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现有的建筑调查报告以及各项时间数据显示,目前,高层建筑楼板采用的是现浇砼工艺,由于建筑物结构设计不规范,建筑材料不严格,施工质量不严谨导致部分建筑物的楼板、墙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而这些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楼板裂缝已成为建筑业的通病,它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建筑裂缝导致客户投诉事件已屡见不鲜,基于此, 笔者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防治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裂缝防治;
1出现裂缝的原因及产生的部位特征
1.1出现裂缝的原因
1.1.1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因
建筑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主要表现在: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弓!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
1.1.2混凝土材料的因素
1)不同种类和不同用量的水泥拌制的砂浆干缩性变化很大。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收缩大,而粉煤灰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性水泥收缩大。一般来说,其水灰比不变,水泥用量越多,混凝土的收缩率越大,因为混凝土的干缩主要产生于水泥浆的干缩,水泥浆越少,混凝土中骨料对干缩的制约作用越显著。其次,混凝土中水的蒸发引起混凝土的收缩,水灰比越大水泥浆越稀,收缩率越大开裂的可能性也越大。同时减少用水量和水泥量对于改善于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更为有效,但应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采用,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要求。
2)粗细骨料含泥量过大、骨料颗粒级配不良都会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从而诱导
裂缝的发生,骨料的密度大、级配好、弹性模量高、骨料粒径大则可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外
加剂和掺合料会影响混凝土的硬化速度、混凝土的用水量、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从而会对混凝土的开裂产生影响,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干缩值较大,特别是初期干缩值较大。防止裂缝的有效方法是使用膨胀剂,混凝土初期膨胀,后期干缩值小,能有效控制裂缝的发生。
3)混凝土中使用的钢筋越多,产生的握裹力越强,从而约束了混凝土的变形,减少了收缩量,也防止了裂缝的产生。使用焊接钢筋网,纵筋、箍筋布置合理,布置细而密的钢筋能有效地防止裂缝。
1.1.3施工工艺及养护的原因
1)混凝土拌和不匀、拌和时间过长,运输时间过长、运输泵送时改变了配合比,浇筑顺序不合理、速度太快等施工会改变混凝土的质量,降低混凝土的性能,引起浇筑后混
凝土结构或构件的裂缝。现场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抽撤过
快,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发生。
2)混凝土的养护可改变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养护时保持湿度越高、气温越低、养护时间越长。则混凝土收缩越小。在养护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对拌和好的混凝土进行预冷却以降低温度,使浇筑后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与温度梯度最小,外界对混凝土的约束最小。混凝土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正常凝结、硬化。混凝土养护时间过短,保持的湿度过低都会使得混凝土收缩变大,会引起裂缝。
3)施工中,振捣棒直接搁在钢筋上进行振动,钢筋被扰动,同时使得浇筑完的混凝
土过早受到振动,影响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作用,也影响了混凝土的均匀性与密实性。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造成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作用减小,对混凝土变形开裂的约束作用减弱。在风速过大或烈日暴晒的情况下施工,混凝土的收缩值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浇筑后,抹面的次数和保温工作不到位,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
1.2裂缝产生的部位及特征
在房屋建筑当中最常见到的墙体裂缝有:顶层纵横交接处产生的阶梯形裂缝;各层的窗台两角和顶层外墙窗口处产生的斜裂缝;在钢筋混凝土柱和砌筑墙体相结处易产生竖向裂缝。建在地质差,长高比大,整体刚度差的房屋建筑易出现纵墙两端向较大的方向倾斜,沿着门窗口呈八字裂缝,且裂缝的上部不小,下部不大,这种裂缝是地基附加应力作用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形成的。当房屋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土质差别较大时,则往往在不同土层的交接处或同一土层薄厚不一处出现较明显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裂缝;其裂缝呈上大下小,向土质较软或土层较厚的方向倾斜。在房屋高较大或荷载差异较大时,当未留设沉降缝时,也容易在高低或较重的交汇部位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裂缝,此时裂缝位于层数低的、荷载轻的部位,并向上朝着层数高的、荷载重的部位倾斜;当房屋两端土质压缩性大、中部小时,沉降分布线将成凸形,此时往往除了在纵墙两端出现向外倾斜裂缝外,也常在重墙顶部出现竖向裂缝;在多层房屋建筑物当中,低层窗台过宽时,也会出现荷载由窗间墙集中传递使地基不均匀沉降,窗台在地基反力的作用下产生反向弯曲,引发窗台中部的竖向裂缝;此外新建的房屋基础若位于原来的基础上时,则要求新旧基础低面的高差值h与净距l 的比值应小于0.5~1,否则由于新建房屋的荷载作用使地基沉降而引起原有房屋的墙体出现裂缝。因此在施工相邻的高层和低层房屋时,应本着先高重、后低轻的原则组织施工,否则就会造成低房屋的墙体裂缝。
2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制措施
2.1注重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
1)混凝土中如果采用吸收率较大的骨料,干缩较大、骨料含泥量较多时,会增大混凝土的干缩性;骨料粒径较大、级配良好时,由于能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浆用量,所以混凝土干缩率较小。掺加粉煤灰能减少水泥用量并有效降低水化热,可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还可减少混凝土自身体积收缩。同时,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不仅能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可泵性、抗渗性、抗离析好,减少泌水现象发生、有利于混凝土表面处理。
2)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积极采用合适的掺和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抑制碱骨料反应;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
3)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控制砂的粒径及含量,减少空隙率以减少混凝土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2强化混凝土浇捣工作的要求
浇捣时振动棒建议采用垂直振捣,行列式排列,做到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由于很多泵送混凝土的自由流淌,形成混凝土的分层浇筑。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中,以消除两层中间的接缝,上一层混凝土的自然形成厚度不能超过振动棒长的1.25倍。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8s~10s,以防止石子下沉造成混凝土结构不均匀。混凝土浇到面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实,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2. 3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1)保温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块体的内外温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可以降低混凝土浇注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外约束力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
2)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其中心温度之差不大于25℃。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如遇风雨天气,应搭设防雨彩条布进行遮盖,同时周边做好明沟排水工作,防止雨水流进基坑内,保证混凝土浇灌的连续性和施工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最普遍不过的一种现象,裂缝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从而也影响建筑物本身的使用功能,况且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所以在施工中要切实抓好混凝土的配和比设计、施工工艺、切缝时间和深度、混凝土的养护等各个环节,通过改善混凝土的质量并采取有效的浇注后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混凝土的裂缝现象出现。
参考文献:
[1]王树余.试论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问题及处理措施[J].建设科技.2017.
[2]王德利.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初探[J].黑龙江科学.2017.
论文作者:李文琦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骨料论文; 钢筋论文; 构件论文; 较大论文; 用量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