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以线损率为导向的配电网管理模式,通过线损信息化管控找出配网运行的薄弱环节,为中低压配网优化后进一步降低供电企业线损率,提供了循环推动、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模式。本文针对于线损率为导向的配电网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希望为以后的具体工作起到实际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线损率;配电网管理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加快推进县域供电企业用电信息系统建设,推广应用智能型电表,逐步提高集抄覆盖率。通过自动采集变电站关口、大用户、公变台区及所有低压用户的表码及运行数据,利用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高压线损和低压线损的自动计算和在线监测。此举解决了以往估抄、漏抄、错抄、抄表不同步等诸多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线损全过程管控水平。
实现线损信息化管控后,影响线损率的人为因素和计量因素逐步消除,主要因素集中在配电网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上。线损率由静态的考核指标转变为动态的监测指标,线损率波动可以及时反映出配电网规划合理性和运行管理水平。因此,建设以线损率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已成为配电网建设的发展趋势。
1、线损管理模式的关键点
1.1、完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
广德供电公司从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入手,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部室主任为成员的线损管理领导小组,以发展建设部线损专工为专责人,各部门、各班组线损管理兼职人员为基层负责人的线损工作小组,构建起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线损管理体系。同时,出台线损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以运行部门为主责,计量、运维为辅助,线损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考核的职责分工。形成日常数据监测、异常问题处理、整改效果检验、责任考核兑现的运转、管控流程。明确监测、整改周期、工单格式和奖罚金额,真正达到“异常问题有人管,整改效果有落实”的管控目的。
1.2、推进中低压配网线损信息化管控
高低压用户集抄全覆盖后,能够实现高低压用户的同步抄表,减少人为波动,保证线损统计数据的准确。实现了配变台区、低压用户的表码自动抄取,线损自动计算。真正做到“线损超标有行动、计量故障有追补”的管控效果。广德供电公司通过明确部门职责,改变过去多部门联责,互相扯皮,“都管都未管好”的现象。目前,用电信息系统已成为用电稽查的“利器”,2014年,广德供电公司通过监测实时线线损变化情况,共查处计量故障22处,增补电量65万千瓦时。通过系统应用将计量故障从发现到处理由月度缩短到一周,线损智能化管控能力明显提升。
1.3、通过实际应用找出配电网建设薄弱环节
2015年1月的一天,广德供电公司在台区线损监测时发现东亭供电所湖东台区日线损完成27.06%,严重超标。而湖东台区是2014年新改造台区,线路状况应该不是造成线损偏高的主要原因,通过查看所有用户运行数据、抄表情况和进行电量对比分析,无明显异动情况,但经过分析配电台区总表24小时运行电流发现其存在三相电流不平衡问题,不平衡率达到115%。经过综合分析和现场调查,确定是由于负荷集中在B相造成三相电流不平衡而引起线损偏高。经过一段时间负荷调整,三相电流趋于平衡,台区线损率降到6.77%,比调整前下降20.29%。通过这一问题,广德供电公司发现农村电网改造中,施工单位未能将负荷均衡分配,容易造成偏相,引起线损升高。
1.4、做好配电网布局规划
从目前基层供电企业线损实际情况看,负荷大幅增加、供电半径过长、线径细是造成输电线路线损升高的主要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此,广德供电公司一方面在变电站布点上充分考虑区域负荷中长期变化趋势,运用线损理论计算软件对供入、供出线路损失进行模拟计算,寻找损耗最少平衡区域,使电网中长期损耗始终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在变电站选址和外来电源接入方面,认真遵循靠近负荷中心、就地消纳的原则,减少供电半径和降低线路损耗。另一方面,对排查出的高损线路采取增加导线截面、减少迂回供电等措施来降低损耗。在制定方案前根据线损理论计算得出改造前后降损效果及投资回收期,结合工程施工难度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更换导线线径和实施方案。
2、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
低压电网布局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优化,决定了台区理论线损率的高低。一个布局合理的电网,不但能为客户提供合格的电能,同时对供电企业来说能够长期以低损高效的供电方式,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台区降损工作应首先从电网可研抓起,严格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绝缘化”的原则进行台区建设。
在实际工作中,对地方政府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广德供电公司积极做到提前统筹、合理规划、高质量完成电源点布局和线路架设,建成“短半径,可靠性高、线损低”的新型台区。对超供电半径、大负荷或负荷集中在末端的在运台区,采用在负荷中心附近新增变压器进行负荷“拆分”的多台区供电模式。
对农业用户较多、负荷集中的供电区域采用新增小容量变压器,将其与居民照明“剥离”的方式,形成专用台区,提高供电能力、改善电压质量和降低线路损耗。对改造后台区降损情况进行跟踪,对因设计方案不合理降损效果达不到预期的列入绩效考核。
在技术方面,低压电网的结构情况决定了台区理论线损率的大小,因此,在低压电网的规划、建设与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网架结构的变化对线损的影响。例如,由单边供电改为中心供电,线损降为原来的1/8左右,降损达87.5%。电源点由首段供电改为线路中间供电,线损降为原来的1/4左右,降损达75%。实际操作中,广德供电公司重视配网及低压台区的电网规划,根据负荷情况,作好供电布局的优化和调整,即将电源设在负荷中心,线路由电源向周围辐射。在确保安全和线路通道的前提下,采取高压线路进村的供电方式,避免配变在村外由低压线路进村与各负荷连接的树状供电方式,可以减少50%~90%的损失。
3、线损管理模式的实际效果
通过推进集抄全覆盖,广德供电公司实现了线损管理全过程的在线监测和有效管控,优化、提升了电网结构,实现电网的经济、高效运行。通过开展分线、分台区治理提高上线率和推广自动抄表,提高了基础数据的同步性和真实性,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线损波动。目前,广德供电公司自动抄表核实比率达到100%,大大减轻了基层人员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减员增效。2015年1~6月,公司中低压线损完成2.11%,同比下降0.45%,其中低压线损率完成5.27%,同比下降0.84%;中低压降损共节约电量207万千瓦时,增加经济效益124万元。公司所属的10千伏配电线路线损率全部低于6%,台区线损高于10%的由90个下降到54个,低于7%的台区由629个增加到771个,中低压配网的电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供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建设以线损率为导向的配电网管理模式,通过线损信息化管控找出了配网运行的薄弱环节,为电网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中低压配网优化后进一步降低供电企业线损率,提供了循环推动、优势互补的供电企业良性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李,王宝,李泓泽.配电线路年理论线损率及其降损分析[J].陕西电力,2016,01:50-54+59.
[2]王德刚.以线损率为导向的配电网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20:58-59.
[5]杜雪.基于信息系统的线损四分常态化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论文作者:李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
标签:线损论文; 广德论文; 低压论文; 负荷论文; 电网论文; 线路论文; 公司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