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六手配合法在儿童牙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的117例病患,根据病患入院时间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39例。对照组1采用四手配合治疗,配有一名医生和护士并进行简单的心理治疗;对照组2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配有一名护士配合两名医生治疗,不进行心理治疗;实验组采用一名护士和医生保持长期座为操作,外加一名护士进行全程跟踪协同操作完成对病患的治疗,并增加相应的心理干预治疗。结果:从实验数据来看,三组患儿改为六手操作较四手操作和常规操作的对照组1、2来看数据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1、2之数据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家属对六手配合法治疗满意度最高达92.38%,对照组1、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门诊儿童牙病治疗中可采用六手配合法辅以四手操作和常规操作,此种方法病患满意度高,病患舒适度增强,对治愈率提高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儿童牙病;六手配合法;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073-01
儿童由于年龄尚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一定局限性,因而对配合他人完成工作方面有一定难度,且儿童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对做事的持久度方面欠佳。因此,对于儿童牙科治疗一直以来都是牙科治疗的棘手临床问题。在对患儿治疗过程中,往往因患儿情绪等方面出现问题,导致治疗受到影响,拖延了治疗时间,甚至对患儿本身内心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目前,临床上较为先进的治疗方式为改良六手配合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患儿的心理干预,使患儿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1]。本次实验探究改良六手配合法在儿童牙病治疗中的应用,选取了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的117例病患。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的117例病患,所有患者中男性病患67例,女性病患50例。所有病患年龄在7~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98±3.28)岁。所有患者初步检查为龋病。所有病患的监护人均属自愿参加,并与我院签署相关协议。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治疗,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首先是龋洞充填术采用龋洞树脂充填术,利用固位洞型将充填材料固定在牙齿上,恢复牙齿的缺损和功能。其次,三个组分别是:对照组1护士向医生传递各种治疗所用器械、材料等,2人共四手进行工作;对照组2护士仅负责器械的准备工作及治疗所用药品准备工作,另外,还有后期器械的清洗回收工作,以医生主要操作为主;实验组采用一名护士和医生保持长期座为操作,外加一名护士进行全程跟踪协同操作完成对病患的治疗。医护人员对病患采用心理干预治疗为治疗前对患儿接受治疗的场所进行布置,对患儿心理进行疏导,对患儿增强治疗信心有一定辅助作用,鼓励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感受。除此之外,针对病患的病症医护人员对其监护人进行必要的日常生活的作息规律及饮食情况的讲解,并叮嘱家属对其进行监督,保证每日遵医嘱进行服药,保证生活的良好规律。另外,病患在日后发生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不可拖延时间。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的评价标准可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四个方面。又不参与此次治疗的护士对病患及其家属进行三盲法调查。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对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选取P<0.05为置信区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三组患儿改为六手操作较四手操作和常规操作的对照组1、2来看数据差距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1、2之数据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另外,家属对六手配合法治疗满意度最高达92.38%,对照组1、2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三组患者满意程度汇总(例)
3.讨论
儿童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心智尚未成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局限性。因此该类人群对口腔的治疗从内心比较抗拒因而表现出病患紧张不安、不配合治疗、哭闹挣扎等表现,遇到此类情况医护人员和家属对患儿的比较棘手,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方式区化解此种矛盾[2]。此时,切不可此时家长使用恐吓和威胁的方式使患者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在此时也不能对患儿出现不耐心的情绪进行简单疏导,使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依赖度和信任感降低[3]。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本次实验探究改良六手配合法在儿童牙病治疗中的应用,选取了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的117例病患,分成三组进行对比治疗。在基本的治疗过程中还增加了心理干预治疗。
从实验数据来看,患儿和家属对六手配合治疗法最为满意,四手治疗法和常规方式反应程度相当。在改良的六手治疗方式中,采用一名护士和医生保持长期座为操作,外加一名护士进行全程跟踪协同操作完成对病患的治疗。与此同时,对改良六手配合法和四手治疗法两组开展医护人员对病患心理干预治疗,对患儿心理进行疏导,使患儿治疗信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鼓励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感受。两种治疗方式的结合使用,使病患与医护人员的距离拉近,增强小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大大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情绪的出现,也为患者治愈度提升一定比例。
综合上观点来看,对于门诊儿童牙病治疗中可采用六手配合法辅以四手操作和常规操作,此种方法病患满意度高,病患舒适度增强,对治愈率提高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仪,王顺初.儿童牙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治疗体会(摘要)[J].广东牙病防治,2015,12(S1):21-25.
[2]王治文,郭喆.吕梁市某公立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6,11(07):97-100.
[3]梁玮雄,张冰.治疗不配合儿童牙病的体会[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13,12(01):34-36.
论文作者:靳振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1
标签:病患论文; 患儿论文; 操作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一名论文; 儿童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