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初探论文_高碧英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初探论文_高碧英

高碧英(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实验小学 广东 惠州 516000)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一直以来都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知识呈现效果和体验。本文从故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入手,重点探究了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应用,以期更好地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故事教学法;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6-031-01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逐步推进,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变革过程中,教育理念、教学教材以及教学方法都有着极大的变化。教师也需要不断开拓思路,运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在潜移默化之间增强学生的道德价值理念和法治素养。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故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逐渐推进,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这首先体现在教材名称从《品德与生活》转变为《道德与法治》,这也意味着教学主题及内容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其次当前新课改的形势背景对于小学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基于此变化不断调整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主体带来更多更加丰富的知识呈现效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已成为主要教学模式。一方面教材内容本身涵盖了大量的图文并茂小故事,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养分;而另一方面由于小学还处于身心水平逐渐发展完善的启蒙启智时期,对于未知事物充满旺盛好奇,同时较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因此应用故事教学法有助于更好地维持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之间增强德育认知。实质上故事来源于生活,超越生活但同时又会回归于生活。尤其是针对小学生主体的故事教学,会选择符合学生学习需求、认知水平及心理特征的适宜儿童故事,将较为抽象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法律意识融入到每一个意蕴长远的小故事之中,以此更加易于学生学习和接受。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立足课本,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故事因素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这需要充分运用教材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中,涵盖了文字、图片等多样化要素,用简洁文字和丰富图片的有效结合来“讲述”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寓教于乐以此传递基本的道德法治知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故事教学的乐趣,进而体味其中的真挚情感。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我是小学生”一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实现让小学生建立相应的角色意识,尽快适应学生身份和校园生活氛围,能够快乐学习和生活的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教学法,基于学生普遍会遇到的情况构思故事。如“小明在校门口怎么都不愿意爸爸妈妈离开,也不愿意进入校园和班级,那么大家应该怎么帮助小明克服不安情绪呢?”通过这样日常生活性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们能够踊跃发言,提出多种多样的建议。教师可基于此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初始进入集体生活存在一些恐惧和不安情绪是极为正常的,要善于找到适合的方法克服消极情绪,积极与人交往,用心感受成长变化带来的愉悦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丰富形式,加强教材内容的知识理解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涵盖了大量的道德价值取向和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等内容。这对于还处于知识启蒙学习时期的小学生而言,存在较大的理解难度。故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显著降低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通过生动有趣学习场景的构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开拓思路,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以增强知识呈现效果的丰富性。以《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教材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设计相关的视频内容,如国庆升旗仪式、阅兵仪式等,亦或是边疆战士坚守岗位保家卫国的工作及生活情境等,引导学生由衷感受到当时新时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主体的爱国情怀。其次,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主体的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重要舞台。以法治课堂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踊跃推荐报名,构建班级模拟小法庭,就未成年人保护等相关热议主题进行角色模拟,以此教育学生重视生命只有一次的重要价值,珍爱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快乐生活。

(三)联系现实,有效指导日常行为

在著名教育家罗素看来,在孩子的六岁前品格及人格教育已基本形成,而在此后的成长过程中加以持续巩固,且较难实现根本方向的改变和纠正。因此把握住启蒙启智的教育时期极为关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材内容选择丰富,来源于生活且贴合小学生主体的年龄及思维特征,这是引导和促使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建立优秀品质素养的重要理论教育基础。也曾有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知识如不联系实际,成为指导实践活动的重要方法论,则很容易流于肤浅,也不利于深度认知和理解。因此加强实践,有效指导学生日常行为,实现课堂理论教学的知识迁移是实现小学阶段德育目标的关键所在。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教材内容为例,教师运用故事教学法,为学生构建两个生动的故事情境。一个是小熊宝宝在生活中经常寻求父母的帮助,如“爸爸,您喂我吃饭吧”,“妈妈,您帮我整理明天上学的书包吧”,通过这样的故事讲解塑造了一个懒惰不独立的熊宝宝形象。而另一个故事则是围绕兔子宝宝,自己的事情都是自己处理,无论是生活上的吃饭穿衣,还是学习上的归纳整理,都能够迅速处理完毕,甚至还会抽出一定时间帮助爸爸妈妈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通过这两个故事的对比让学生能够在认知上感受到差别,进而反省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是不是也是一个“熊宝宝”。故事教学法并非直接批评,因此能在更为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自省自查。基于教学进度的推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需独立处理的行为对象,同时还可以思考,如果在独立处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以解决。同时还可辅助以“独立小明星”等活动,比一比哪个学生自己的事情能够做得又快又好。通过这样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联系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日常行为。

结束语

故事教学法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尤其是针对还处于启蒙启智时期的小学生主体而言,能够更加符合其年龄及思维发展特征,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在运用故事教学法的课堂活动中,教师需要基于教材内容,不断挖掘积极的教学因素,同时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联系现实,有效实现理论知识的迁移,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蕾.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7,v.6;No.160(24):127-128.

[2]张吉.巧用绘本故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探究[J].成才之路,2018.

[3]吴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华夏教师,2018.

[4]赵雪莲.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

论文作者:高碧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初探论文_高碧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