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测量技术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探讨论文_梁仕雄

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 526060

摘要:在现代测绘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地质工程勘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地质工程的测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地质工程测量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便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参考。

关键词: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常见问题;对策

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使相关工程的规模和精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最终给相关的地质调查工作人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发展地质勘探技术,我国建设更加美丽。对我国地质勘察技术的相关人员和研究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只有找到这些问题的关键,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

1.1平面控制测量

首先,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统一系统坐标,其次,实施勘测定界的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密度不能够满足土地勘测的基本定界,我们应该在首级控制点位的基础上布设好一级或者是两级加密的控制网点,加密控制的测量也可以优先采用导线网或者三角网的形式进行控制,也可以采用单一复合的导线方式进行研究,这种插点的方式仅仅限于在个别的地点内使用。

1.2界址点的放样及界标的埋设

一般界址点放样有两种,坐标法以及关系距离法,通常采用坐标法,即根据土地利用的初步设计或规划图,绘制图上的土地标记位置,并利用工程总布图对点坐标进行解码。当使用控制点坐标和所提出的地点坐标的坐标来计算放样数据时,极坐标法极坐标法的位置被应用于所提议的场地附近的控制点。

1.3面积计算和汇总

勘测定界面积量的内容包括项目用地面积和项目占用耕地面积,还包括原不同所有制单位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利用土地的面积和土地原有的不同所有权面积来计算分析坐标的面积。利用解析坐标或图形坐标计算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面积,用几何图形法和正交表法计算面积。

2.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在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2.1忽视测前方案设计

在测量中,需要开发一个事先详细的测量,测量方法,测量步骤和应注意事项详细的准备,导致测量工作顺利,之前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测量,对测量的质量和效率有重要。如果没有详细设计测量之前,可以带来很多麻烦来衡量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控制测量和碎在测量的过程中,正在进行的工作背后的控制,增加了被动,在未来的施工中会延长施工期,因为测量不正常,从而增加了工作量;在测量区域结构的工作中,会出现渗漏,从而扰乱整体布局的统一;在测量区域的精度测量中,由于没有计划,测量精度无法保证测量精度。有些单位为了节省测量成本,在测量中采用了网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误差,精度无法保证,对于工程规范要求的差距太大。

2.2水下数据获取技术缺陷

水下数据采集技术仍存在一些缺陷。由于水下测量总值的测深数据误差概率较高,相比之下,土地水下测量同时不容易重复测量,以及缺乏某些几何检查条件,从而严重错误(基于相同的状况观察一系列的观察,绝对值超过公差测量偏差)处理增加相当大的困难。目前,在地质工程勘察技术中水下数据采集有两种主要方法。一种是GPS导航软件,是一种测量仪器和RTK(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软件可以记录水深数据,并结合水下数据平面坐标,但两种测量数据的方法相对片面,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3地下数据获取存在较大误差

地下数据的不准确性是我国计量技术的一个短柄。目前,主要通过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获取。平面控制测量通常有法定点测量方法,导线测量法和三角测量法,通过使用精确方法和精密仪器测量的角度,控制元素的点之间的距离,也已经知道了方位的基础上,为每个控制点坐标平面坐标计算。然而,地下数据的采集可能有些超出范围,测量的准确性通常并不高。获取地下数据困难的原因是:(1)通常没有自然光,测量条件较差,人员和机械的干扰较大;(2)测量控制点的嵌入受到空间和环境的限制,测量网络受到限制;(3)需要实时监测结果,使监测工作更加困难。地下数据的低精度也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的整体质量,这是测量工作中解决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3.做好地质工程测量技术的对策

3.1水下数据的获取

GPS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水下地形测量,尤其是差分GPS技术,它是利用已知精确的差分GPS参考站的三维坐标,伪距改正或位置调整,实时校正或后送到GPS导航器,修改用户的测量数据,为了提高GPS定位的精度,精度可达10毫米的水平在2,10 - 6 d,依照20毫米的高度准确性,10 - 6 d,精度高,但测试过程限制通常不到10公里。gps - rtd(伪距离差),精度可满足水下地形测量的需要,测量可达300公里。水下地形分析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获取大量数据后,数据应该被处理以产生有用的信息,即水下地形分析。你做水下地形测量数据分析:等高线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建立本文的工程计算,民主党的侵蚀和沉积,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任意剖面线的生成和仿真的水下飞行,是非常重要的计算体积和表面积,如应用程序数量的计算和分析水库洪水。一般采用GIS平台软件计算体积,结合现有数据,可以实现区域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3.2测量成果精度的标准

目前,我国工程测量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同里奇,一些研究人员对标准的测量结果的精度也不知道,因为工程测量技术是一种实用的技术,需要积累多年的工作经验,特别介绍了下面的测量结果的精度标准。在工作中,有一些小型工程测量项目,一直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测量,计算的工程测量误差是将所有观测到的实际误差的平均值,在均方根上的平均值误差。误差是每组观测的精度指标之一,也属于误差范围的确定理论依据,在所有的测量规范中经常出现误差作为衡量关键技术指标的施工测量精度的指标。允许误差是在实际测量误差时一个特定范围的允许误差。在所有测量中,中值误差通常被视为衡量特定偶然误差的唯一标准。相对误差是中误差的观测值与绝对值的比值。

首先计算导体,搞好各方面的精度设计,设计良好的测点,在地板上和要点计划措施,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地下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地下数据精度将大大提高。导线的计算方法如下:

表1 闭合导线计算

3.3提高测前设计方案的全面性

为了提高地质勘察设计的有效性,有必要提高原始设计方案的全面性,以确保设计和规范的细节,具体要求如下:(1)设计人员的要求。设计人员严格遵守相关的设计原则和要求的性质任务和需求,在一定的设计责任,应该认真负责的区域勘探和调查工作,深入分析的探索和调查,确保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严重的对工作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原则纪律,以确保在设计方案可以实现;(2)设计编程需求。根据新技术和施工方案的新工艺效果,阐述了新技术的可行性。严格分级的原则应该用于提高网络测量的准确性。设计方案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文本要突出重点,要简洁明清;(3)严格遵守相关的设计原则。具体原则如下: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和产品,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技术;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地质条件,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效益,我们应该设计出地方观的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

结论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对地质工程测量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在当前,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如忽视测前方案、地下数据获取存在较大误差、缺乏有效的水下数据获取技术等,严重影响着工程进度及质量。为保障地质工程测量精度,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当前地质工程测量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创新,推动测量技术变革,最终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德仁.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9).

[2]田江.浅谈工程测量中的技术应用与发展[J].建筑与文化,2013(1).

[3]李卢乐,张雷.浅析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0(22).

论文作者:梁仕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  ;  ;  ;  ;  ;  ;  ;  

地质工程测量技术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探讨论文_梁仕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