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有新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有论文,职业教育论文,农村论文,新视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市场信息一体化,农村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目前,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以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慢、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招来了诸多新的结构性矛盾。在“三农”问题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因城市经济和城市教育的快速发展而得到解决,也没有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得到解决。农村发展中的新形势、新情况,为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针对这一新形势、新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发展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与措施,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一、根据我国“三农”问题,研究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研究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一定要与解决“三农”问题一并考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能相互脱节,否则难以解决本质问题。“三农”问题,有其国内外环境因素,也有自身内在规律。研究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不能就教育而论教育,就农业而论农业。因此,从研究“三农”问题入手,综合研究农村社会、经济、教育,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只从农业或教育问题入手,很可能在枝节问题上不能自拔.往往捡起芝麻丢了西瓜,治标不治本。研究农村职业教育,也同样不能只从职业教育入手研究,而应从“三农”问题、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问题入手,综合研究农村职业教育,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解决根本性问题。
二、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研究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教育要为经济服务,教育发展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教育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也有其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要始终遵循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农村智力与农村资源“双开发”特点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与为城乡发展培养人才的“不可分离性”,这一特点在我国国情中还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不能漠视这一发展规律而急于求成。用城市教育标准评价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已经出现教育资源远离农村,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普及程度、社会效益急剧下滑的恶果。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出口被堵死,大批热爱和献身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的代课教师离开岗位,民办教师一经转为公办教师,导致农民难以承担教育成本的社会难题。由于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的这些重症难题,导致升学、就业无望,连环导致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没有出路(口)而急剧下滑。
21世纪初期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结构的变革趋势呈如下态势:(1)农村社会变迁,如农业集约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决定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决定着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的类型、层次和学校布局,以及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农村社会的转型将决定教育结构性质的变革,由单一的学校教育向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等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拓展,形成学习化社会。教育结构内容也会更新。未来的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结构是真正的动态结构,处于经常的调节之中,以全面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2)农村教育结构范围扩大:现在初等、中等教育是主体,幼教和高教将较快发展;普通高中成为义务教育的延伸;高职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对这一趋势并非夸大其词,在城郊、沿海地区已不是新鲜事,正付诸于行动中。在有些县,高职学院、杜区学院和城市大学分校象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乡镇高中成为省、市优质、示范高中。(3)职业教育高移和“立交桥式”的升学制度,将为城乡现代化培养适用人才提供坚实的人力和智力支持,也为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走出低谷提供可能。
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国际规则,研究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研究和解决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问题,还要从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实际要求出发,尊重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村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和规律,参照国际上较为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求真务实,科学分析和把握。有研究表明,在国家发展初期,用行政命令、颁发文件,甚至动用警力,开展农村(民)职业技术教育,可以收到一些积极效应,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不允许这样做,这样做往往使社会倒退、效率下降、经济下滑。在农民合作组织健全、农民的主体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和显现的情况下,农业产业化、公司+农户、政府直接操纵农民培训、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都有可能带来负面消极效应。更多的社会实践逐步证实,政府不能事事当教练、裁判和领队,也不可能代替农民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主体职能作用。“万能而无所不包”的政府通过逐步退出经济运作,转变工作作风和方式,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公益性工作,将获得社会公认和事半功倍的积极效应。
四、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发挥教育资源的职能与整体效应
农村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和农业教育资源、职能要紧密衔接、有机结合,发挥整体效应。对农村教育和农业教育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对其固定概念的争论变得苍白无力,更值得深思的是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仍有惯性,行业、部门利益仍在束缚和支配着人们的创意和思维。然而有一点不可辩驳,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离不开农村、农业和农民,但又不能局限于农业。在农村城市化大潮中,我们更多的农民要成为市民,农村青少年无须都去当农民,但是应鼓励和扶持有志者在农村创业。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从全局考虑、全国一盘棋,从全球考虑、农业国际化,入世后开放、有序而充满活力的农业、农村经济和布局合理、结构有序、机制灵活开放的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问题和实践课题。
