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健康教育怎样融入到中学化学教学中论文_邱小鸣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怎样融入到中学化学教学中论文_邱小鸣

摘要:如今的社会,心理问题成为人类健康的又一大杀手,并且高层次的犯罪也层出不穷,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对社会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对于个人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中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中学阶段处于学生整个人生发展、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学生走上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本文主要就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学化学教学中这一问题做出讨论。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学、化学、教育

成功与荣誉,是令我们向往的,也是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每一份成功的取得,除了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机智的头脑、强健的体魄还需要我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当今的社会,心理问题成为人类健康的又一大杀手,并且高层次的犯罪也层出不穷,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对社会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对于个人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的提出了要“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目前为止,比较公认的定义是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提出的,大会提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又有一说,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的一种状态,它指的并不是一个人的心理达到完美的状态,而是在这一个范围内保持心理的健康的一种状态。在心理学上,心理健康分为三个方面:1、没有心理疾病; 2、对出现在心理上的不良情况,能够自己进行有效的调节,从而达到正常的范围内;3、保持积极、平稳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被称为“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它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并且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中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中学阶段处于学生整个人生发展、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学生走上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在社会生活上,学生们将面临来自各种方面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如果在这一重要阶段没有为学生灌输正确的心理引导,那么,将会对学生的人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此阶段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出现的心理不良情况,并且对此情况进行个人疏导,同时,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中学化学教育中?

一、利用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个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喜爱,往往源自于一个学生对于老师的喜爱。一个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只是严师,亦是良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育学生不应该只是照本宣科,还要从实际出发,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可以更进一步的深入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的心理世界,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总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对老师只有敬畏,而这个敬畏之情,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建构起了一堵厚厚的墙,老师想要深入学生,却也无能为力。同时,因为这种固化的关系,学生越来越难在教师面前显露真实的自己,也很难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因此,与同学建立起更加良好的关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动手能力

在中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充分把握和利用化学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性,建立起学生对于自己的自信心。化学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了实验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里,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课堂,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发散思维。例如,橘子皮的汁液弄爆气球这一实验,该实验较为简单,易于开展。在课前,可以让学生们自备气球和新鲜的橘子皮以及不同的果皮,当挤压橘子皮时,橘子皮会喷出雾状的汁液,当汁液喷溅到气球上时,气球就会爆炸,这一实验的原理是因为橘子皮的汁液的主要成分是酯类,而气球是橡胶,当二者相遇,橡胶就会在酯类的作用下变薄,它的压强增大,随后就会爆炸,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实验所带来的不同的果皮进行实验,从而得出结论,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让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同时在通过不同的果皮的实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动手能力。

三、分组实验,使学生形成合作的心理

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锻炼学生的合作心理。例如,钠与水反应。这一反应的原理是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实验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以小组长为主,对成员进行分工安排,观察、记录反应的现象,并且分析。钠是活泼金属,与水进行反应,钠会浮在水面上,说明会有气体产生。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的出现,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们可能出现的不适心情的调节,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与同学们进行良好的合作。

四、在评价中,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成绩往往是由多方面原因形成的,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切实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激励学生。化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个新的学科,化学学科的设置是在初三,这一学科对于个别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没接触过的学科,会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导致成绩不理想,最终会使学生产生焦虑、自卑的情绪。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产生的情绪,并在评价中鼓励学生。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局限于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了心理的健康,心理问题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又一大杀手,据调查,我国心理亚健康的人群占有百分之九十,其中有百分之十六点一的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时代的要求,中学生的一整个人生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李宝存.浅谈寓心理健康教育于高中化学中[J]. 2009

2、孙刚.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学[N]. 天津日报.2005.12

论文作者:邱小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  ;  ;  ;  ;  ;  ;  ;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怎样融入到中学化学教学中论文_邱小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