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素描与线论文_王麒霁

设计素描与线论文_王麒霁

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常遇到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即线条的学习 和运用,常常费了很多口舌,学生们仍不知如何下手,因为对线 条的理解与运用决非几日学习的功夫就能驾驭,有如书法的点画 一样,它往往能体现出一个画家的造型功底与艺术修养。经过几 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笔者对设计素描与线的关系有了一些心得, 希望通过本文能与同仁沟通研讨,更是希望能给学生学习设计素 描与线的运用带来一些启示。

一、如何理解线

线是由于面的透视形成压缩面的现象,它游离于点与面之间, 它不是点,不是面,却来自于运动的点,又在运动中创造着面, 它以多种形式,形态,运动存在作用于世界。除了被物体本身遮 挡而看不到的体面外,凡与视线同方向即平行视线的体面,则因 透视的极度缩形而缩扁成为线,这种线一般表现为形体的边缘, 即为视觉所看到的轮廓线。在轮廓线以内,体面的转折即相邻体 面的衔接处,我们的视觉也感知到线,即通常所说的结构线,或 称内轮廓线。而在物象的塑造中,轮廓线体现为一种力、一种张 力与控制力相结合的力,将体积的张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 而显示体积的大小。特别是弧线的大小和方向对体积的影响很大, 关系到体积的丰满和凹陷。初学者往往认为光用线不画明暗似乎 很难表现,因而常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画上不能说明问题的线条, 其实线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用线条画素描能使训练任务具体而 单纯化,有利于造型观念的形成。到了熟练掌握用线造型的时候, 就能显示出线条的灵性和多样化的品格,如能在各种绘画艺术中 线的巧妙运用,更显示出作者的艺术魅力和造型功底,比如画服 装效果图,能以流畅简煉的勾线并施以淡彩,也可使画面达到一 种干净利落又洒脱的艺术效果。

二、认识设计素描的过程

设计素描,可理解为依附于设计并服务于设计的一种单色的 绘画形式。“设计”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Desing”,而“Desing” 在文艺复兴时期则表示为素描的概念。它主要指艺术家在创作构 思的过程中,来探讨作品的规模、内容与造型的视觉化草图或草 稿。 因为早期的视觉艺术,常常不是独立地具有单纯的审美价值, 而是服务于宗教、科学、建筑与制造手工业等。素描的作用常常 是用来探讨自然规律、形态结构,或作为一种发明的视觉化手段; 而被后人视为素描典范的许多作品也指的是“Desing”,它大多 是画家为完成一些教堂的壁画、雕塑、建筑、机械与飞行器等的 设计所作的草图或草稿。文艺复兴以后,以再现为原则的绘画已 达到系统性的完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思想的萌发,使 人们在精神上有了很大的解脱。

在早期的包豪斯设计教育中,因反对以纯艺术和再现的观点 所进行的素描训练,才完全抛开以“Desing”命名的课目,把涉 及造型基础训练方面的课目统一叫做“造型基础课”或“自然分 析课”。

素描教学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已形成固定的模式,作为 纯艺术培养的方式不管是法国学院式还是前苏联模式都长期占有 主导地位,在人们心理上也已形成一种定势。这种定势在设计教 学开始时也被引用沿袭。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设计业的日益蓬勃 与完善,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也不断开始探索一种符合设计的本 质特征与规律的素描训练内容与方法,并冠之于这种素描训练为 “设计素描”。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设计素描是以研究和表现与创造有 关所有领域而展开的素描造型训练。只要有益于启迪主体思维与 专业所需的基础练习,设计素描都可能涉及到。

