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改革概览_经济论文

印度经济改革概览_经济论文

印度经济改革概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独立48年来,印度历届政府均比较重视发展民族经济。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巨大变化及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随着国内经济建设诸多矛盾的形成与运动,印度政府开始顺应历史潮流,明确了发展经济在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决心迅速提高综合国力,将印度建成世界经济强国。经过短短4年的经济改革,印度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1994年度的经济增长率达5%左右,外汇储备由拉奥上台执政时的11亿美元上升到大约200亿美元;吸收的外国投资已从1987-1990年的2.5亿美元增加到1991-1994年的70亿美元。被誉为印度经济改革设计师的财政部长辛格曾经形象地比喻说,印度面前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做“井底之蛙”,二是跳出来争一片自由天地。可以认为,印度已经选择了后者,而且在世界政治与经济新秩序这个“自由天地”中显示出一定的实力与潜力,不仅其经济“复苏”之快令国内民众欣喜异常,而且发展势头之猛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

一、明确经济改革的战略方针

印度政府领导的这场变革始于1991年,当时印度由于预算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急剧增加而使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基于对40多年探索经验的总结和急于摆脱危机的考虑,政府决定对尼赫鲁确定的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积极推行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的新战略方针。此举被认为是印度经济的“第二次革命”。

(一)广泛吸引外资。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启动和外国投资条件的放宽,印度近年得以吸引了大批外国投资者。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印度的投资迅速扩大,到目前为止,已占印度政府批准的外国总投资的40%,超过了欧洲和日本在印投资的总额。迄今,前往印度进行投资的美国公司已达920多家。美国估计,到2000年,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就需要1000亿美元的新投资,特别是在电力和通信方面。据悉,近几年内将有200亿美元的美国新投资可望流入印度。印度越来越多的金融公司在与外国公司建立联系,以便为印度经济的发展提供广泛的专门服务,尤其是诸如担保、临时贷款和风险资本等类服务。

(二)发展经贸关系。印度与工业发达国家、独联体、东盟、中国等国家、地区和组织的经贸合作正在呈现全方位上升势头。其中,印美两国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最为引人瞩目。两国已经签订了价值70亿美元的贸易和投资协议;成立了具有官方性质的美印商业联盟。其职责是为两国的经贸公司牵线搭桥,特别是促进两国中小企业的交流。美国还专门成立一个对印小组,负责为美国公司疏通印度市场和提供信息。美国商务部认为,今后几年里,美国对印出口平均每年都会以百分之十的幅度增长,到2000年可望达到50亿至60亿美元。

(三)改革经济结构。印度政府试图通过改革,完成从僵化的中央计划经济向更具竞争性的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过渡。交通、能源、电力、民航及其他国有化行业中已经实行了私有化。

(四)抑制通货膨胀。主要手段是控制开支,减少财政赤字;改革价格体制,对物价实行双轨制;依法保护消费者利益,加强立法研究和执法检查,增强民众保护意识;颁发“包装商品法”,实行商品明码标价。

(五)大力改革税制。借鉴国外经验,使国内关税结构日趋合理。重点是全面减税,并改革复杂的间接税收制度,特别是改革货物税征收制度,逐步用增值税取代货物税,进口税将逐步与东南亚国家取得一致。

(六)发展科技、教育。印度科研力量之雄厚历来为国际社会所瞩目,近10年来更加重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推进作用。印度现正采取分散权力,广聚资金的做法加强科学研究与管理。科技城班加罗尔被称为“南亚的硅谷”、“南亚的香港”。现在印度大学毕业生比美国还要多,而且其中40%左右的毕业生曾获理学和工学学位。随着一场扫盲运动的兴起,包括农民在内的广大国民的素质将有新的提高。由人力资源发展部再次发动的这场运动被称为独立以来最重大的社会运动。它凭借近1000万志愿教员和几千个当地非政府组织的帮助,要在1997年之前使近1亿人脱盲,重点是那些15-35岁之间的劳动力。全国扫盲工作所涉及的村庄达55万多个。

(七)改善基础设施。鉴于交通运输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印度采取了如下重要举措:一是突出公路运输的主导地位,制定跨世纪的公路发展远景规划。下世纪初,公路总长将增加到270多万公里。二是兴建14个新机场,并加强机场的现代化建设,不久的将来,印度所有机场都将达到发达国家机场的现代化水平。还需要指出,印度信息高速公路发展之快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瞩目。据路透社1995年3月23日电,印度国家信息中心现正建立声音、数据和图像交融的计算机网络。联网的城市不久将增至70个,该网络还与150个国家相连接。最新工艺多媒体项目也已成为攻关目标。印正力图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追上美国的速度。

二、讲究经济改革的策略艺术

印度经济改革初始,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反对派一直试图使拉奥政府放弃改革方针。印度工业巨头的一位代表曾经抨击道:“自由化是危险的,政府把我们拱手让给外国企业。”经济改革不仅得到政界、军界、经济界某些人的顽强抵制,街头巷尾也随处可闻反自由化的呼声。为避免政治动荡,防止改革受挫,拉奥政府的基本对策便是奉行“中庸之道”,即实行稳健、均衡的改革方式。具体措施有:

(一)掌握改革的自主权。拉奥与尼赫鲁的观点相同,认为印度有权决定自己的未来。拉奥曾明确表示,印度必须对外开放,但应该选择在什么领域接受外来事物,什么领域保留原来色彩。印度欢迎外国人前来投资,尤其是在基建方面,但绝不容许外国人管理印度学校一类的事情发生。

