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改革和加强投资加快企业技术进步_投资论文

大力改革和加强投资加快企业技术进步_投资论文

着力改革 强化投资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进步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八五”期间,上海工业系统在技术进步工作中,突出抓重点,集中抓效益,对上海的工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健康发展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1.加快了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八五”期间,上海对汽车、通讯设备、电站设备、石油化工、钢铁和家用电子电器等六个产业进行倾斜投资,使这些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上海工业新的支柱。1994年,这六个支柱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达到1300 亿元,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利税达250.64亿元,占55.7%,成为全市工业最重要的新生长点。

2.保证了国有资产的稳定增值。通过对国有全资工业及国有资产参股的中外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的集中投入,1994年上海国有经济工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合计为1383亿元,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合计的65%,使国有经济工业企业仍居全市工业的主导地位。

3.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技术改造投产力度的增强和投资效益的提高,新产品开发步伐的加快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使上海工业经济在有市场、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好势头。“八五”前四年,全市工业分别以13.7%、21.4%、18.3%和17%的两位数百分率持续增长。

这几年来,上海工业系统在企业技术进步上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较好的做法,我们的体会归纳起来八个字:导向、政策、资金、等级。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市场是竞争的,是企业技术进步动力和导向。上海工业系统连续4年展开了4次大讨论,从“上海工业产品发展战略大讨论”、“上海工业经济上新台阶大讨论”、“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上海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大讨论”,到1994年底开始的“发展新的增长点,抢占市场制高点大讨论”。通过大讨论,我们不断地认识到市场竞争是无情的,尽管上海产品有一定的优势,然而有不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下降,与兄弟省市相比存在着不少差距。因此,只有从市场需求出发,坚持技术进步,不断扭亏,不断抓一批大产品、大项目、大合资,才能推动上海工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2.坚持政策倾斜,大力扶持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这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推进技术进步,一定要坚持政策倾斜。政策向哪里倾斜?就是向重点项目倾斜,向优势企业倾斜。只有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大力扶持支柱产业、重点行业、拳头产品、重点产品,才能使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不断壮大。

为了保证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建立了“四个保证体系”:

一是组织落实保证体系。各工业局(公司)要有主要领导负责,并有专人联系,各项目单位都必须成立有专职厂长参加的工程指挥部。特别对重大骨干项目,从市经委、工业局(公司)到项目单位,建立三级组织网络,上下通气,相互配合。

二是资金落实保证体系,对重大项目要确保资金到位,除市经委会同银行协调外,各工业局(公司)、有关企业也主动向银行通报情况,求得支持。

三是进度落实保证体系。各项目单位必须制订好项目实施的工作网络和节点计划,并严格执行。

四是监督服务保证体系。市经委将每季通报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沟通信息,争取各方支持,促进项目实施。对见效型重点竣工项目,市经委每季度会同统计局检查达产情况,以其中纲领税利在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竣工项目,每月直接跟踪,及时统计达产情况,报市政府和有关综合部门。在加强监督检查的同时,加强调查研究和协调服务,对重大骨干项目做到每月至少到现场一次了解情况,及时协调,帮助企业解决急需解决的困难。

3.坚持技术改造与改革、改组相结合,拓宽技术进步的融资渠道。企业要发展,要改造,资金是关键。为了缓解资金紧缺的矛盾,这几年我们积极探索改造与改革、改组相结合的路子,通过股份制、中中合资、中外合资、中中外合资等形式,吸收内资和外资,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

4.坚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技术等级。技术进步要搞好,一定要高起点、高水平、高等级。这几年,我们坚持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促进产业升级。

主要是采取两个办法,突出两个重点。“两个办法”:一是“西调东增”,就是对浦西的大量老企业多作存量调整,对浦东的企业通过增量投入,加速发展。二是“东进西移”,就是把浦西一部分具有外向型发展条件的企业,通过与外资“嫁接”或内资联合,搬迁到浦东。“两个重点”:就是重点改造冶金和纺织工业。

