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淮坊风筝的保护论文_李海玲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淮坊风筝的保护论文_李海玲

潍坊市旅游产业促进中心 261041

【摘要】很长时间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都未形成统一的定论,但是,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十大门类的划分标准逐渐深入人心。我国风筝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千姿百态,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聪明智慧,记载着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给人类的文化生活增添了灿烂的光彩。传统 的风筝文化有着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其性能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从作为民间娱乐健身活动逐步演变成为具有多种社会职能的体育竞赛项目。同时,已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淮坊风筝的保护进行研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潍坊风筝 保护

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特性是其它依附现代工业社会所产生的文化所不能代替的。因此,抢救、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民间文化是保持我国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情感纽带的重要文化基础。文化需要传承,需要继续,“需要生生不息1968年,经国家体委批准,风筝放飞被纳入国家体育竞赛项目作为一种竞技体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被人们所重新认识,使这一古老的文化活动焕发出更加绚丽多姿的异彩。”[1]丰富多彩的风筝文化活动,具有强烈的民族性、艺术性、大众性和竞技性,表现出政治、经济、健身、娱乐和审美等多种社会功能,能够多方面地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社会文化 生活的需要。风筝文化社会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风筝文化的理解,认识其对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价值,从而更有效、更自觉地发挥风筝文化特有的社会职能。使这一传统的文化瑰宝为振兴中华服务,为当今世界所用。

一、盛名之下的隐忧—潍坊风筝发展的现状

风筝艺术作为发展经济的辅助因素,虽然能够促进发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民间艺术作为经济附属的地位。潍坊风筝的现状是:风筝厂家基本上都采用机械化生产,虽然这种制作方式能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也缺乏了精美性和灵性,失去了艺术品本来的情感。此外,由于大规模的生产,缺少辨识力,常将当下流行时尚元素纳入作品之中,促使作品不伦不类。使作品失去了民间艺术的原汁原味。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降低品位。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对潍坊风筝保护的思考

(一)政府立法

2015 年 12月 05 日,湖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对《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实施办法草案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抢救性记录,运用科技手段将其内容、表现形式、技艺流程等进行全面以及真实的记录。可见,人民越来越重视对于非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只有有法可依,社会才能更好的运转。政府应该在法律上对其保护,扶持其发展。具体到潍坊风筝的保护中,政府应确立保护的相关法律,对民间风筝的传承人、传承活动等给与相关的支持,促进发展。

(二)社会参与

2005 年 11 月, 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此事在中国引起很大的反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韩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强调政府与社会的互动。迅速得到百姓的支撑,促使学习传统表演艺术的新学员大大增加。可见,民间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潍坊风筝想要长远的发展,就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年轻的一代加入到民间文化的学习中来。民间艺术是人类文明古拙和精美的活化石。 岁月衍长,时潮隐退,人类历史沧桑变迁,饱含着人类精神造物起点和逻辑思维模式印痕的民间艺术依然鲜活留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带动人们重视非文化的发展。提高人民的文化觉悟。

(三)政府支持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标志着中国昆曲丰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其珍贵的民族戏曲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得到了世界的公认,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的财富。这里所提及的非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昆曲资料的抢救、保存、展览以及昆曲人才的培养等。由此可见,昆曲的振兴与政府的扶持是紧密相关的。所有,风筝在潍坊的发展也不能单单依靠民间的力量,而是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和引导,才能够健康的发展。

(四)生态保护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言,生态保护也是尤为重要的,例如:贵州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花溪镇山布衣族生态博物馆、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黎平县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形成了苗族、侗族、布依族、汉族等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群[2]。其中,从江县自身环境封闭,至今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原生态的无形文化资源[3]。在这些古老的少数民族社区中,几乎每一个民族都保存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以及生活方式。即“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和“民族生态文明家园”。所有,对地方政府来说,既保护了传统,又实现了发展。潍坊风筝现代的发展可借鉴这类方式来进行整改。

(五)与旅游发展相结合

在文化部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作为徽州文化代表的徽州胡开文墨制作工艺、歙砚制作技艺、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徽州目连戏、徽州三雕、徽剧榜上有名。全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市申报 7 项,列入名录 6 项。[4]例如:黄山市不只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进行保护,还通过在文化与旅游结合,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作用,让旅游业带动文化。具体方法有:复活徽州民俗、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地域特色的书刊邮品等,以此不仅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所有,作为国际风筝之都的潍坊,每年所举办的国际风筝节都会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来进行旅游,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方式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结论

对于淮坊风筝的保护,既大力宜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扩大国际影响,又促进了国际文化、经济的交流,为国家的政治服务。所以,为了能够大力的加强人民的保护意识,就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仅如此,好需要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加强文化的宣传力度,并结合相应的法律,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淮坊风筝的保护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梁俊雄.论风筝文化的社会功能[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

[2]潘年英.从贵州从江县的实践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理论与当代 ,2010,6: 25.

[3]胡建斌.弘扬徵州文化守护精神家园 [J]. 徽州社会科学 ,2010,6:19.

[4]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11 , (18) 1.

论文作者:李海玲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  ;  ;  ;  ;  ;  ;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淮坊风筝的保护论文_李海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