三、设计素描与线表现的三个步骤

(一)观察与感受 设计素描作为素描造型的一种,它虽然很多的表现倾向于艺术的形式美,倾向于物象的结构特征,但要使线条富有表情,富 有生命,富有性格,就要动用全身心的情感,自觉地把对艺术的理解浓缩在其中。首先,我们要对物象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观察, 以获得全面的感性认识和立体的整体印象。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 分析、归纳,加深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准确把握形体各部分的结 构关系比例关系及整体特征。感受结构造型,从整体到局部,从 局部到整体的分析基本形体,通过分析,把握形体外轮廓线与内 轮廓线的联系,明确肯定形体的结构,比例和透视关系。这点常常为初学者所忽略, 其实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这 好比我们了解一个人一样,我们从相片或某一件事上是很难了解 这个人的,我们只有对这个人的经历、人品、性格、言行等深入 的了解,才会真正的了解这个人。作画也是如此,在作画之前, 首先应突破视觉局限,将物体设想为玻璃体,既能看到物体的外 形特征,也能看到物体的内部结构,包括形体透视缩形的变化。 认真的观察对象,观察的过程中,始终要贯穿着整体,不断的分析, 综合,判断形体,深化对形体结构的认识,以加强对形体的感受。 通过观察后,会对对象的印象有个具体的感受:比如,对象的造 型特征如何?动态如何?结构关系如何?对象的线条如何?哪些 地方最突出,哪些地方最该实,哪些地方该虚,哪些地方需要强 调甚至夸张?在表现时该用什么样的线来表现?这些都在观察感 受之列。对物象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观察,目的是获得物象的全面 感性认识和立体的整体印象,作为技法处理上的前提,这种观察 甚至比个性特征的观察还要重要和具体,因为这是从具体的作画 对象作画条件出发,通过观察感受获得体现技巧的细节及处理灵 感。这样,画起来就心中有数,通过多方面的观察,脑子里就会 逐步形成较完整的画面效果,包括技巧处理,构思与表现。

(二)构思与表现 作画过程要从整个形体出发,先用淡淡的辅助性的线条,以长线、直线弧线为主,表示出形体被包络后的几何形的位置,并 且尽可能把细节简化,把注意力放在形体的最大关系上,同时安 排好构图,处理好画面空间的分割。大的线条框架是继续深入描绘的基础,用线条画出看不见的 “透明的状态”的那部份结构,物体中基本形体的性质和组合关系, 如画面中的各种线条:水平线、垂直线、弧线、包络线、中轴线、 结构线,表示出画面的构图,透视的变化,形体的联系,前后的位置、 对称的关系以及面的转折。这些线有的是实线,如形体结构线、 边缘线,有的则是虚线,如包络线、联系线,也要初步表现出来。线条造型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刻画,是继续校正形体的准确 程度,并且用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加以肯定。画出具体的局部使物 体充实起来,必要的细节有助于物体特征的表达。除了画好结构 关系外,形体上那些面的转折起伏也会随着不断的深入用轻淡的 线条顺手带过。

