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虬江老年护理院 上海 闸北 20007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社区康复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某社区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中风患者120例,并且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把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常规组、中医治疗组、康复训练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的中风患者治疗手段,中医治疗组采用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组采用社区康复培训治疗手段,分别对比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两个月后的运动评分以及改良指数评分。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运动能力方面均有所改善,其中中医治疗组和康复训练组的患者康复程度高于常规组(P<0.05);中医治疗组和康复训练组之间患者的康复程度结果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风患者经过分期中医康复治疗之后,恢复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因此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社区康复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广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关键词】 分期中医康复治疗;中风社区康复;针灸;推拿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361-02
前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很多人为了工作、学习开始忽视身体的健康状况,所以很多疾病在人群中逐渐蔓延起来。中风就是我国人群中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这一疾病的主要特点就是致残率和死亡率非常高。也正因为如此,普通的综合医院或者是康复中心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所以我国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致力于中风康复手段的研究。社区康复以及突破了我国传统的中风治疗手段,利用其经济、便捷、有效的特点,成为目前中风患者康复治疗首选的治疗方式。例如:针灸、推拿、火罐等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适合在中风社区康复中使用。下面本文展开对于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社区康复中的效果,主要为了寻找到适合中风社区康复的治疗手段,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社区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中风患者120例,并且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把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常规组、中医治疗组、康复训练组,每组40例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常规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29~67岁,平均年龄(41.3±2.3)岁,患病时间1个月~1年,平均时间(5.7±2.1)月;中医治疗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26~71岁,平均年龄(45.2±2.5)岁,患病时间2个月~9个月,平均时间(3.2±1.9)月;康复训练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28~65岁,平均年龄(40.5±3.1)岁,患病时间2个月~1年,平均时间(5.3±1.8)月。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上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采用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方式,给予血压、血糖的控制,并且改善身体机能循环,对症治疗。
常规组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理疗,电刺激治疗方式,一般情况下把电极置于瘫痪侧上肢的外旋肌以及其伸肌运动点,还有下肢膝关节以及踝关节的运动点上,具体的电流强度以患者因为电流引发的肌肉收缩程度,以及患者能够忍受的最大限度为基础。每天进行一次电击治疗,每次二十分钟。
中医康复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在治疗的第一阶段,取患者上肢的尺泽、双侧鱼际、曲泽、手五里、内关等穴位;下肢的昆仑、风市、双侧环跳、委中、伏兔、承山、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期间对患者的上肢阳溪透偏历、臑会透天井、侧肩髃透臂臑、四渎透外关;下肢取患侧太冲透解溪、阳陵泉透悬钟、丘虚透足临泣、曲泉透阴包、髀关透伏兔进行针灸治疗;第五阶段和第六阶段对患者上肢取患侧八邪、天井、神门、臑会、后溪、肩髃、尺泽、阳溪、肩髎、外关;下肢取患侧解溪、阳陵泉、环跳、曲泉、血海、太冲、伏兔、丘虚、梁丘、犊鼻、髀关、悬钟等穴位进行针灸。
康复训练组每天接受康复训练以此,每次一个小时左右,主要对患者开展运动治疗手法,以及作业治疗手法,主要对患者的站立训练、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以及动手能力的训练。
1.3 评价方法
三组患者中,行动自如,肢体比较协调,身体情况具有明显好转的为显著效果;能够在静态物体帮助下行动,并且肢体具有一定协调能力,身体情况恢复比较好的患者为有效;不能自动行走,肢体依然不协调,身体情况没有任何改变甚至恶化的患者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数(n)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康复程度进行评分对比,其中常规组患者中显效的有9例,有效的有18例,无效的有13例;中医治疗组中显效的有18例,有效的有20例,无效的有2例;康复训练组中显效的有19例,有效的有19例,无效的有2例。对比三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可知中医治疗组和康复训练组中的患者康复程度均比常规治疗组高,三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针灸、推拿等中医康复治疗在我国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此其治疗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治疗医生的手法,以及患者的配合程度。多年来,我国有很多例中风患者因为医生的手法以及穴位的差异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耽误病情,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较大伤害。以上文章内容能够看到在中风患者中中医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效果要好于常规的治疗方式,也值得我国广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杜小正.何天有学术经验总结与“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2]刘波.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3]曾庆云.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的影响的对比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论文作者:应一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患者论文; 常规论文; 中医治疗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中医论文; 三组论文; 社区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