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前后CT扫描量化分析论文_宁娟

哈尔滨市呼兰区红十字医院

摘要: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来说,这种病症可以被看做是顽疾。一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就需要进行持续性较长的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忍受一定的痛苦。从目前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可以看出,采用推拿的方法是比较普遍且常见的。通过对推拿前后椎间盘的大小以及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可知,有效率和优良率都达到了预期的标准。而且,研究人员可以断定,推拿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手法的科学性成为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手法;量化分析;CT扫描

从中医诊疗工作中可以看出,采用推拿手法是治疗骨伤病症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危险性小,而且疗效显著。但是,从治疗机理上看,还有待完善和明确。从产期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对于推拿手法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病症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现如今,随着医药和科技的不断提升,CT技术逐渐应用到医学诊疗中。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说,采用高分辨CT扫描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诊断的精准度,还可以为推拿手法的正确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接下来,笔者主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推拿前后的CT扫描进行量化分析,现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人数为30人,其中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分别为18人和12人。患者的年龄从23周岁到51周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4±0.2周岁。对于所有的患者来说,在扫描的过程中都采用从美国进口的CT机,可以进行连续地定位和扫描。通过对扫描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可知,腰间盘突出为35个,其中包括25个单腰间盘突出和15个两侧腰间盘突出。

2、治疗方法

通过具体的研究可见,在本次治疗中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推拿手法。其中包括普通推拿和麻醉推拿两种。普通推拿患者为20例,另外的10例都为麻醉推拿。普通推拿主要是先按摩患者的腰部和背部的肌肉,然后按压环跳穴、委中穴和昆仑穴。然后做牵引、斜扳和展筋运动。麻醉推拿则是在静脉注射麻醉药之后进行推拿,主要应用的手法和普通的推拿相同。

3、治疗结果

从临床治疗之后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治疗结果主要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中类型。在诊疗结果的分析中主要参照的是叶氏疗效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其中治愈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腰间盘突出症全部消失,抬腿的高度可以达到85°,患者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的行为。显效患者则是大部分的症状消失,直腿可以抬高到70°,同样可以恢复原工作,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有效患者主要表现为部分症状有所改善,具有一定的效果。而无效则是各种症状都没有得到改善,同时也无法坚持正常的工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的患者分别为8例、10例、8例和4例。有效率和优良率分别为86.7%和60%。

二、测量方法和结果分析

1、量化分析法

第一,大小的量化分析。在对患者进行推拿之前,经过CT扫描,将扫描结果进行保留推拿前的扫描主要是对椎间盘最为突出的层面进行扫描。然后进行推拿手法治疗,结束之后也进行CT扫描。选定测量对象,标注出要腰椎间盘的顶点部位和两侧的最低点。通过连线测定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按照科学的比例尺来对实际的高度和宽度进行计算和分析,这样就可以直接测量出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大小。测量人员须需要将得到的指标和数据进行记录和保留,为以后的分析和类似的量化分析提供数据基础。对突出的椎间盘进行量化分析不仅可以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明确,还可以看出推拿手法在治疗腰椎病上的效果。

第二,突出椎间盘的形态量化分析。以突出椎间盘的顶点位移和曲率改变代表推拿前后的形态变化(简称形变),在上述选定的同一层面上以椎间盘中心为o点,矢状轴为Y轴,冠状轴为X轴画直角坐标,并描出突出椎间盘的形态曲线,将推拿前后顶点坐标值及曲线坐标值输入电子计算机,根据解析几何学原理算出推拿前后顶点位移,根据微分学原理计算出椎间盘形态曲线顶点的曲率值。

2、测量结果

2.1椎间盘推拿前后大小,形态变化见表1:

由表1可见全组病例推拿前后椎间盘大小无明显变化,但形态却有明显变化。也就是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另外治愈组中有2个椎间盘完全还纳。3个椎间盘基本还纳(面积和高度减少>50%)。另外还有6个椎间盘稍有还纳(面积和高度减少<50%)。还纳成功率14.3%。有顶点位移和曲率变化的共30个椎间盘.形变率85.7%。

由表2可见椎间盘还纳好,形态改变显著的疗效最佳。稍有还纳且形态变化明显者疗效尚好,仅有形态改变者仍有部分疗效;推拿后形态、大小均无变化者则疗效差。

三、讨论

1、减压的机理:腰间盘突出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压力过大,严重的还会引起腰痛和腿痛等一些并发症。因此,减压就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重点工作内容。一般来说,采用推拿方式来进行减压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还纳复位,第二是变位,第三是破裂。从本次研究的相关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式的宗旨就是改变被压神经的位置,主要采用变位的方式来进行缓解压力。这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的方式之一。因此,如果提升腰间盘突出的诊疗效果是研究和关注的重点之一。从本组腰椎间盘患者的研究中没有发现有破裂的现象,因此,在研究中研究人员需要更为慎重。

2、还纳复位机理:有认为造通过手法作用使颈椎间隙加宽,其内形成负压将突出髓核吸回椎间隙内,但张氏等的实验证实手法不仅不能使椎间隙内压减低,反而较手法前升高。我们认为椎间隙内负压不一定是椎间盘还纳的原动力,但加宽椎间隙为髓核还纳复位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空间;根据椎间盘髓核的不可压缩性和流动性特点,可见垂直压力使椎间盘向周边薄弱处突出,水平推压力则使椎间盘还纳复位。手法可使后纵韧带和纤维环紧张产生向内的推力,迫使椎间盘髓核向椎间隙内还纳。

3、形变的机理:候氏等证实斜扳时腰椎后部结构的运动与手法的方向有关,呈不对称性不平衡性、因此我们推测在手法的作用下后纵韧带和纤维环的紧张程度不是均匀一致的,产生的推压力也大小各不相同,而使得突出椎间盘改变了原来的形态,即形变。而不再压迫神经根引起疼痛。但如何控制形变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疗效是值得今后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毕胜,李义凯,王福根,等.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16(1):8

[2]韦良渠,等.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4例临床探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14(6):16

[3]胡正明.用生物力学观推拿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疗效观察,按摩与导引,2013;(1):26

[4]徐华明.定点旋转复位法和股内收肌弹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临床观察.按摩与导引,2016;(7):25

[5]谢利民,于银,肖灵,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前后CT扫描量化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2014,2(3):123

论文作者:宁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前后CT扫描量化分析论文_宁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