为了客观地表现物体的结构关系,在线条的组织上要下功夫, 线条之间要有恰当的交接来表现面的过渡和面的转换,要有相互 穿插来表现前后方位、交替重叠关系;要有疏密繁简来表现结构 的紧密程度与对比衬托。一幅好的线条的作品要靠自己去营造, 在组织线条的过程中,理解和经验是不可少的。平时我们要多看 些用线条造型的画,学习别人组织线条的方法,还要对物体的内 部结构和外在表现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在训练中逐步取得组 织线条的经验。整个作画过程,尽量不要或不用橡皮檫,逐渐培 养自己的敏锐感觉。线条的表现力很强,线的直曲,刚柔,流畅,顿挫等变化, 则可用于表现物体的质感,丰富物体的内涵。根据对象的不同特 点运用不同品格的线条,可达到表现的目的,如坚实朴质的物体 宜用粗浓刚直的线条去表现,光滑轻巧的对象宜用纤细曲折的线 条去描绘。此外,单独的一根线是不成形的,一根线再好表现力 也是有限,而一组有相互关系的线却可以构成各种感觉,线与线 之间可以形成很丰富的对比关系,造成曲直,方圆,软硬,薄厚 的韵律;细腻,粗糙,畅快,断续的节奏,还可以造成飞扬,挺拔, 丰满圆浑,古朴遒劲等许多审美感受。 对物体的形体结构,体面转折,体块起迄关系的表现,用线要明确肯定,多用实线,其它 部分则相对减弱,多用虚线。对物体形体的空间表现,则采用前 实后虚,前重后轻,前粗后细等线条的变化予以表现。适当地运用一些淡的色调加强空间、体积或是固有色的表现 是允许的,有时也是必要的。这些淡色调可以用线条紧密排成, 也可以用柔和的色块,特别是要防止色调和线条互相脱节。以少 许明暗色调相结合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当然,在这里明暗色调的 运用只是服从于形体结构的,而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富有轻重虚实 变化的线,特别是加重线的运用,明确而清晰地表现了坚实的形 体及其自身的体积空间。以线为主,辅以色调,可以达到圆满的 造型效果,大师们的素描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这方面的示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调整与完善 在作品完成的最后阶段,我们要搞清画面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这一具体方式,来使作品达到各 种关系的和谐。调整是对局部状态的改动,以适应周围关系的, 它的任务不在于画完整某一部分,而是在加强或减弱之中完善这 种关系,使各部分获得怡到好处的融合,给予它们在整体中应有 的位置。这一调整阶段不仅是关系以处理得当或画面润色的事情, 而且是对艺术理解的深化过程。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局部存在于整体之中,而整体又通过 局部的具体性获得的,作品都是由不同层次的局部按其特定次序 排列而构成。就整体的一部分而言,局部是不完善的,但就部分 的念义而言,局部又都各自保持某种程度的相对自我性,表达着 作品的部分含义,这也是其所以成为部分的真正特征。部分与部 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的关系。各部分的自我特征 是与其它部分比较而存在的,它同时又能决定其它部分的特征。 找到正确关系的关键是学会把握分寸,只有把握画面的分寸才能 使作品日臻完美。

四、设计素描在教学中的思考

在设计基础教学中,设计素描作为一种重要的培养及训练手 段,我们提倡以培养设计的实际需要为目的,认为应着眼于创造 性思维,以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及创造能力。 设计艺术范围的广泛性,使得设计素描教学涉及许多方面的 课题。如何从设计的角度,有效地进行设计素描教学,来发展设计所需要的造型能力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设计素描的教学与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美的角度来表示表现物象:设计意念的表达主要是 通过视觉化的方式来达到, 而视觉化活动就包括了表示和表现两 种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在视觉的设计表 现中所需要的绘画表现能力,同时又是对学生视觉因素的提取、 归纳、综合、组织及形式构成能力的训练。比如可以开展一些以 表现形式美的造型课,让学生抛开传统的表现形式,而自己观察 感受创作,独自表现画面最美的部分。

(二)用形态观点去考察捕捉设计:设计由于受社会、经济、 文化、生产等条件的制约,必须在充分地考虑社会、文化、经济 以及生产技术的前提下,在一定的设计意念引导下进行造型表现, 设计中的形态创造是在各种因素的限制中所进行的造型表现,并 且完全是一种综合性工作。对于设计师来讲,不从限定的因素出 发把握形态的创造方法,不具备丰富的形态语汇是不可想象的, 而从设计的功能和实用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形态的理念、形成、 机能、视觉心理效果,是获得基本的设计技能及造型表现的有效 方法,通过设计素描的“草图”,能借此可以发现新的创意及领 悟美的形态的能力和技巧。设计人员必须培养这种形态的敏锐观 察、分析和表现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美感的意识,应 用于设计中的表现。在高职高专设计素描教学教学实训中,不妨 专业化细分,如服装专业的就以表现服装人物造型基础为主,培 养学生在专业造型上的能力,突显专业创造与应用能力。

(三)以人的知觉规律为中心去思考研究自然:设计素描的 训练作为一门造型的基础科目,若以设计的形态观点为原则,其 本质上是一种自然研究。设计素描的训练应该说反映了对自然多 方面的探索功能。如果从设计的角度来理解造型的基础,是以取 得理性与感性的共同发展为目的,那么,同其它造型基础科目比较, 设计素描是一种浅层次的直觉训练,并以此来发展视觉化的绘画 技巧和造型素质,同时,也为向深层次的理念训练和设计意念的 实现创造必要的基础。比如,在素描教学中引入设计创作理念, 创作与素描相结合,在创作中提高造型能力,一举两得,学生也 会觉得学习素描有意思。

