刘璇

刘璇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要:反义词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对立不对称的现象,根据标记理论从形态、分布和语义三方面标记英汉反义词偶,进行语际分析,会发现标记是不同民族的文化认知在语言层面的反映。

关键词:反义词偶,标记,文化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标记理论视角下英汉反义词偶的对比研究”(2014-QN-597)研究成果

1、引言

二元或多元对立现象在物质世界普遍存在,在语言体系中,语言符号层面也存在这种对立不对称的现象,其中最凸显的是反义词偶。语言符号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影响着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英汉反义词偶的标记现象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固有特征,是不同民族历史、习俗、传统等文化因素的产物。因此,语言的标记性与社会和文化关系紧密。

2、标记英汉反义词偶

标记理论(Markedness Theory)用有标记(marked)和无标记(unmarked)概念阐释语言学中的两分对立现象。【1】在英汉反义词偶中,某些成分形态特征通用,负载意呈中性,使用频繁,分布范围宽泛,该成分即为标记项“X+”;而其对应成分形态特殊、意义特指、出现语境较少,便是无标记项“X-”。【2】标记具有相对性、模糊性和变化性。标记理论不但可以区分语言现象的分布特征,还可以用来辨识人类社会中诸多文化现象的相互关系。【3】反义词偶的分类包括互补、等级和逆向关系,莱昂斯(Lyons)提出从形式、分布和语义三个标准识别标记现象。【4】进行英汉语际比较着重从形式和语义两方面,探讨形成标记的深层次社会文化因素。

3、标记反义词偶的文化阐释

3.1反义词偶标记的文化功能

人类文化的形成是以人类为中心形成,人类的认知具有突显性,在文化体系中占统治地位。语言标记性的形成不是单纯的符号二元对立,本质上是人类认知感知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类有效掌控了物质社会的文化精神。客观世界、民族文化、符号特征共同构筑了英汉反义词偶的外在标记性特征,决定了语言的拼写、语法和用法的标准。

3.2 英汉反义词偶形式标记的文化阐释

语言的外部特征可以通过形式标记(formal marking)进行描写和分析。对逆向关系“是-非”进行英汉语际分析,以“道德——不道德”与“moral—immoral/unmoral/nonmoral”为例。汉语表示否定意义的是词素“不”或“非”,而英语中的否定前缀为“in-,un-,non-”,类似的形容词否定前缀还有“dis-,ir-,im-,il-”等。汉语的组合更为自由,反义词偶可以由不同词素构成,这一点与英语不同。从语言内部分析形式标记的不同,根源在于英汉的语言谱系不同。英语属印欧语系,是屈折语,可通过词根词缀改变词形与词义;而汉语为孤立语,无法灵活变化词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语言外部分析,语言符号的形式选择与本民族的历史渊源关联紧密。由于政治、经济和宗教的原因,英国的殖民外扩,以及美国加拿大等英语国家的殖民地历史,使得英语存在不同的发音和拼写形式,古英语与外来语并存。印欧语言属于拼音文字,直接反映读音,纯符号进行书写,该形式构字更为便宜。最早汉语文字是象形文字,通过笔画拼够图形,以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转注造字,将自然与生活现象记录在语言之中,形意融合。中国一直以大国自居的内陆国家,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因此文字的形式较为稳定。

3.3英汉反义词偶标记语义标记的文化阐释

标记英汉反义词偶是研究的重点,主要用形式标记描写和分析语言形式,用分布标记(distributional marking)表述语言的分布情况以及使用范围。用语义标记(semantic marking)分析词语的指称以及内涵。在众多的语料中,我们发现英汉反义词偶存在相互对应的情况,如互补关系反义词偶“日夜、前后、内外”等,其分布以及语义在两种语言中完全照应。这是因为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自然现象认知具有相似性;再如表示逆反关系的等级形容词“好坏/大小/多少/老幼”,无标记项均为“好”的意义项,如“好/大/多/老”。原因是人们的认知心理认为,些与人们的愿望相一致的内容是正面的、积极的,对此予以肯定,而与人们期望不一致的内容则是负面的、消极的。这些无标记项使用范围更广,频度更高,可以用于疑问句中,对某种程度提出问题,如“How old are you?”,“How much is it? ”。

在语料中也存在着不对应的现象,如英文中 “brother-sister”对应汉语的“哥/弟——姐/妹”,而汉语“堂兄/堂弟/表兄/表弟/堂姐/堂妹/表姐/表妹”对应的单词只有、cousin。亲缘关系反义词偶的不对应性说明,英语的指称意义要比汉语更模糊,其内在的文化根源在于中国人“家国”意识根深蒂固,要恪守等级制度,而西方国家以“我”为中心,家庭关系较为开放。再如“east wind-west wind”这组词中,虽然英汉的指称相同,但外延意义迥然不同。“东风”在中国有和煦温暖之意,催开百花,故有“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诗句,在西方这却是“西风”的象征,其根源在于东西方地理位置差异。

4、结语

语言符号记录了一个民族观察、认识和表述世界的方式和过程,语言是文化的镜子,是探知民族心理的有效通道,透过语言符号可以管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特征。英汉反义词偶标记性的对比,体现了英汉不同思维认知方式中统一对立的一面,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文化关照,对静态描述进行动态深层拓展。

参考文献

【1】R.Pomorska K.Dialogu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nd MIT Press,1983.

【2】Jakobson,R.Selected Writings II:Word and Language[M].The Hague: Mouton,1971.

【3】R.Pomorska K.Dialogu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nd MIT Press,1983.

【4】王立非,关于标记理论, 外国语[J],1991.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刘璇(1976-),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论文作者:刘璇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英汉反义词偶标记性的文化阐释论文_刘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