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园对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论文_岳己强,潘耀东(通讯作者),杨艳,姚芳

健康教育园对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论文_岳己强,潘耀东(通讯作者),杨艳,姚芳

(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苏州 215004)

【摘要】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园健康知识普及的效果,以便对健康教育园今后的工作起到更好地引导作用。方法:以苏州市所有6个非县级市区县(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高新区和吴江区)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研究区域年龄在7~18岁的各中小学学生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参观教育前后健康素养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健康素养知识的知晓率在参观前为55.24%,参观后为74.18%,提高了18.94个百分点,参观前后的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0.72,P<0.001)。结论:健康教育园的建设使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知识的知晓情况高于干预前,对提高健康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园;健康知识;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313-02

健康教育是一项面向大众,通过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大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是指保持最佳健康状态的工作[1]。2000年,联合国民意测验表明,良好的健康被列为全世界男人和女人希望的首位[2]。良好的居民健康是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和长远经济发展的关键投入[3]。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办事处提出了21世纪卫生保健的战略纲领《人类健康的新地平线》,该纲领明确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将是21世纪维护人们健康的主要方法[4]。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2002年苏州市开始建设健康教育固定场所——健康教育园。健康教育园的展示内容共分为五个区域,包括慢性病防治区、食品营养与安全区、青少年健康区、人体奥秘区及控烟区,参观形式为青少年自行浏览体验,参观时间为半小时。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推动着全市市民的健康素养的提升。本文旨在探究健康教育园对来访者健康素养提升的真实效果,并为市民健康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依据。

1.资料来源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次研究以苏州市所有6个非县级市区县(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高新区和吴江区)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研究对象为年龄在7~18岁的全市各中小学学生,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715人完成了参观前后的问卷。

1.2 调查问卷

参考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自填式调查表,调查表均为四道单选题和一道多选题,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年级和学校;另一部分包括健康相关知识问答,共5题,内容包括:眼睛与书本的适当距离,蚊子传播的疾病,每天食盐限量,吸烟的危害以及超重引发的疾病。

1.3 结果判定

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答对的总题数/总答题数*100%。将学生以不同年级分为三个等级,1~3年级为低年级,4~6年级为中年级,7~9年级(即初中)为高年级。

1.4 统计方法

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tata14.0件进行统计分析,百分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有715人在参观前和参观后都完成了调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在性别上男生占53.99%、女生占46.01%;从在年级上低年级(1~3年级)约占48.67%、中年级(4~6年级)约占37.48%、高年级(7~9年级)约占13.85%。

2.2 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情况

2.2.1参观前后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总体情况

对715人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健康素养知识的知晓率在参观前为55.24%%,参观后为74.18%,提高18.94%,参观前后的知晓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χ2=280.72,P<0.001)。参观前男女性的知晓率分别为54.34%和56.3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45,P=0.229);参观后男女性的知晓率分别为73.11%和75.4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52,P=0.112)。参观前低、中、高年级的知晓率分别为55.31%%、53.61%和59.58%,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5.12,P=0.08);参观后低、中、高年级的知晓率分别为72.95%、73.48%和80.6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P<0.001)。

2.2.2参观前后不同性别与年级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情况 除第三题“每日限盐量”知晓率以外,参观前后男、女性别的其余每一道题目的知晓率都有提高,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参观前后低、中、高年级的其余每一道题目的知晓率都有提高,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中第二题“蚊子传播的疾病”的知晓率增长幅度最大。不同性别之间,男性从51.02%提高到86.53%,增长35.51%;女性从50.77%增长到了86.32%,增长了35.55%。不同年级之间,低年级从52.75%提升到84.38%,增长了31.63%;中年级从49.81%增长到88.01%,增长了38.06%;高年级从47.92%提升到89.58%,增长了41.66%。

第三题“每日限盐量”知晓率,男性的知晓率从参观前的62.24%下降到了61.92%,下降幅度为0.32%;女性从65.63%下降到了62.61%,下降幅度为3.02%。不同性别组知晓率下降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第三题的不同年级组之间,低年级组从参观前的64.86%下降到了64.20%,下降幅度为0.66%;中年级组下降了2.18%;高年级组下降幅度为3.12%。不同年级组知晓率下降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由结果我们可知健康素养知识的知晓率在教育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了18.94%的提升,这说明我中心健康教育园建设开放后,对健康知识的传播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的提升、对疾病健康的认识有着一定的影响,对健康教育的宣传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本次调查中,干预前后中学生对健康知识知晓率(27.17%)的提升幅度高于小学生(低年级:22.18%,中年级:25.32%),因此针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应落实在中低年级学生,并在此基础上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形式的多样性[7],以期对中低年级学生达到启蒙作用。第三题“每天食盐限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食盐限量的相关知识位于健康教育园中的食品营养金字塔,此金字塔位置偏僻,其上面的“每天食盐限量”知识点不醒目,学生不易辨识有关,应加以突出。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人民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健康教育明确提出了改变个人、家庭以及全社会的行为是一个非常非常困难的过程,必须要坚持不懈,不断的进行健康教育才能完成[6],本次调查分析提示健康教育园建设在开展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知识干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提升我市市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旭明.加强社区健康教育之我见[J].江苏预防医学, 2002,13(3).

[2]邱国胜.国内社区健康教育现状与展望[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5).

[3]黄敬亨.让群众掌握自身健康的命运——新世纪卫生保健的策略[J].江苏卫生保健,1999,1(1).

[4]张小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概述[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4(1).

[5]丁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4,22(27).

[6]冯霞.初中生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

[7]王年.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

论文作者:岳己强,潘耀东(通讯作者),杨艳,姚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园对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论文_岳己强,潘耀东(通讯作者),杨艳,姚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