同时,我们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九五”期间,上海工业系统将认真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改革为动力,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继续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步伐加快实现“支柱产业更强、高新技术更大、传统工业更精”的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标,形成上海经济发展新的优势,保证上海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九五”期间,上海工业要实施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技术进步机制,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第二,重点发展“四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六个支柱产业;第二梯队是10个年产值在100亿元以上的重点行业;第三梯队是25 只年产值在30亿元以上或出口1亿美元以上“拳头”产品;第四梯队是29 只年产值达10亿元左右或出口5000万美元以上的重点产品。

第三,推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九五”期间,要在现代通信、计算机和微电子、现代生物工程、激光、新型材料、航天航空、海洋油气田、机器人和柔性加工、环境保护在内的九个高新技术领域初步形成产业群,形成10个以上超亿元的新生长点,使高新技术的总产值快速增长。

第四,进一步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推动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立质量保证体系,每年向社会推荐100个上海名牌产品。到2000 年,50%的重点工业产品质量达到国际80年代末水平,其中30%达到90年代水平。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打算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好企业技术进步工作:

1.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要形成四种新机制:一是决策机制。企业结合自身条件,制订技术开发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重点是制定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中长期目标和相应措施。二是培养和吸引人才机制。每个企业都要有计划、分层次地培养一支懂技术、懂生产、懂经营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重点是培养项目的技术带头人。大型企业集团可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培养本企业的高级技术开发人才。同时营造吸引人才的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企业。三是信息反馈机制。企业要普遍建立从事信息收集和研究的部门,多渠道地收集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产品信息,及时研究分析,提出对策,以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不断深化。四是技术开发机制。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普遍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其中包括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的“自主型”技术开发机构,以及按产学研模式发展的“共建型”技术开发机构。中外合资企业也要建立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重点是开展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自主和创新开发能力。

2.实行改造和改革、改组相结合,加快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主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工业管理体制改革与企业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对行业进行整体调整。工业局撤消后成立的控股(集团)公司,要集中精力搞好资产经营,推行全行业整体调整和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是把利用外资与企业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壮大支柱产业和发展高技术。按照“总量要控制,外资的投向结构要合理”的要求,继续与国外著名大公司合资合作,并探索与国外融资公司合作,直接吸收国外资金,进一步加快支柱产业和高技术的发展。吸收外资的目标是:平均每年批准工业性投资项目2000项,每年协议吸收外资30亿美元,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占25%。三是把易地改造与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在新的技术起点上进行新的发展。“九五”期间,打算对地处内环线以内的占地大、效益差的传统工业,继续进行土地置换、存量调整,向郊区和市外扩散,使他们在新的技术起点上进行发展。

3.扶持优势企业迅速扩张,形成规模经济。“九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把科技进步与扶持优势企业结合起来,结合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围绕建立“四个梯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高技术产品为龙头,集中投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着力支持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促使一批重点行业、优势企业上水平。同时,继续鼓励优势企业运用自己的技术、人才、管理和名牌的优势,通过收购、兼并、合资、控股、参股等途径,实行迅速膨胀。到2000年,力争在全市形成30个以上有规模优势、有上海特色、有较高技术水平和较好经济效益的、年销售额达5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中年销售额达100 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10个。

4.发挥科研机构作用,提高上海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上海工业企业要更好地把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依靠各类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开发,或运用他们的科研开发成果。同时,充分调动上海地方工业系统各个科研机构的积极性,使他们面向经济,更好地为上海工业发展服务。为了充分发挥这一支科研力量的作用,要对这些科研机构进行改革,一是组建成为企业集团或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心。对专业性较强的产品及生产技术开发的科研机构,在理顺产权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流、兼并、收购、参股、转让等方式,进入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企业或集团,成为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或技术开发中心。二是发展成为技、工、贸一体化的科技生产型企业或科研企业集团。对综合开发能力较强,有一定的中试、生产能力,技术工艺条件比较成熟的,特别是以高技术为基础的研究机构,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基础上,以研究机构为核心,通过合资、兼并、收购、参股等方式,与相关的研究机构或企业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性质的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三是改制或转制为面向行业或小企业的技术、产品开发中心或基地。四是由中央有关部委、上海市有关部门定点的,多年来在全国或全市行业中确实发挥质量、标准和测试中心职能的机构,在精简、精干、高效的基础上,目前仍可继续保持独立建制。

标签:;  ;  

大力改革和加强投资加快企业技术进步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