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动脑能力,从而获取新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获得快乐成功的体验,提高科学素养。在教学中我注重了科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日常生活入手,组织了一系列科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了“生活处处是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具体做法如下:
一、种植并观察一棵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蔬菜、水果、花草、农作物皆可,黄瓜、西红柿、白菜、萝ト、玉米、花生、小麦等随处可见的种源成了学生首选。为了便于管理和观察,学生大多选择在自家阳台上种植,自造“土地”,有的用废旧的塑料桶、泡沫箱子,有的在塑料袋外面罩上塑料网,有的用木块搭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从下种、发芽到开花、结果,再到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自己上网查阅,或向他人请教,既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情感,又加强了与家人的沟通交流。
二、在家中建立“科学百宝箱”
把平时自制的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拓展改进等进行分类整理,并长期积累,教师不定期组织评比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点亮灯泡”“纸杯烧水”“小孔成像”“火山喷发”“雨雾的形成模拟实验”“全自动电光玩具”“水推驱动轮船”“改进自控饮水器”等小制作受到师生及家长的高度评价,有的还在省市级评选中获奖了。
三、建立了广泛的活动社区和实验场所
我们先后与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雪野生态园、消防队等场所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定期进行参观考察,亲身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另外我们还在校内组建了“小小科学家”活动室(场)、“科技角”、“植物角”、“昆虫部落”、“巧手制作”等,定期进行活动,有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更是挤破门的参与。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取长补短,在活动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能力。
四、定期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科教节目并写观后感
《走进自然》《探索与发现》《动物世界》等栏目,都是一些珍贵的、不可多得的科学资源,更是动物园、植物园无法看到的珍贵资料,因此合理引导利用这些资源,能开拓学生视野,増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浓厚的兴趣。
总之,通过“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更好地诠释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科学理念。
论文作者:鞠兰和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科学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还在论文; 莱芜市论文; 凤城论文; 极大地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