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论文_孔晓静

(温州市苍南县赤溪镇第一幼儿园,32580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迅猛进步,乡村幼儿园的留守儿童教育已成为越来越问题,本文针对乡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现有状况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剖析,进而加强分析父阐述母教育的责任、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社会关爱体系以及逐步提高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都能有效提高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继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产物――留守儿童。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他们中的大多数缺乏健康的教育环境,导致他们身心健康有所缺失。比如,无法享受正常的家庭抚养、关爱与教育,在行为协调、情绪反应、人际交往等等方面较其他同龄孩子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留守儿童成为了社会一个“弱势群体”。

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我在亲亲宝贝幼儿园的情况调查统计:

学员舒建华贝贝乐幼儿园的留守儿童情况调查统计为:2014年创办共有幼儿98人,只有5人不是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95%。2016年幼儿209 名,留守儿童占65%左右。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留守儿童的数量每年都处于急剧上升的趋势,在幼儿中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大。以下将从心理健康方面、焦虑情况方面、人格方面、行为表现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及其他方面具体分析。

二、乡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

乡村幼儿园留守儿童主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四大类,即个性、情绪、行为和交往能力。主要表现为:留守儿童相对而言没有足够的安全感,自卑、孤僻、焦虑的情绪比较明显,注意力不够集中,人际关系相当敏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与父母的交流沟通也存在一定的障碍等等。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深度透析

1.亲情饥渴。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的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个电话见次面。有的父母甚至多年不能回来与自己的孩子见面,致使孩子连自己父母的样子都忘记了,更谈不上感情。

2.隔代监护。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监护的方式,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的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宽容放纵,而较少在精神、道德上给予约束和正确引导。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忌,不敢严格管教。

3.自我认知偏差。大部分留守儿童不够自信,不喜欢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弱点,否认、抱怨和指责自己从而自我拒绝。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从自己出发,不能设身处地的充分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其他因素。

三、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父母教育的责任

留守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们没有父母的陪伴,缺乏与父母生活、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他们从小在成长过程中的这种与父母相处的缺失更加需要后天家庭教育的呵护和培养。对留守儿童家庭,我们给予的建议是在孩子年纪幼小的时候,父母尽可能避免外出务工,或者至少能留有一方在家里来陪伴和照顾孩子,经常与他们游戏沟通,多带他们与外界接触,鼓励他们大胆勇敢的表现自我;在教育方式上,父母切忌因为对孩子的亏欠心理而演变成溺爱式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一定要自己的原则和方法,该表演时及时表扬,做得不对之处及时纠正指导。

(二)发挥幼儿园的教育功能

学校是学龄期儿童活动最频繁的地点,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所有的日常生活活动都在此进行,老师就是的孩子妈妈,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功能,能够发挥良好的学校教育,则会对留守儿童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有所弥补,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成长。在心灵上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慰藉。学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余,应该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注和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家庭走访和电话寻访等方式对班上幼儿的基本家庭情况进行登记汇总,尤其对留守儿童给予相应的心理关爱。

(三)建立社会关爱体系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帮助。社会急需呼吁各界人士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首先,可建立相关公益性救助机构,志愿帮扶,爱心互动。其次,通过法律和宣传教育等手段,如夏令营、科技活动等。最后,呼吁有志之士下到基层去,扩充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教育,为农村留守儿童送去温暖,提高农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质量。

(四)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互动

留守儿童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需要关注的一个群体,也是社会上比较弱的一个群体。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能否得到提升应该是三者协调发展的结果――学校与家庭相互配合,社会的关注又促使学校和家庭提供对留守儿童更完善的教育和关怀,三者相互促进,为留守儿童的美好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使他们切实感受到集体的关爱。丰富幼儿园内生活活动,加强教育管理,强化儿童自主、自立、自强意识。开通家长热线,建立网络,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反应幼儿在园表现情况。对于他们的变化,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有效促进家园共育。社会组织专家对留守儿童定期会诊,加强个别辅导。园内还可以举行代理家长培训,强化监护人的心理健康意识,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对幼儿成长的重大影响。

六、结束语

留守儿童的产生是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足、社会关注不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成,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单纯的从家庭方面来解决,而必须通过多方面协作来弥补,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心灵上的关爱和精神上的投入,使留守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能够正确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价值,发挥自身特长和潜力,树立自主、自强、自立、自信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研究;2016,30(3)

[2]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15,20(5).

[3]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3,24(3).

论文作者:孔晓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  ;  ;  ;  ;  ;  ;  ;  

浅谈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论文_孔晓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