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度贫困彝区昭觉县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认知情况特征论文_罗绍晖

浅析深度贫困彝区昭觉县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认知情况特征论文_罗绍晖

罗绍晖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凉山 61615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昭觉县农村流动人口对于艾滋病防治认知特征进行了探究。方法:应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本县部分农村区域的15~50岁的总计12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研究中共发放1200分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174份,回收有效率为97.83%。对回收到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其中流动人口567人,非流动人口607人。此外流动人口中知晓艾滋病比例跟非流动人口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对艾滋病相关态度上面,非流动人口要显著优于流动人口(P<0.05)。结论:我县农村区域的人口流动性比较高,导致艾滋病的易感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利用多种渠道跟方式来进行艾滋病医学常识的宣传,对提升我县农村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营造出正视艾滋病跟预防艾滋病的良好范围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彝区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

【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034-02

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曾是凉山州州府所在地,全县幅员面积2699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873米,最低海拔520米,辖47个乡镇,268个行政村,总人口30余万,其中彝族人口占97.8%,是全国彝族人口第一大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因素多仍是我县最突出的县情特征。

由于本县东邻美姑、雷波县,南连金阳、布拖、普格县,是凉山各县的交通枢纽,并且地形复杂,山坡高陡,一直以来是毒品泛滥地区。自199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我县艾滋病疫情发展迅速,成为我国艾滋病重灾区。至此,我县不仅是全国深度平困县,还是深受毒品与艾滋病双重危害的少数民族县。目前我县艾滋病疫情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传播速度快,二是地域分布广,三是多种传播途径并存,截止2018年12月31日按存活人数构成比:注射传播占总人数53.5%(经过近几年来国家的重视,对毒品的打击力度和艾滋病防治工作投入的加大,我县艾滋病主要通过注射吸毒传播途径的感染数已经大大减少,由原来的76.3%逐渐下降为现在的53.5%)。异性传播占34.7%(呈逐年上升趋势)。母婴传播6.9%。四是疫情已向普通人群扩散。人群分布以农村青壮年、男性、低文化者为主,近年来,在征兵体检、就医病人、普通孕产妇、外出打工人员、社区居民中均已发现艾滋病感染者;五是艾滋病已与肝炎、结核、梅毒等其它疾病混合感染。

此外由于本县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文化素质落后,经济发展主要以半农半畜牧业为主,农作物主要以种植玉米、苦(甜)荞、土豆为主,经济发展落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本县人口流动性增加,造成艾滋病的传播率进一步增加,艾滋病发生的可能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此外,部分人群还有着各种陋习、吸毒等问题,也给艾滋病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温床。大量的流动人口,使得艾滋病在城乡之间的传播机率也比较大。本文主要选取了12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来对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方式的认知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县部分农村区域1200名19~50岁之间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30名,女性370名,平均年龄(33.9±6.1)岁。

1.2 方法

首先需要进行调查问卷的编制工作,具体问卷内容包含有调查背景资料。调查对象年龄、性别、收入情况、文化程度以及职业等等人口动力学态度,随后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作为主要的调查内容。由工作人员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统计以及分析工作,在具体上岗之前还需要给予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工作,对调查方法进行统一。本次研究中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来进行问卷调查,对于每一位受访者还要讲清楚调查问卷以及研究的意义,借此来保障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以及回收率。

应用分层随机法来进行研究对象的选取,本次研究中选取了县域内的8个乡镇作为研究对象,共22个自然村,每个村子根据人口比例抽取30~70个调查人员,共计抽取调查人员1200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研究中共选取了1200名村民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其中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数量为1174,调查问卷的回收有效率为97.83%。

2.2 人口动力学特征分析

对回收到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非流动人口607人,流动人口567人,占据比例为48.30%,在流动人口中无陪同290人,占比51.15%,夫妻伴随151人,占比为26.63%。在所有流动人口中,男性数量要略高于女性有342人,占据比例为60.32%。流动人口的主要目的为打工、经商以及盲流三种类型,其中打工的占据比最多,达到了68.08%。外流流动人口的人均年收入水平比较高,平均收入水平达到了4万元以上。

2.3 农村流动人口对于艾滋病认知情况探究

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农村流动人口跟非流动人口在对艾滋病正确认知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对艾滋病传播途径以及对待艾滋病行为态度上有一定差别。

3.讨论

艾滋病对于人类社会有着非常严重的危害,而人口流动作为艾滋病病毒加速传播的一项重要因素,要求人们加强对该方面的重视力度。现阶段我县外出打工、经商以及盲流的流动人口多来自于农村区域,频繁的人口流动也就使得农村区域要面临艾滋病的双重威胁。此外农村区域的流动人口主要是处于性活跃期的青壮年,在长期远离家人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吸毒以及性乱等行为,也就使得性病跟艾滋病的感染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通过流动人口还会导致艾滋病病在农村跟城镇区域相互流动,促使艾滋病的感染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说人口的流动情况也是导致艾滋病流转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人口活动或者迁移期间所处的环境或者可能具备的行为,均会导致艾滋病易感性以及危险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本次研究中的流动人口可以分为流入(出)人口、曾经流动以及即将流动人口等三种类型,此外人口流动还有着复杂性高的特点,流动人口中有很大比例的跨县跟跨省流动人口,流动去向遍布全国。流动人口还具备有易感性的特点,跟农村区域的非流动人口进行分析,流动人口具备有年轻化、未婚人数较高等特点,在文化程度以及人均年经济收入等特征上均要高于非流动人口。因此在具体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不仅要看到农村人口朝着发达区域流动带来的经济效益,还需要对农村人口流动对艾滋病传播造成的不良影响有充分的重视。

就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进行分析,农村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之于对照组患者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这些人群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比较片面,部分人对于婚前以及婚外性行为危害性的认知程度不足,此外对于艾滋病患者的善待不足,很多患者认为艾滋病患者有着非常高的传染率,因此有着明显的厌恶以及恐惧心理,愿意对艾滋病患者提供帮助的人不多。因此说在农村区域流动人口以及非流动人口中,对于艾滋病这一疾病的态度还存在有诸多不足之处,也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能够结合本县实际情况,探索更多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比如彝汉双语、电视、小品)且易于接受的宣传方式来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借此来形成一种正视艾滋病以及积极预防艾滋病的良好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良好的艾滋病预防效果,对于我县艾滋病这一疾病传染途径的控制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我县农村区域的人口流动性比较高,使得艾滋病的易感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跟途径来强化农村区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跟预防工作,提升流动人口以及非流动人口对于艾滋病的认知力度,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足功夫:加强对本县流动人口动的态管理,对感染者和病人全面实施精准管理;加强与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的合作与沟通,通过多渠道查找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患者,确定详细信息,强化管理;扩大检测,全面筛查救治感染者,发现更多感染者,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提高治疗质量。在社会中营造出良好的正视艾滋病跟预防艾滋病的范围。

【参考文献】

[1]袁立红.对于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认知情况调查研究[J].心理医生,2018,24(24):342.

[2]赵志刚,魏明海,肖倩,等.剑阁县200名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况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33(12):1248-1253.

[3]薛小燕.农村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干预模式效果评价[J].养生保健指南,2016,(19):149-149.

[4]林丹华,李晓铭.生物-心理-社会视角下的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C].//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5]朱东斌,邵霞,刘兴宝,等.竹山县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行为因素和HIV血清学监测报告[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6):1169,1171.

论文作者:罗绍晖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浅析深度贫困彝区昭觉县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认知情况特征论文_罗绍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