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为顺应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要求,城镇水土保持工作也随之不断改进与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化进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与危害,探讨水土保持工作的作用及措施,以此改善城镇化水土流失情况,进而促进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水土保持;措施;作用
引言
我国相关部门自2011年开始展开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这项工作,一共耗时3年的时间完成了较为系统、全面且质量较高的保持规划,这不仅为水土保持相关行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促进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实际效率。这不仅将水土保持规划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与目标完全明确出来,也开始构建了关于水土保持的辅助平台。而在实际应用全国的水土保持规划时,一定要充分做好其中的六大体系,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为水土保持规划的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1城镇水土保持的概述、现状及目的
1.1城镇水土保持的概述
城镇水土保持主要指的就是预防水资源或土壤出现流失现象,并对其展开一系列的保护、改善与充分利用,通过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并以此为土壤起到一定程度的维护作用,还能够在真正意义上预防洪水、风沙与干旱等大自然所带来的灾难,从而将土壤与水资源在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起到的效益作用完美发挥出来。此外,在全国开展城镇水土保持,既可以为我国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还可以以此为我国发展的持续性提供支持帮助。
1.2城市水土保持的现状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使得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越发迅速,尤其是自大数据诞生之后,导致城市水土保持的所有领域开始出现较大的转变。现如今城市水土保持在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已经开始有了雏形,在其中对于信息数据的收集、储存、标准要求、信息数据库与规章制度等,都已经开始逐渐构成并拥有一定的规模。而在建设信息化的城市水土保持时,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相关业务的信息数据,主要特点为在抛出管理发生意外时的重要地理信息。而在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则是信息化服务,并不是根据位置所展开的地理信息服务(较为传统的GIS),通过对离地要素所展开全面分析的信息化服务。
1.3城市水土保持的目的
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水利快速发展对生态治理欠账较多,越演越烈的生态环境危机又暴露出水利工程对环境这个新问题应对不足。常规的硬化工程在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造成了河流水域生态系统与环境的急剧恶化,产生了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现代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水利建设要结合生态建设,生态水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的设计理念是以生态水利为基础。但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大量裸露边坡,这时就需要针对工程防护与生态绿化进行处理,从根本上确保可以有效降低因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情况出现,从而达到防止边坡破坏、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
2城市水土保持的新机遇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和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要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条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保护利用好现有水土资源,改善生产环境,就必须搞好水土保持,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是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城市发展促使水土保持工作迎来了新机遇
1)项目建设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需要。本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项目区林草覆盖度,增强了地表拦蓄径流能力,减少了水土流失,使项目区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项目区以农林业为主,通过造林增加林草业种植面积,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故本项目的实施既能改善当地区域生态环境、又能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本项目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2)是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入库泥沙的需要。本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项目区林草覆盖度,增强了地表拦蓄径流能力,减少了水土流失,从而减少石门沟水库泥沙。
2.2群众发展促使水土保持工作迎来了新机遇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该项目属生态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生态工程正是国家大力提倡并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的事业。项目根本目标是促进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工程,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是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体,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3城市水土保持的未来发展新对策
3.1全面改善水土环境
为了可以更好地实现促进城市水土保持的发展,就需要充分改善水土环境,并制定出完善的措施,从而可以有效推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进行。在改善水土环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建立较为完善的综合防治体系,减轻山洪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建立较为完善的综合防治体系,对黄河附近流域沟道下切、沟岸扩张和沟头侵蚀进行治理,达到减轻山洪灾害的作用。2)蓄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通过造林和封禁治理,提高项目区林草覆盖度,有效拦蓄水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3)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项目区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生产及生活环境,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3.2制定完善的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在完善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标,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保护水土资源,维护出行道路的安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为目标。1)水土流失治理目标。通过项目实施,使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项目区蓄水效益达到60.00%以上、保土效益达到60.00%以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0.00%以上。2)生态环境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50.00%以上,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初步得到改善,人与自然初步达到和谐相处。
3.3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
为了提高项目管理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计划在区内开展考察学习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造林技术等。项目管理机构成立项目培训站,全面负责实施项目的培训。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纳入项目技术支持服务建设内容。同时,在项目实施中,与上级水保主管部门、水保科研院所建立长期业务联系,引进新优品种和先进的栽培与管理经验直接运用于生产实践中,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对先进实用技术及时进行示范推广,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提高项目科技含量。
结语
在城镇化进程中采取水土保持可有效减少人为导致的水土流失情况,还可避免因人为因素破坏了生态环境而加剧自然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因此,只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使得城镇水土资源最大程度地提到运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业鹏.浅谈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532(23):290.
[2]潘超,姚文娟.浅析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措施[J].城镇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8):117.
[3]李小军.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01):57-58.
论文作者:韩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项目论文; 水土论文; 目的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