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中医医院 湖南湘潭 411228
【摘 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诊治的100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将所有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减少,同时使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促进患者早日恢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大部分患者均伴有胆囊结石[1]。而两种疾病之间的发生及发展一般是相互作用影响的,通常患者发生胆囊炎后容易因其反复发作而引发胆结石,而胆结石患者发病后常常会出现胆道阻塞,造成胆汁淤积为细菌的滋生提供环境,从而引发胆囊炎[2]。目前,在临床上对于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而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中,手术效果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就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道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50例)与对照组(n=50例)。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27至74岁,平均年龄(41.27±5.53)岁,结石直径1.9至6.2cm,平均(4.02±0.72)cm;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25至76岁,平均年龄(42.05±5.28)岁,结石直径1.8至6.5cm,平均(3.96±0.84)cm;所有患者均通过相关检查被证实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排除伴有心、肾、肝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与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强。
1.2方法
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待患者麻醉成功后,对CO2气腹压力进行设置,将其控制在1.60kPa左右,再通过四孔法将腹腔镜及相关手术器械置入,并探查患者腔内脏器的具体情况,对腹腔积液进行清除,若发现粘连需对其进行分离,然后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将胆囊管及胆、肝总管的位置明确,再采用钛夹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并利用顺逆结合的方式将胆囊剥离同时将其取出,取出后在患者的右肝下方将硅胶管置入,并将负压引流球接入进行引流。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切除手术进行治疗,麻醉方式同研究组,待麻醉成功后在患者的右腹直肌或者右肋下做一个切口,探查腹腔情况,再对胆囊进行分离,并充分暴露胆囊三角进行剥离,最后对腹腔进行冲洗,并对切口进行缝合。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采用抗生素进行3至5天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其中术后疼痛评分利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定,总分共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疼痛最为强烈。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检测结果用(%)表示,如果(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通过手术后,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比较,研究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研究组5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4.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切口感染、2例患者出现胆漏、1例患者出现胆管受损,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18.00%;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10.0102,p<0.05)。
3讨论
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通常在中老年人群比较高发。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造成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患者发病后其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发热、腹胀、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及黄疸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具有严重的影响[3]。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方法主要包括内科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通常给予患者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手术方法,其中应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虽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但手术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及疼痛,易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预后[4]。近年来,随着腹腔镜相关技术不断的发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广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一种微创手术,采用其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受到的创伤明显减少,减轻其疼痛程度;且在腹腔镜的引导下进行手术,能够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开阔,使临床医生更易对病灶进行观察分析,将手术时间缩短,同时能将其脏器暴露面积及时间明显减少,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在本研究也显示,研究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减少,同时使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促进患者早日恢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吴晔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23(36):86-87.
[2]李法文,陶绪雄.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4):126-128.
[3]刘朝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性疾病43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4):46-47.
[4]林慧.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护理比较[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5):282-283.
论文作者:易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3
标签:患者论文; 胆囊论文; 胆囊炎论文; 胆结石论文; 切除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