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建构论文_方俊

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建构论文_方俊

广西德保县实验小学 533700

摘 要:有效教学是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应体现在正确读写和理解;领悟作者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手法;感受课文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总之,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情境创设 阅读和理解 领悟描写手法

有效教学是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和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在建构有效课堂时,应着重从情境创设;读写和理解;领悟人物的描写方法等策略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建构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平等与互动关系,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既注重教学过程,又注重教学效果。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参与和亲历,更加注重个人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收获,获得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

一、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说过:“没有教师的积极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推行、去完善。因此,要建构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更离不开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有效课堂的建构应基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应基于学生的兴趣;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基于语文教学内容。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从课文中提练出一个具有概括性的问题,让它与学生原认知结构产生内部冲突与矛盾,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动因。例如: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课时,学生在自主学习“洛杉矶地震”时,老师可以从地震过程中的“父与子”之间彼此不同的心情。感知父亲为抢救自己孩子所做出的表现,引出了“为什么这对父子被称为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个教学情境。从而激起同学们探究本课的欲望。迫切探究这对父子为什么被称为了不起的父与子的来龙去脉,学生只有读透这部分课文的内容,才能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脱离了情境的内容,学生将迷失探究问题的方向。诸如此类的教学情境,往往能引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注重从生活走向语文,从语文走向社会。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基于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作为创设问题的依据,一切从学生现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意在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与认识世界的能力,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知,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与归纳的良好途径。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成长的地域、社会、家庭环境特点,利用小学阶段学到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阅读和理解是建构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读写和理解是语文常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会阅读,才能感知课文的内容,只有理解课文,才能体会故事发生的背景,才能了解主人公的行为表现。有效课堂是建构在对课文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比如说我们要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进行更精确的了解。教师应引领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中带点的关键词。当我们要了解美国洛杉矶地震的级别时,就要让学生学会从文章段落的铺垫入手:“从30万人”到“不到四分钟”这两个数据,感知到了地震来得快,涉及人数多,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比如说我们要了解父亲的个性品质和性格特征的时候,也同样可以从关键词中找到其特点。如从课文的“冲”字中,可以体会到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想知道孩子的情况。用词准确、传神。当我们想要了解地震带来的危害时,可以通过课文中一些短语的对比来了解。如:将昔日“漂亮的三栋楼”和如今的“废墟”互相对比来突出。当我们要了解其父亲对自己孩子不放弃、不抛弃时,通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句话既是父亲对孩子的承诺,也是父亲支撑自己坚定的信念,突出地表现了父亲的无私和伟大。

三、领悟描写手法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根本保证

所谓领悟描写方法就是感知作者在文章中的个人动作及心理体会与感受,以及他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取向。例如,我们在感悟《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描写方式,把握主人公情感与态度的时候,可以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开始,揭示其心理活动的过程与状态,从而把握住主人公思维、行为发展的走向。如从课文中“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在此”疾步“二字,属于动作描写。从”疾步“动作中可以体会出父亲急于救孩子的迫切心情,他想尽各种方法,尽快救出自己的儿子。”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在此,”双眼直直地看着“属于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作者目的是通过这一神态,透露出来的是希望、是孤独、是无助、更是一种坚毅。”谁愿意帮助我“表明父亲坚信孩子活着,并渴望得到帮助。”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其中”满脸灰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均属于外貌描写,主要的目的是让人读懂父亲长时间的艰辛和痛苦,感受到父亲是一位永不言弃、坚韧不拔、恪守承诺的好父亲。当然,我们不可能对课文教学内容一一而足,只能通过以窃一斑而知全豹的方法,供全体同仁共同参考。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导学案标准本《状元大课堂》.武汉出版社。

论文作者:方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总第3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  ;  ;  ;  ;  ;  ;  ;  

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建构论文_方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