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宣恩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散文能带给读者美的图画、美的情景、美的感受;能陶冶情操,启人心智,发人深省。因此散文也被称为美文,它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即是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选择的“审美”取向的教学。这种取向注重文本的审美特征和作者的写作个性,依据散文的审美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结构特征,把握审美实践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加强阅读鉴赏方法指导,构建审美性阅读教学内容,探究文本的审美意蕴,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激发创造力,丰富情感体验,从而进行审美心理的积淀与建构,形成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最终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下面本人试从散文的意境美、抒情美、内在美、自由美几个方面来谈谈平常在教学中的尝试。
一、走进文本,品味散文的意境美
我们知道散文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思,境是客观物象。散文是最讲究构思达意的文体,它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而且要有意境,要有耐人寻味的力量,要有一种“笔断意含”、“象外之象”的韵味。而朴素的感性的真情实感,必须经过作者开拓、伸展、升华,才能形成意境。
当我们阅读《荷塘月色》时,会感叹作者笔下的意境美:那“淡淡”的月色,那“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样的荷叶,那“明珠”“星星”一般的荷花,那“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那“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似的光和影……一切的一切都“像笼着轻纱的梦”。作者之所以要创造一种朦胧的环境,是因为这环境正象征着他此刻的心境。“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尽管景色很美,尽管“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但我仍然“什么也没有”。在此,作者欣赏到了“无边的荷塘月色”,心中涌起了几丝淡淡的喜悦,但眼前的美景仅使他暂得偷闲,那暂时排遣却又不能完全排遣的几缕淡淡的忧愁始终缠绕胸中。怀着喜也朦胧忧也朦胧的心境,正如月下荷塘朦朦胧胧的环境丝丝相扣,这就是环境与心境的统一,景和情的统一,意和境的统一。
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种渠道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之明白意境就是散文的生命,有了意境,散文才会充满活力与生气,才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才能给人美的享受。散文因为拥有了意境,才能得到升华,从而也自然而然地发散出迷人的魅力,使得我们有幸沐浴着散文的滋养,享受着散文所营造的意境之美!
二、散文的抒情美
抒情是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散文的首要审美特征就是它的抒情性。散文所写的是抒情主体“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散文是作者有感而发的文体,是作者性情的真的体现,所写的景、事,人亦是作者经历的。
是的,散文讲究真情实感,因为真情才能动人。因此读者也可以从文章中窥视作者的思绪和心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情感,若能与读者的感情投和,便能产生共鸣,从理性上加以认识、肯定、接受。如沈从文的《鸭窠围的夜》,当作者返回离别十余年的湘西故里,看到了湘西地区特有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发出深沉的生命感叹。感同身受地“认识他们的哀乐”,深切地感到“这一切我也有份”。这种哀戚与悲悯的情思,源自作者对湘西民族历史遭遇和现实境况的审视与反思,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是动人心魄的人生感慨。这种抒情是通过“融情入理”的方式来抒发的,以情驭理,以理深化情,具有理趣美。
众所周知,苏轼写的《前赤壁赋》是他处于仕途逆境,内心郁郁不平,十分痛苦时作的,尽管文中大多表现出他的超脱,可也流露出他心中的空虚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然而那在清风朗月之下,浮游波光万倾的长江情景中,却能引起读者进入净化、纯化的境界,并不给人以消沉之感。文章通篇都紧紧扣住了“风”和“月”这种景物,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浑然一体,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你看,秋江的清风,澄净的星空,月移船行,人好像飘在仙界。文章接着下来,由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句,再从客人的口中,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来抒情。最后,从山川、风月的变与不变、有穷无穷来感叹人生的变数。文章因“空明”“流光”之景而抒情,生出“乐甚”“愀然”之情,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打动,为这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采用抒情使景情融合达到完美统一,使之产生如此感人的魅力。
对于散文中的抒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理解,尽量做到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领悟作者如何与自然、生活对话,感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透过文字,深入文章实质。另外还要激发学生想象,在阅读中通过分析形象,激发想象,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鉴赏。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想象.思考以及对生活中美的捕捉。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他们的思维就会向更深方向发展。
三、散文的内在美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一个人的内心生活真实的表达。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生命的一种载体。散文的最高品质是建立于真情背后的深邃的思想,以及文字所表现的人格力量。一篇散文,真正能够打动人的大多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透过词语表面所呈现出的人格力量。即散文的内在美。
散文的内在美决定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感悟。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散文的内涵,不能够仅仅停留于文字层面,停留于景色的描写,人物的刻画,事件的叙述。而应该对这些景、人、事之间的情感逻辑关系进行探求,从而体会到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思和生命体验,以及更深层的哲理启示。
四、散文的自由美
有人说“在所有文体中,散文是最为 自在悠闲的”,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谋篇布局,或者表现手法的运用,它都少有僵化刻板的规范、格式和限制,一切以作者的感悟为中心。散文最近诗,然而与诗歌相比,它不像诗那样讲求跳跃跌宕,讲求节奏格律的严格要求。散文也写人叙事,但不似小说、戏剧那样讲求一种虚构设置和情节。而是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对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有触动,信手拈来,生发开去。散文联想丰富,开阖自如,看似很散,但散中有序,散中有章法。形散是散文的自由所在,魅力所在。
散文教学不能忽视其形散神聚的自由美.教师应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想象,跟随作者的联想进入作者的心灵世界,培养学生寻找情感联结点,把握作者展开文思的脉络,体味散文自由美的能力。学生对文本的亲身体验,独特感受应得到教师的肯定,只有实现了解读的自由,才是教学中真正地抓住了散文自由之美的审美特征。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是以审美性心理建构为基本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应让学生充分体会散文的独特美,在自由轻松中获得美的享受以及丰富的知识。
周桂兰(1966.4.28——):女,50岁,土家族,籍贯湖北恩施,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语文老师。
论文作者:周桂兰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散文论文; 作者论文; 抒情论文; 意境论文; 内在美论文; 湘西论文; 要有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