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谭贺依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湖南长沙 410100

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64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参照组(n=32),以及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的研究组(n=32),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结果、类型检出结果,探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为65.63%,相比较参照组的53.13%差异不大,且P>0.05,不具探析价值;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在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检出结果存在较为明显差异,且P<0.05,具有探析价值。结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检查结果,为患者后续的治疗做好铺垫,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液流通速度缓慢,从而造成心脏供氧、供血不足引发病症。而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症状之一[1]。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及早对其心律失常情况作出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患者展开研究,分为两组后采取不同的诊断方式,得出数据并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最终结局整理为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64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32)以及研究组(n=32)。参照组:男20例,女12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36岁,平均年龄(58.35±5.36)岁。最长病程15年,最短病程2年,平均病程(7.24±1.51)年。研究组:男19例,女13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35岁,平均年龄(59.04±5.21)岁。最长病程16年,最短病程1年,平均病程(8.01±1.23)年。两组资料对比后,呈现检验结局为P>0.05,不具有分析价值,可进行讨论对比。

1.2方法

(1)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即调整患者体位,使患者保持仰卧位,为确保患者检查过程中持续安静状态,需嘱咐患者全身放松。选用12导联进行监测,调整纸速为每秒25毫米,T波不超过0.1R波,ST下移距离需大于0.05毫伏[2]。

(2)给予研究组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即选用动态心电图机对患者进行24小时监测,通过计算机对患者心脏信号状态进行分析。诊断阳性标准:导联J点后80毫秒位置,以倾斜或者水平型将ST段位下移超过1.0毫米,持续时间在1分钟,两次心肌缺血情况出现,且有1分钟的间隔时间[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结果、类型检出结果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录入6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数据分析,选择χ2检验组间阳性检出结果、类型检出结果,结局以百分比形式体现,最终检验结局呈现P<0.05,数据具有探讨分析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结果

研究组阳性检出率为65.63%,相比较参照组的53.13%差异不大,且P>0.05,不具有探析价值,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结果[n(%)]

3.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患病之后,多伴有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不仅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创伤,也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质量[4]。到目前为止,临床用于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症状的主要方式为常规心电图,由于其具有价格低、操作简单便捷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虽然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如果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为严重,在安静状态下血流量正常,很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广泛应用,该种诊断方式可以在24小时内持续记录患者心电信号,对患者阵发性心律失常情况捕捉准确。不仅如此,对于患者心肌缺血次数、持续时间等等均能够仔细检测[5]。相比较常规心电图而言,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结果更具有参考价值。

本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显示,与参照组的常规心电图诊断方式相比,患者的检查结果更优,在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检出结果存在较为明显差异,且P<0.05。由此可见,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此结论与姜丹[6]等人研究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能够更加准确的诊断出冠心病心律失常情况,阳性检出率更高,对于提升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屹,白敏聪.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5(13):2056-2057.

[2]刘娜娜.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22):88-89.

[3]李英莲,吴志平.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21):34-35.

[4]路丽.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11-4212.

[5]詹雯.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3):464-465.

[6]姜丹.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8(4):56.

论文作者:谭贺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谭贺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