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死场》描述了战争前后东北某农村农民的生存状态,他们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无论是战前平常的日子里生死,还是在战后觉醒中生死,他们如同这里的老马、老羊一样该死的时候便没有仪式感地死。他们麻木而冷漠地接受生命,又送走生命,在这点空间中演绎着悲哀的人生。本文将通过探究小说环境的悲伤氛围与悲惨的故事情节来浅论《生死场》中的悲剧性。
关键词:悲伤的气氛;悲壮的时代;悲惨的故事;悲哀的语言
《生死场》原名《麦场》,后由胡风改名为《生死场》,是她以萧红为笔名的第一部作品。1935年12月,这部中篇小说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后,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这部小说描写了东北农村沦陷前后的面貌,真实地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紧密联系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坚定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萧红通过《生死场》将上世纪特殊年代农村的惨状展现给读者,小说由一幕幕人间惨剧合集而成。这些惨剧中农民是悲剧的参与者,也是被残酷的命运捉弄的穷人,他们行走在作者勾勒的人间地狱里苦苦挣扎,在漫漫岁月中尝尽人间辛苦。
一、悲伤的氛围
作者通过自然环境、人物的生活环境与沉重的时代背景烘托出沉闷、悲哀的气氛。《生死场》中有丰富的景色描写,但是这些描写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烘托小说环境。一些轻快明朗的景物描写对悲伤的小说环境起到了反衬的作用,如:
早晨了,雨还没有落下。东边一道长虹悬起来;感到湿的气味的云掠过人头,东边高粱头上,太阳走在云后,那过于艳明,像红色的水晶,像红色的梦。远看高粱和小树林一般森严着;村家在早晨趁着气候的凉爽,各自在田间忙。
这样一幅恬静、唯美的乡村晨景图与这部小说的灰暗气氛有些不协调,但是正是此类明丽的自然环境更能衬托出被命运欺辱着的这些贫苦农民更为悲哀与凄楚。彩色长虹高挂的天空像农民梦中的天堂,云和太阳是那么自由,而在田间劳作的村民却终生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没有健康的体魄,没有幸福的日子,也没有自由的灵魂。小说的第六部分有几句景物描写:
房后的草堆上,温暖在那里蒸腾起了。全个农村跳跃着泛滥的阳光。小风开始荡谦田禾,夏天又来到人间,叶子上树了!假使树会开花,那么花也上树了!
作者简单几句巧妙地勾勒出灵动、鲜活的乡村一角。农村被阳光照耀充满暖意,但是这些悲惨的女人却要过“刑罚的日子”。叶、树和花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们可以借着大自然给予它们的光和热在夏天爬上树枝,可是五姑姑的姐姐因难产而奄奄一息,李二婶子小产了,这些女人只是盲目、本能地生孩子,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得不到暖和爱,也不像“开花的树,上树的花”,只能在撕心裂肺的疼痛中死去,她们的血和泪浇灌着乡村的悲痛继续生长。
小说的第十三部分有一段景物描写:
他为轻松充血的身子,他向树林那面去散步,那儿有树林。林梢在青色的天边涂出美调的和舒卷着的云一般的弧线。青的天幕在前面直垂下来,曲卷的树梢花边般地嵌上天幕。
此时的赵三已经是老赵三了,他一边被王婆嘲笑一边凭吊着“镰刀会”独自向前走去。舒畅、柔美的自然风光与他此刻矛盾的内心形成了明显地对比。他希望自己能被妻子敬重,但他没能做成挽回他尊严的事情,只能忧郁苦闷、卑微地苟活。在民族危亡之际,他觉得这不仅仅是救国的时候,更是他重新显示尊严的机会,可惜他已年老体弱,空有一腔壮志了。在柔和的景物中行走,他的内心并不平静,他想要赢回属于中国人的国,也想赢回一个男人的尊严,他的想法强烈地脑海涌现,一种无力感突然袭来使他无奈而忧伤地走向田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以上一些与小说环境形成对比的景物描写,虽然是静谧的、欢快的或明朗的,但与小说中故事的发生和人物的心理形成了明显对比,这种反衬手法更加衬托出主人公绝望的内心世界,加深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除了大量的反面烘托,小说中还有更多直接烘托沉重气氛的景物描写。这种描写主要体现在死亡吞噬着那些无辜而卑微的生命之时,以及日本人进入村子以后,死亡率迅速增加之时。贫穷的日子像烈日一样使村民焦躁不安,饱受折磨。在王婆服毒与小金枝被摔死后,活着的忧伤的、无力的生命仍要忍受煎熬。
