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科,邮编071000
[摘要]目的 探讨告之恶性血液病患者病情对患者心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2例进行研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对患者告之病情,分为知晓组,同时抽取同期隐瞒病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2例作为隐瞒组。告知组于治疗前1周参考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方式进行逐步病情告知,并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隐瞒组不告之患者病情。患者刚确诊(知晓组患者告之前)及治疗第1周期、第2周期结束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分,观察第1周期和第2周期患者依从性。结果 刚确诊时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周期开始前知晓组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高于隐瞒组(p<0.05),第二周期开始其知晓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第一周期下降,而隐瞒组持续升高至第二周期开始前已高于隐瞒组(p<0.05)。第一周期隐瞒组依从性好47例,可12例,差3例,知晓组依从性好11例,差39例,12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隐瞒组依从性显著高于知晓组。第二周期隐瞒组依从性下降,依从性好23例,依从性可25例,依从性差14例,而知晓组在经过第一周期后,表现为依从性升高,其中依从性好34例,可21例,差7例,第二周期知晓组依从性反而高于隐瞒组(p<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知晓病情短期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但会降低患者的远期不良心理情绪,提高远期遵医行为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知晓病情;治疗依从性
急性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疾病统称为恶性血液病,恶性血液病往往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的打击较大[1]。出于对患者的保护,患者确诊恶性疾病后,我国医务人员常遵循家属意见而对患者隐瞒病情[2]。但隐瞒病情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是否有益,目前尚存在争议[3]。目前国内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知晓病情后心理变化及遵医行为的改变尚无报道,本研究中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知晓病情对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2例进行研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对患者告之病情,分为知晓组,同时抽取同期隐瞒病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2例作为隐瞒组。知晓组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平均年龄(37.45±12.18)岁;隐瞒组62例,其中男39例,女23例,平均年龄(38.14±14.0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初次确诊,拟在我科化疗的患者;②患者有一定的读写能力;③预计生存期≥3个月;④患者和家属对研究知情,愿意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伴随精神障碍不能正确理解研究内容者;②伴随智力障碍者;③拟纳入其他临床研究者;④伴随其他恶性肿瘤者。
1.3 研究方法 告知组于治疗前1周进行病情告知,恶性血液病告之方式参考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方式[4]:首先医护人员应争取家属同意,获得家属支持,并邀请家属参与制订告之计划;告之病情应逐步告之,让患者逐步了解到最终病情和拟接受的治疗方案;告之病情时应有技巧,尽可能让患者报有希望;可逐步告之病情,但告之内容一定要真实,避免患者产生不信任。告之病情后应严密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通过交谈、健康指导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隐瞒组仅将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告之家属,对患者完全隐瞒病情和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 ①患者刚确诊(知晓组患者告之前)及治疗第1周期、第2周期结束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5]和焦虑自评量表(SAS)[6]对患者进行评分;②观察第1周期和第2周期患者依从性,参考有关文献[7]制订依从性标准:依从性良好指患者在化疗周期内完全配合化疗和护理工作;依从性可指患者可部分配合化疗和护理工作,经劝导后可配合完成化疗和护理工作;依从性差,患者经劝导仍不配合化疗及护理工作,要求中止化疗或第2周期未按规定来化疗者。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由对研究内容不知情的统计人员完成,采用SPSS23.0软件数据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进行记录,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组间同时间点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和SDS比较 刚确诊时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周期开始前知晓组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高于隐瞒组(p<0.05),第二周期开始其知晓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第一周期下降,而隐瞒组持续升高至第二周期开始前已高于隐瞒组(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恶性血液病诊治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可回避的要面对是否告之患者病情的问题,对恶性肿瘤患者隐瞒病情是否有助于改善预后目前尚缺乏报道,国内多因患者家属要求和既往习惯,对患者隐瞒病情,而国外的研究[8]显示超过70%的患者认为应该在诊断后将病情告之患者。国内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告之病情是否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影响尚无报道。
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患者知晓病情对心理和依从性的影响,采用世卫组织建议的方式逐步告之病情,并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结果显示在第一周期时知晓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评分显著高于隐瞒组,曹素云等[9]研究显示恶性血液病患者知晓病情后第1个月情绪波动大,易出现心理变化,本研究结果内容与之相符。第二周期时,知晓组患者不良情绪下降,说明患者经过情绪宣泄和持续的心理疏导、情感支持,承受能力升高,但隐瞒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持续升高,可能与患者经过第一疗程化疗因为家属态度的变化、医护人员言语未能完全解释清楚用药情况加上化疗的副反应等,使患者不断猜疑病情,心理出现变化,不良心理情绪增加。
依从性研究显示,第一周期知晓组显著低于隐瞒组,可能与前述患者心理波动有关,第二周期知晓组患者的依从性增加,反而高于隐瞒组。我们认为与知晓组已经渡过对恶性血液病的恐惧期,转而对生命渴望,加上因为患者知晓病情,医护人员可针对性的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增加了依从性。而隐瞒组患者依从性下降的因素主要因为患者对病情严重性认识不足,而家属与医生顾虑患者知晓病情,无法对患者进一步治疗给出符合患者要求的理由,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也有部分患者通过对抗治疗来验证自己病情,也导致依从性下降。
综上所述,恶性血液病患者知晓病情短期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但会降低患者的远期不良心理情绪,提高远期遵医行为,临床上注意告之病情方式和针对性心理疏导和支持,使患者顺利渡过第一周期治疗。
参考文献
[1]景颖颖,李燕,张蕙. 恶性血液病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全科护理,2015,13(30):2995-2996.
[2]楼建华,朱海英,徐红阮,等. 护理人员应对家属要求不告知癌症患者病情的伦理思考及策略[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3):2117-2120.
[3]王丽娜,王会英. 青年胃癌患者知晓病情对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3):2117-2120.
[4]张丽辉,高晰,刘旭涛,等. 原发性肺癌患者知晓病情前后的精神心理变化[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54-55.
[5]姚树礼,孙学礼. 医学心理学[M]. 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4.
[6]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78-79.
[7]兰恒平,吕玲,朱振华. 个性化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J]. 安徽医学,2014,35(6):846-847.
[8]李子明,陆舜. 肿瘤患者病情知晓度的争论与共识[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635-5637.
[9]曹素云,王艳,朱玉凤,常毛毛,等. 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健康程度的调查[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95-97.
论文作者:蔡怡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患者论文; 病情论文; 周期论文; 告之论文; 心理论文; 病患者论文; 家属论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