五、如何提高对线的理解与运用

要提高对线的理解和运用,除了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以外, 应从以下三点来理解和感悟:

(一)加强对线的实践:主要是对线有计划有科学的不断的实践。

(二)观察感受生活中自然物象的变化启示

古人言 :“外师造化”。其实是“人化自然,自然人化”的过程, 我们的身体在自然法则的控制之下运动,我们无时无刻不受自身 或外因的作用,我们通过观察自然,体验和感受自然之美,将心 灵感受转变为视觉形式,在自然运动规律中总结出规律与方法, 以使作品来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理想化的美。为什么我们看不 见物象中的线?是我们忽视了结构和其内在的节奏。比如水,本 是平面的视觉感受,但白描中却勾出了平行线来表现“吹皱春水”, 勾出了狂乱的线来表现“狂风巨浪”。这些线的出现,根本不可 能在水的表象中看到,但作为水的结构的节奏,却确是有着平行、 曲平行、狂乱交叉等等的。又如烟和云,本是没有形的,但在中 国画中的线描却强化为了飞动的线!这些,即是从生活物象的提 取出来的,我们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线的存在,客观对象和自然, 与生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三)吸收中国画线条艺术的养料 中国画的线条,千变万化,若无穷尽,着重表现线自身的变化所产生的趣味。不仅体现纯素描的白描中,更体现写意水墨画 与工笔重彩的造型中,运用腕力操纵笔的运动所产生的力变化, 形成线条轻重,偏正直曲 ,抑扬顿挫的不同效果,造成出“十八描” 程式,精确表现结构的来龙去脉,动势气韵,质量感。顾恺之的《女 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中的线描如“春蚕吐丝”、“游云浮空”,《八十七神仙卷》中的线异常圆浑而富动感;陈老莲的线内在富 有内涵。线描写实的技法发展到高峰,使线描演化成具有独立审 美价值的形式美,由于不同新笔法的出现,形成多种风格,从单 一走向多元。以线作为造型手段的中国画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向中国传统绘画学习,有助于帮助我们提高线在结构造型中的表 现力。

(四)借鉴西方绘画中线的精华: 西方绘画中的线,着重表达对象,它的准确度是惊人的,它的价值在于体现在所属形的表现上,不注重线自身的变化性,中 国的绘画以线造型是线的绘画,以线造型的绘画不只出现在中国, 埃及,希腊,巴比伦,印度,美洲的玛雅文化也都有以线造型的 绘画精品存在,欧洲不少大师,如达芬奇,安格尔,毕加索,马 蒂斯等都曾用线创造了不朽之作。米罗的线画具有天真,纯朴的美, 马蒂斯的线具有简练,单纯的概括美。与此相反,蒙得里安利用 直线的分割,追求立体的几何空间最有效地使用直线所特有的多 种性格,发挥直线与横线的异样的感情,创建着线的立体世界。 他在直线的框架结构中,顺着科学时代的合理主义,追求有秩序 的理性美。我们在建筑或工业设计,多侧面的生活中会找到它的 影响。西方文化艺术灿若星晨,这些大师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 养料,我们要善于借鉴西方绘画中线的精华,在绘画实践中不断 加深对线条的认识,掌握用线规律和技巧,真正使线条成为自身 感情的媒介,心灵的琴弦。不断地艺术实践,可以创造着线的美,也会发现着线的新表 现力。

参考文献:

[1] 朱万芳编著.素描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 成 佩 主 编. 美 术 之 友 [M]. 上 海: 上 海 文 艺 出 版, 1995:12

[3] 王中义、许江编著.从素描走向设计 [M].北京:中国 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4] 周度其著.素描入门 [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5

[5] 刘剑虹著.素描——具象研究 [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4

[6] 张争、叶强编著.素描基础教学 [M].重庆:四川美术 出版社,1998

论文作者:王麒霁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  ;  ;  ;  ;  ;  ;  ;  

设计素描与线论文_王麒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