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张玉梅

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711

摘 要:目的:探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20例行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组织变化、不良反应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在结肠镜下观察,对照组黏膜组织的总改善率为6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0%(P <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5.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0.0%(P < 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 < 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行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美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联合治疗;临床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目前病因尚不清楚的一种发生在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其病变主要局限在黏膜下层和大肠黏膜,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在降结肠和整个结肠中发生病变。临床主要症状为腹泻、便血、腹痛、呕吐、里急后重等,在全身可合并不同程度的症状。溃疡性结肠炎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因,这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40例行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治疗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0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9~64岁,平均(39.6±5.8)岁;病程4个月至7年,平均(3.7±2.4)年;观察组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1~69岁,平均(41.7±3.9)岁;病程5个月至6年,平均(4.2±1.7)年。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病例选入标准

所选患者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9~69岁,且均经过结肠镜、X线和CT等检查确诊。排除肠道感染和肿瘤者、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的疾病者、严重心肝肾脏疾病者、对水杨酸类药物过敏者、精神及心理疾病者、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不配合治疗者。40例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在知情同意下与我院签署相关协议,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具体方法

两组患者在行研究方案的治疗前均停药1周,并给予常规营养支持治疗。

1.3.1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 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每日4次,每次1.0g,疗程为2个月。

1.3.2 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 观察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每日4次,每次1.0g,并同时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灌肠治疗,每晚一次灌肠,每次4g/100mL,疗程为2个月。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禁止食用海鲜、牛奶及辛辣食物,并禁止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等相关治疗药物。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在结肠镜下黏膜组织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及临床疗效。根据相关标准对患者的黏膜疗效进行判定,共观察7项,并对存在的脓性和假息肉的分泌物进行分级,分为0~4级,其中0级表示无,4级表示重度。将患者黏膜的疗效分为改善、基本改善和无改善三种。改善:结肠镜下有5项及以上比治疗前降低1个等级;基本改善:结肠镜下有3项及以上比治疗前降低1个等级;无改善:结肠镜下有2项及以下只降低1个等级。总改善率=改善率+基本改善率。根据相关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将患者治疗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种。治愈:患者症状消失,结肠镜下的黏膜恢复正常,大便次数在2次/d以下且正常;显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下的黏膜有轻度炎症,大便次数在2~5次/d;有效:患者症状有改善,结肠镜下的黏膜有中度炎症,大便次数在5次/d以下;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结肠镜下症状无改变。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分类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肠镜下黏膜组织改善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黏膜组织的总改善率为6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0%,观察组肠镜下黏膜组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在目前尚未确定,其发病通常与遗传、感染、免疫及精神等因素有关,此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且病情易反复,临床上主要累及在乙状结肠和直肠上。临床上诊断此病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镜检中可看见水肿、充血的黏膜,在进展性的患者中可看见溃疡,在慢性进展性的患者中可看见乙状结肠和直肠腔明显缩小。临床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局部及全身的治疗,常见的临床不良反应有呕吐、恶心及荨麻疹等。

本次研究采用美沙拉嗪联合灌肠的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由于美沙拉嗪中不含有磺胺吡啶,因此可以在回肠末端及结肠中进行定向释放,这便为美沙拉嗪在肠道内的缓慢释放提供保障。同时由于溃疡性结肠炎会对乙状结肠、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等影响,这便为灌肠方法提供了较大应用可能。灌肠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位置,由于局部的浓度较大,因此还能有效的抗干扰,实现药物应用的最优状态。通过本次研究,说明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使机体病变位置的有效药物浓度提高,从而提升临床疗效[3]。

综上所述,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并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莉,陈洁,刘春燕,张军. 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5):28-31.

[2]谭悦,杨俊,郑长青.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06):344-346.

[3]马桂平,李颖,杜娟.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8):26-28.

论文作者:张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5

标签:;  ;  ;  ;  ;  ;  ;  ;  

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张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