(二)把握改革的速度。按照拉奥政府的设计,经济改革政策一定要采取缓进态度,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出乱子,这是因为,过急、过激可能会触怒反对改革的潜在敌对势力,还可能会伤害国企工人、官僚人员和贫穷阶层。印度工商界人士认为,印度稳健的改革步伐使他们在走向全球竞争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使进程保持平稳。

(三)谨慎处理劳工问题。截止目前,印度尚未在劳工市场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拉奥政府清楚地意识到,印度的劳资关系并不融洽,工会基本和资方对立,有些可能带来长远利益的改革,会因为工会的阻挠而无法实施。另外,一些劳工条例,也可能为厂商带来许多限制。为此,拉奥一直主张评估印度劳工法时要重视“平衡”的重要性。

(四)热情吸引印侨人才。不论是商业管理或工程专业,印度都有充足人才来源,其中许多人曾经接受国外教育。同时,印度在世界各地侨民中还有2000万名专才,住在美国的计有100万。这些侨民能协助印度和世界取得联系,对印度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促成印侨专才的尽快回流,印度政府及有关企业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包括增加薪水,改善住宿条件和消闲娱乐设施。这些回流的专才既是各行各业的技术精英,又与本国现有3亿人的中产阶级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消费骨干。

三、优化经济改革的内外环境

印度当局认为,要保证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努力创造并切实保持良好的内外环境。印度政府在这方面的主要举措有:

一是重视内政治理。近年来,在处理国内与国外矛盾上,印度强调把处理国内矛盾、稳定政局放在国家的首位;在加强国防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上,强调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鉴此,印度对军事战略及军队建设方针进行了调整,其中之一便是突出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现在,军队维护国内社会稳定的任务明显加重。众所周知,印度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族、多党派的国家,加上10多个邦少数民族要求自治或独立,流血冲突和暴乱始终不断。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已正式赋予军队“维护国内安全、反对民族分裂”的任务。军队也提出执行“国内安全作战”与“对付外来侵略”同等重要的崭新观点。现在,有关陆军改革构想中,国内安全受到应有的重视。拟将陆军分为战略打击部队、内卫治安部队和边境防御部队。院校也在围绕国内安全作战进行改革。重点增加了山区、丛林等恶劣条件下的“特种作战”内容。针对叛乱分子和恐怖主义者的特点,印度各特种作战部队对反恐怖作战的技术技能也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在具体的经济建设中,军队也日益显示出生产军的作用。国防科研的尖端成果开始更有成效地用于国民经济。准军队部队在支援国家经济中一直处于引人瞩目的地位。广大部队在抢险救灾、“绿色革命”中所作的贡献更是得到社会的一致称赞。据悉,印军支持国家的环保政策,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开发生态环境。驻扎于沙漠地带的西部印度军队,二十年来坚持造林绿化,已将许多荒芜贫瘠的土地变为“美丽的绿色家园”。

二是修改外交方略。在对外关系上,印度开始强调以外交手段,尤其是经济外交手段为主,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短短几年间,印度已经向世界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外交形象。印度一面努力使南亚成为以印度为中心的“经济强盛区”,一面积极“开创印度与东盟国家的新时代”,同时还与南非一起,试图尽快建立一个由澳大利亚到南非的印度洋经济圈;一面保持并发展同欧洲联盟成员国的关系,一面寻求日本对印度经济的支持;一面恢复同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传统伙伴关系,谋求新型合作,一面大力开拓同美国的“新伙伴”关系,尤其是经济上的“双边贸易伙伴”和军事上的“战略伙伴”关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印度同“现实的主要敌人”巴基斯坦和“潜在的强大对手”中国的关系也出现了重大变化。印度近年努力避免印巴边界摩擦酿成第四次战争,促进了两国经济关系一定程度的改善。印度有人认为,巴基斯坦对印度的威胁现在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不是军事方面;有人还提出印与巴通过发展诸多领域的合作而避免发生战争的主张。印度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力度更是明显加大。两国1993-1994年的贸易额增长到7亿美元左右。显而易见,印度不断扩大经济外交份量的全方位外交已经具有更多的独立性、务实性和灵活性,既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赢得了法码,又为经济改革的健康动作提供了保证。1995年1月10日,印度政府批准了46项有关外国对印度投资的意向书。印度现在不仅被美国视为“剩下的最大市场”,而且被国际社会看作世界经济合作领域中的重要国家。印度人自己声称,开放市场、深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经济自由化不能倒退”已成定局,否则印度“就永远不会变成成功的老虎”。一旦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增长时期,印度的综合国力便会进一步提高,现行军事战略的物质基础也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但是,在“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影响南亚安全环境的重要因素”的今天,印度欲妥善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尚面临一系列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经济改革本身有着许多繁重的任务;国内政局的稳定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经济外交随时随地都在遇到各种挑战。特别是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的性质,无疑将是印度制定包括经济政策在内的各种政策时优先考虑的问题。国际社会不难发现,印占克什米尔的沙拉尔谢里夫穆斯林清真寺被毁事件已成为印巴关系趋向新一轮“白热化”的“导火索”。巴指责印最终目的是将南亚国家变成一个“印度联邦”;印则“提醒国际社会注意”巴的核计划,并表示印不会放弃核威慑。可以预料,处于地区性核冲突的阻影之下,均不准许对方取得战略或战术优势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将面临历史性难题。一言以蔽之,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经济改革必将经历一个艰巨的跋涉过程。

标签:;  ;  ;  ;  

印度经济改革概览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