进入21世纪,“三农”问题的深刻与复杂,使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并没有因城市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而得到同步发展,政府职能和市场经济的正面效应,也没有立即显现出来。因此,“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依然成为现阶段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社会发展服务的艰巨目标和需要继续推进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教育、农业主管部门通过对农业职业学院、农业职业学校的一次评估,优化教育层次、结构和布局,彻底扭转有些学校长期忽视农村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局面,凡没有职成教培训机构、教师、场地、设施的学校不能重新评估学校等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学校),并要求限期整改。逐步建立农业、农村院校“三教统筹”的办学体制,大力开展从业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五、抓住要点,突出重点,研究解决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问题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建立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立交桥”,为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疏通出口和出路,这是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走出低谷的有效途径。在发展农村初中、小学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初中阶段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绿色证书教育,高等教育尤其是专科层次教育要积极面向农村发展。
1.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高移和“立交桥式”的升学制度
这项制度将为城乡现代化培养适用人才,提供坚实的人力和智力支持。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是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但是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将决定在基础教育阶段结合的最佳适宜时段和结合方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将使职业教育向高中后推迟,发展高职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化、综合化是发展方向。在普通高中成为义务教育的延伸的情况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高职教育、高等教育积极面向农村社会,形成“立交桥式”的升学和就业制度,这是农村社会、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
2.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大学不断扩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虽然城市、城镇直接受益,但其重要意义和社会正面效应有目共睹。但是积极发展农村高中和面向农村的高职教育(将来是本科),从城乡一体化、全面发展教育、为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提供出路这一角度看,有其深远的战略意义,需要立即付诸实践。现有的高职学院、中等专业学校、县职教中心都有条件发展高职教育和社区教育。没有出口的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只能在低谷徘徊。高职面向农村必须在招生方面有特殊政策,如加分、就近、考虑农村考生等,优先录取农村考生。在不同条件下,只讲瞬时结果的统一性和竞争性是极为不公平的。
高职在农村扩招是每年从800万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中逐步转出300-400万农村青年的一个积极有效的办法,其余400万人经过中学阶段的职业教育可以回到农村创业或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这对减少农村中、小学大量辍学,发展效益农业,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城市化意义重大,符合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实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
六、农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农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是农村终身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变迁相适应、入世后主动与国际教育规则接轨的正确选择,也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提升、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农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正是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教育与经济、社会适应、协调、均衡发展,农村教育积极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和正确选择。职业教育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所急需、继续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直接功能、效能和长远、持续、全面发展相结合,是终身教育的核心和主要形式。随着社会全面发展,人文、社会、法治、公民道德、生态环保、卫生保健教育将深入人心,得以全面、均衡发展。
农村教育结果的显效性和教育内容的实用性特点决定了农村基础教育必须和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教育类型、层次、形式,以及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都要体现农村教育的特点。农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农村各种实用人才,通过基础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相结合,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农民最关注农村教育的直接效应即教育结果的显效性和教育内容的实用性。通过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经升学转出的农村人口和经职业培训后的青年进城也好、回到农村也好,都可以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也有利于提高城乡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社会进步。
我国农村教育的基本取向是,以中小学为主体,突出抓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期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说明职业教育的任务还很艰巨。现在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仍然需要改进,职业教育的课程、教材要注重“实际、实用、实效”,编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教材,文字教材还要配以声像教材。农民教育中采用农民切身经验介绍的方法更有实效,容易打动农民的心,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出“可以为师”的新一代农民。培训农村中小学的师资也是当务之急,这就需要通过农村教育体系建设,由农业院校示范、带动农村中小学师资建设。
七、“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要与时俱进、动态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信息一体化,使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而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是面对机遇和挑战的正确选择。加入WTO,就要靠积极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来提高农业综合素质与国际竞争力;西部开发,就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扫除文盲,提高农民素质,通过发展科技、教育脱贫致富,开发当地人力资源和动植物、农业以及旅游资源;优化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就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新知识、新技能、科技新成果和市场信息的培训,以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更高的产业附加值;实现劳动力转移,就要加强农民转移转岗技能培训,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转岗、转移就业及培训,将成为各级政府教育、农业部门及各行各业近20-30年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加快农村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就要大力发展多样化城乡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形成学习化社会,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使更多的农村青年安居乐业,并与城市均衡、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