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革我国青少年体操训练体制的思考
李兆明 邝炳钊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 要 随着现代竞技体操的发展,体操进入了追求完美和精准的竞赛模式。受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我国在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上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差异,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体操训练是受到制约的。本文将分析我国与其他国家的青少年体操训练体制,去探索我国青少年体操训练体制的改革之路。
关键词 改革 青少年 体操训练体制 思考
1 中国体操训练体制
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体操建立了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体操运动是多种多样。项目管理职责主要包括竞技体操,艺术体操,有氧操运动和蹦床运动,以及正常的训练项目。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直接负责每一位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在大型体操项目中,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系统。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注重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日常生活。运动员的文化课程和学习知识的能力由中心周围的学校和体育技术学院管理。体操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由中小学,体育技术学院共同承担和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完整的训练系统。为了将后备人才引入国家队,我们要求在每个城市地区建立体操队,以确保我们的后备人才的充足性。合理引进各省专项人才。这样,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就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组织结构。
2 韩国体操训练体制
作为一个亚洲国家,韩国在体育领域不应低估。韩国政府在体育政策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以促进韩国体育的发展和进步。在韩国完全逃脱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之后,韩国各方面都在积极恢复,包括体育。体育在学校中也是蓬勃发展的,已经走向国家体育了。因此,韩国竞技体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韩国于1948年首次参加国际比赛,当时是英国在伦敦举办奥运会。此后,韩国积极开展体育项目。然而,在国家政治和军队的影响下,韩国当时只有竞技体育,但在人们的生活中也积极推广。首先,将学校作为一种推广的首先选择,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此,韩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鼓励和呼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增加了体育人才的源泉。体育后备人才从政府的关注到学校的支持,经过一系列政策的影响,韩国体育开始缓慢复苏,竞技体育的水平逐步提高,在随后的国际比赛中逐渐显现,并开始在竞争中逐渐展示出效果。逐渐走出自己的国家,走向世界。在20世纪80年代,韩国达到了竞技体育时代的顶峰,成为亚洲为数不多的竞技体育强国之一。为了提高运动成绩,稳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政府采取了高水平运动员科学管理,建立培养体系等制度措施,保障后备人才的来源。它解决了学生金钱问题,逐步为高水平运动员提供学校奖学金,食宿补贴,甚至降低了学费。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运动员优先选择职业。这标志着韩国在政策和投资方面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体育。它不断考虑运动员的需求,为运动员提供最大的便利,让他们彻底平静下来进行训练和比赛,不断为国家创造辉煌的成就,并在国际比赛中赢得国家的荣誉。
3 英国体操训练体制
俱乐部系统起源于英国,是欧洲和其他西方国家青少年体操训练的主要模式。英国是第一个发展体育俱乐部的国家。体育俱乐部最初是一个地方娱乐组织,现在已经转变为严格的竞争性体育组织,为会员提供体育设施,培训,比赛和社会服务。俱乐部体育比赛的组织有三个层次。底层是群众体育,这是一个巨大的基础;第二层是各种运动队。上层由优秀运动员组成。俱乐部是人们参加体育训练和比赛的基本场所。
4 我国青少年体操训练体制改革之路的思考
在国家体制下,体操训练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中国体操训练的人才产出。然而,在培训过程中,逐渐发现通过国家系统选择的人才具有数量少,限制大的特点。大多数体操训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很难满足训练要求,一般在晋级过程中,逐渐淘汰,导致中国体育人才的浪费。因此,中国可以创新少年体操训练模式,培养大批年轻体操后备运动员。我国应重点关注学校和俱乐部的培训模式,掌握当前我国体操训练的特点,为我国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中国还可以以中学生体操训练模式为出发点,自发体操训练,在校期间,对一些有潜力的学生进行培训和挖掘,为我国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全国体育领域,我国应借鉴国外体操训练的先进经验,适应我国情况,不断丰富体操训练模式。在传统的体操训练环境下,改变过去的体操训练模式,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体操训练俱乐部和课外体操训练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体操能力,还能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此外,学生在进行体操训练时,要积极开展学生体操比赛,为基层体操训练员提供反映价值的依据,激励基层体操训练员培养相关体育项目。体操训练的人才基础不断扩大,增加了体操训练的后备人才。此外,根据体操训练项目的特点,相关培训机构可以合理地增加一些训练内容,如花样滑冰,游泳,跳水,培养年轻人的灵活性,柔韧性和敏锐性。在改变传统单一的体操培养模式基础上,全面培养青少年的体操素质,极大的丰富我国青少年体操人才输送渠道。
参考文献
[1] 余国超.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湖北省业余体操训练的模式选择[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2.
[2] 王雁.美国优秀竞技体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3] 匡梨飞.促进湖南省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的非训练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4] 许春红.云南省竞技体操专业运动员培养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分析[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7.
[5] 王云涛.对改革我国青少年体操训练体制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06(05):146-147.
中图分类号: G812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改革论文; 青少年论文; 体操训练体制论文; 思考论文;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