晚间河边蛙声震耳。蚊子从河边的草丛出发,嗡声喧闹的队伍,迷漫着每个家庭。日间太阳也炎热起来!太阳烧上人们的皮肤,夏天、田庄上人们怨恨太阳和怨恨一个恶毒的暴力者般。
这一段景物描写符合小说的环境,生活中种种磨难与死亡之手如同河边的蛙声与嗡嗡作响的蚊子一样,喧扰着这些贫寒的家庭。贫穷、落后、疾病、封闭以及后来的侵略者像烈日,像一个恶毒的施暴者,让这些处于东北角落的弃儿们没有喘息的机会。
小说后半部分是写时代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侵华战争使他们原本艰难的日子雪上加霜。因为战争原本死了女儿的金枝又死了丈夫,原本因丢羊被捉弄的跛子二里半死了妻儿,北村守了几十年寡为守儿子的老婆婆死了儿子。老婆婆和三岁的孙女无路可走只能像两条瘦鱼一样吊死在房梁上。时代没有给予他们光与热,反而将他们卷入洪流,让原本瘦骨嶙峋、伤痕累累的他们在黑暗中垂死挣扎。
二、悲惨的故事与悲哀的语言
作者还通过悲惨的故事与悲哀的语言渲染小说的悲剧色彩。发生在小说人物身上的令人震惊的悲惨故事,加重了小说的悲剧色彩。那些卑微活着的人们痛苦经历以及那些无辜生命的悄然死去,那些被疾病与战争折磨着的躯体以及那些被苦苦呻吟的孤独无助的灵魂,都使读者深刻体会到小说的悲郁基调。王婆改嫁又因儿子被杀伤心服毒,二里半因为丢羊被年轻夫妇欺辱跛着腿脚狼狈逃离,平儿当牧童因撞倒东家的儿子,被主人“像打一块死肉一般”毒打。打鱼村最美的女人月英在疾病折磨中屈辱死去。在战争中失去儿子的老妇,失去丈夫的女人,失去父亲的孩子,他们在绝望中痛苦喘息。赵三和二里半这些想要尊严的男人,他们在卑微与无奈中,在别人的嘲讽中落寞生存。还有那些刚出生不久就不幸的死亡的小生命,他们的最后一声痛苦的啼哭就像村子的动物之死一样,是那样被漠视。这些悲惨的故事像一颗颗珠子,串联成村民们黑色、疼痛的历史之环,永远挂在《生死场》的文字里。
悲伤的语言是在这部小说中很醒目,读到这些带有血泪的句子让人不寒而粟。这些句子不仅让人似乎让人看到了那些忙着生死的农民寒冷的人生。
王婆半日的痛苦没有代价了!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是没有代价。
王婆是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刚开始读到写她的部分还以为她是很普通善于向别人倾诉自己故事的村妇,尤其是当她对别人讲到三岁女儿小钟被她大意摔死后,她说:“我一点都不后悔,我一滴眼泪都没淌下。”读到这里似乎让人感到这个妇人体内散发着一种袭人的寒冷。实际上因为还有比这更加悲惨的现实生活在撕裂着她的精神。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在他们生活的乡村,他们的一生不比动物好。二里半的老羊要被人们抓去为救国献身时,都被主人不忍舍弃。可是这些人的却在带着病痛的躯体以及干涸和灵魂在这片血淋淋的土地上用生命写着悲歌。
《生死场》是作者对当时东北农村农民生活的反映,她通过几方面的巧妙设计,为读者展现了那些在人间像在地狱生活着的生命是怎样蹒跚前行。他们摇摇晃晃的躯体正如舞台上的演员,在悲哀地上演一场一场生死剧。
参考文献
[1]萧红.生死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2]徐慧.论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5.
[3]曹新月.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意识[J].神州文学,2013(24)
论文作者:丁秋秋 吴玉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小说论文; 生死论文; 悲惨论文; 景物论文; 生命论文; 上树论文; 这部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