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到谨防,呼吁中学班主任重视学生的抑郁症论文_纪相林

从认知到谨防,呼吁中学班主任重视学生的抑郁症论文_纪相林

纪相林 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 325000

摘要:抑郁症可能是当下最需要被正视和理解的疾病。事实也证明,中学生抑郁症发病率很高,20个人的班级中,几乎有8个人会有抑郁症状。山东大学硕士刘丹研究了近900名初一至高三的学生,在硕士论文《中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写下了这个令人惊讶的数字,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达43.5%。其中中度和重度占了患者的30%。(以上刘丹研究的例子查自百度)

班主任,师者,也是“医者”,笔者记录了患有抑郁症状的学生的言语肢体现象,并尝试浅分析因由及对策,以期引起教育工作者们对这类被我们长期忽略的病症的重视,并且加以实际的关注,及早把病症隐患扼杀在萌芽中,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抑郁 认知 关爱 身心健康

正文:

从三毛到海子到张国荣再到 “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这些名人终究是逃不过抑郁症的围追堵截而撒手人世。

抑郁症,我们不再陌生。但是总会感觉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

作为一名一线中学教师,从教二十几年,当过无数届的班主任,我从未把抑郁症这个可怕的字眼同我的学生联系在一起。但是通过对抑郁知识的了解及和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我发现抑郁症已经悄然潜伏在花季少年身上,俯拾皆是,随处可见。

一、“望闻问切”表象

在观察学生上课的精神和征象,和通过跟其他同学、任课老师和家长的相互沟通中发现,身边的有抑郁或是有抑郁倾向的学生身上流露出的迹象有以下几个特点:

1、喜欢玩电脑,有暴力倾向。

特别喜欢打打杀杀的有暴力倾向的电脑游戏。据了解,有抑郁或倾向的学生回家就就沉迷在手机或电脑的游戏中。上课恍惚,精神萎靡不济的,喜欢打哈欠的学生。此类学生容易动怒,经常会莫名其妙动手打架或摔东西,具有典型的攻击行为。

2、思维迟缓,拒绝社交。

就像是“泄气的皮球”一样,对任何事都索然无趣,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有明显的脑子迟钝现象,平时和老师及同学交流都有点困难。经常疏远同学,上课趴着不听或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下课呆坐在位置上或是远远避开同学,不喜欢跟老师和同学交流。

二、“追本溯源”诊断

1、遗传因素。

虽然有人否定“抑郁症会遗传”这个问题,但是据调查研究,抑郁症的确存在明显的家族集中性。有位家长就说自己孩子的这幅德行跟他奶奶和叔叔很像。研究资料表明抑郁症患者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远高于一般人约为10-30倍,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子女)为14%,三级亲属(堂、表兄妹)为3.6%,上述现象说明抑郁症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以上研究资料中数据出自百度)

2、家庭教育。

家庭中有暴力倾向,动不动就打孩子的家长容易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记得有位学生妈妈就说过,我小时候都是这样被父母打出来的,我也活得好好的啊,其实这位家长在那样的环境下,自然而然地喜欢动手打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也学会了用暴力说话。

家庭不和睦或是对孩子缺少关心。如果你在孩子的婴儿期没有好好爱他们,那么孩子长大后也会更容易抑郁。家长总是找理由说自己又多忙,我这么累死累活拼命赚钱还不是为了他们。已经有科学研究证明,孩童时期情感受到忽略的缺爱孩子,在进入青春期的时候脑部会出现变化,因此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学习压力。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逐渐发育成熟,一面是老师布置的山一样的作业,一面自己又贪恋网络上新奇的事物,放学回家后沉迷在虚拟的世界里,长期以往必然会造成失眠时间严重不够,精神就萎靡不振,身体不舒服。其实这种不舒服不是故意,而是身体的本能的排斥和保护。这样久而久之会让学生陷入长期的焦虑、自责、无助或绝望中,严重的甚至会动起自杀的念头。

以上的这些现象如果把它连串起来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经历,有抑郁或抑郁倾向的孩子以上的特性基本都会符合。一般的状态就会呈现如下:

缺爱和在暴力下生活的孩子活在自己的臆想空间里,他们认为老师冷漠严厉,不愿意老师了解自己的想法。

同学也会不喜欢和这类学生交往,当事者也会排斥同学和老师,对他们充满了厌恶和愤恨,自然就没有好朋友。

跟周围的关系处理不好了,就会感觉上学压抑,会采取一些方法抵制上学,慢慢地学习成绩就极差。

没有了朋友,这些孤独的孩子就会沉浸在手机或电脑这些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容易形成暴力倾向,同时他们对生命也就漠然,动不动就嚷嚷自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堕入抑郁的深渊。

抑郁,它不是单纯的“心情不好”,也不是摆脱考试压力的“借口”,更不是孩子身上的性格“软弱”,它是一种病症,是我们大人们忽略掉的在孩子生上真真切切发生的病情,它得“治”。

若是有家族遗传而且抑郁严重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好,切不可讳疾忌医,应该密切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但是作为一位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也是精神上最亲密的老师的角色,该怎样看待和关爱这些学生呢?

三、“对症下药”治疗

面对着这些被心理障碍困扰的学生,班主任不能随便处理,更不能把这些孩子的缺陷随意曝光,要及时发挥带班的智慧,有针对性地因人而异进行教育管理。

1、用轻松氛围打发焦虑情绪。

笔者非常欣赏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学生”的这句话。班级中无论尖子生和学困生,都应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对班级的贡献。在班级里营造民主轻松的氛围,可以有效地消除抑郁学生的焦虑感

2、用同窗友情消除冷漠内心。

让学生之间多交流。多创设条件给这些学生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比如开设班级角的小组设计,主题班会的小组赛等,为了迎接比赛,同学们之间交流会更加密切,通过类似的形式可以拉近抑郁学生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提高社交能力,消除他们内心的冷漠。

3、用真情关怀激励生活信心。

建议学校开设心理学堂。但是农村学校在这个方面的师资是非常欠缺,身为班主任可以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发挥角色优势。可以全班开设专题讨论,也可单独对个体抑郁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上进行密切关注。班主任要善于聆听,取得他们的信任,并且用爱心打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发现阳光和未来都在,爱和温暖也都未离开。

初中的学生,心理上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容易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但是初中生的可塑性又很强,如果在心理疾病的初发期及时调整和疏导,采取可行的措施,必将避免孩子受更大病情的折磨,避免更大悲剧的发生。身为班主任,让我们及时对这些被抑郁吞噬的孩子们伸出援助之手,多多关爱他们,和孩子一起面对“抑郁”这个“小怪兽”!

参考文献:

周晓虹 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兰燕灵等 南京市4-16岁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447-449

论文作者:纪相林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1月总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从认知到谨防,呼吁中学班主任重视学生的抑郁症论文_纪相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