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洁萍
宝安区燕罗街道党建服务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信息共享空间是在开放获取运动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图书馆协作共享式学习、研究环境,是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信息共享空间迎合了用户的信息需求,将会对国内公共图书馆事业飞快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读者服务
随着时代的进步,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不断受到挑战,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然而,一些公共图书馆也已具备了进行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可能性,而广大读者的需求,也使这一模式的发展成为必然。信息资源共享空间作为公共图书馆新的服务模式,信息资源共享空间的建设能够有效的应对新常态下图书馆事业遇到的冲击和挑战。
1.信息共享空间概述
信息共享空间服务起源于20 世纪90 年代的美国高校图书馆。随着当时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高校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相比于以往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知识,或是通过课后的阅读获取知识,协作式学习成为了学生求学的重要途径,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电子资源和多媒体资源,以及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互动获取更多的灵感和知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逐渐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侧重向用户提供主动服务和一站式服务。信息共享空间的出现迎合了这一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可以一站式获取和共享信息资源的场所,以及通过团队活动和小组讨论进行协作式学习所需的空间。
2.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
根据信息共享空间的理论内涵,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应包含物理层、虚拟层和支持层三个层面。
2.1 信息共享空间的物理层构建
目前,公共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物理层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原有的电子阅览室为基础进行改造,二是建立开辟新的空间。公共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读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一个完善的信息共享空间,应该有相对独立的区域,并划分出开放获取区、研究讨论区、参考服务区等,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还可增设多媒体室、休闲区等。开放获取区提供计算机设备,供读者检索和获取各种数据库和电子资源; 研究讨论区为读者提供以小组形式自由讨论、进行协作式学习的空间; 参考服务区是馆员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场所,设有参考资讯台,为读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在信息共享空间里,公共图书馆应为读者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基础设备,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在研究讨论区添加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摄像机等,供读者使用。
2.2 信息共享空间的虚拟层构建
虚拟层的构建即对电子信息的整合,包括馆藏的电子资源和多媒体资源、专业数据库中的资源,以及互联网上的资源。公共图书馆应加快馆藏纸质资源的电子化工作,同时积极采购、定期更新和维护电子资源和多媒体资源[2]。对于各式各样的数据库,应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及所服务读者的需求加以选择。公共图书馆还应加强与高校图书馆以及其他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增强信息服务能力。此外,对于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也应及时更新和维护,并提供快速稳定的有线和无线网络连接,方便读者获取互联网上的资源。
3.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发展策略
3.1 加强宣传培训
与高校图书馆相比,公共图书馆的人流量大,受众广,但是信息共享空间的利用率却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素质参差不齐,读者对信息共享空间的存在不甚了解,或是仅仅将信息共享空间当成是免费的网吧,长时间占用计算机等设备进行休闲和娱乐,甚至浏览一些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信息。对于这些读者应加强疏导,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推广信息共享空间服务。除了传统的以读者被动接受信息为主的阵地式宣传,还应与时俱进地引入社会化、移动化、本地化的宣传模式。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宣传信息共享空间,突破以往单向的宣传模式,积极与读者交流、沟通,并积极采用移动技术和移动终端,将宣传阵地扩展到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上。此外,可利用LBS( 基于位置的服务) 进行本地化宣传,利用签到功能,掌握读者位置信息,向进入图书馆的读者宣传共享空间服务。
对于有意使用信息共享空间的读者,还应加强引导和培训。可以采用线下讲座、在线课程等多种方式,让读者了解信息共享空间的理念和作用,掌握空间内各项设备的使用方法,让读者与信息共享空间的馆员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帮助读者提升信息素养,以提供信息共享空间的利用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引进培养人才
信息共享空间作为一项新兴的服务,离不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对于开展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公共图书馆应做到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双管齐下。首先,应扩充人才的引进渠道,人才的配备应该多样化,不仅要积极引进图书情报方面的人才,还应积极引进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及其他学科背景的馆员,并在学历、工作经验、工作技能等方面严格把关,提高准入门槛。其次,工作人员应互相协作,又各有专长。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才协助读者处理计算机的使用和故障问题,学科馆员负责解答一些专业性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学科服务,参考咨询馆员则负责解答一般性的信息获取问题。
其次,应加强对信息共享空间馆员的培训。信息共享空间对于馆员的信息素养、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定期对馆员进行学科知识、服务意识、计算机和设备使用技能、参考咨询知识的培训。同时,要制定有效的考评机制和合理的激励制度,让培训不再流于形式,而是落实到工作中,切实提高馆员的服务热情和服务水平。
3.3 引入移动服务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开始推出移动服务。信息共享空间本身是一个实体的空间,但其中的虚拟层和支持层包含着大量的虚拟资源和服务,因此也应积极引入移动服务,灵活运用社交平台和移动应用等,宣传和提供信息共享服务。
社交平台的出现为馆员与读者的交流提供了全新的环境。公共图书馆可利用社交平台发布信息,宣传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信息共享空间的馆员也可与读者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沟通,提供一些简单的参考咨询服务,和使用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的指导。社交平台还可用来收集读者对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的反馈信息,以帮助图书馆改善服务质量。此外,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独立或与其他机构合作进行移动应用的开发,移动应用可以让读者方便地在手机上获取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和资源,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
3.4 加强馆际合作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公共图书馆包含了从国家馆、省馆到各基层图书馆的庞大体系,各个馆的馆员业务水平、资源建设水平也有很大差距。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的发展不应仅靠单个馆的力量,各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与其他公共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的合作和交流,取长补短,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同提升服务水平。
馆际交流与合作包括人员与资源两个部分。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与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发展水平较高的高校图书馆,以及国家馆、省馆建立合作关系,邀请有经验的馆员对本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工作人员进行线下和远程的培训和指导,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组织本馆工作人员去其他馆进行实地的参观和学习。在资源建设方面,各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水平和侧重点不一,一些公共图书馆建有自己的特色数据库,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资源建设和维护的经费,是信息共享空间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5 建立评价机制
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图书馆提高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质量。信息共享空间面向广大读者提供服务,秉持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因此,对服务的评价也应以读者为主。信息共享空间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通过网站上的用户评价界面、在线问卷调查和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了解读者的想法。其次,应制定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如读者的满意指数、读者咨询的解决量、资源的利用率、科技查新和定题跟踪等业务的完成量等。
合理的评价机制一是可以帮助图书馆及时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为信息共享空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可以作为馆员绩效考评和晋升的依据,达到监督和激励的效果,让馆员能够切实以读者为中心,完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
4.结语
图书馆是实现信息共享的组织保障,让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的资料,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一直是全世界图书情报人员的美好愿望和奋斗目标。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无疑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引进培养人才,引入移动服务,加强馆际合作,建立评价机制等措施,为个人或团体图书馆的信息增量和增值提供了平台。
参考文献
[1] 蔡璐. 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现状[J]. 求知导刊, 2014(9):88-88.
[2] 王旭艳. 信息共享空间拓展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机遇[J]. 情报杂志, 2005, 24(11):136-137.
论文作者:赖洁萍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信息论文; 空间论文; 读者论文; 公共图书馆论文; 馆员论文; 图书馆论文; 资源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