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 妇产科 30027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接收的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88例,均分两组,对照组在分娩后进行缩宫素肌肉注射、米索前列醇纳肛,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产妇卡前列酸丁三醇,对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详细记录。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2h与24h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临床上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进行预防的效果更加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剖宫产;临床效果
前言: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产妇发生继发性休克,在此基础上很容易使产妇发生感染。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宫缩乏力、软产道发生裂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均会使产妇在分娩后发生出血[1]。临床上虽使用药物对手术后、产后出血进行干预,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产后出血仍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所以临床上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少、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产妇的死亡率。本文主要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予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8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88例,应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4例,研究组产妇年龄22~36岁,平均(29.04±2.37)岁,孕周36~41周,平均(38.55±0.82)周,高危因素:羊水过多12例、瘢痕子宫25例、巨大儿7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3~37岁,平均(30.09±2.38)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6±0.87)周,高危因素:羊水过多11例、瘢痕子宫24例、巨大儿9例。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基本资料,结果显示并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可予以比较。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均已获得产妇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3]:①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等的代谢性疾病产妇;②具有妊娠合并各脏器功能异常产妇;③对前列腺素具有禁忌症的产妇。
1.2方法
对照组:在产妇分娩后,立即使用20U缩宫素进行宫体注射、20U缩宫素静脉滴注以及米索前列醇400ug纳肛。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产妇剂量为的250u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美国法玛西亚普强制药公司,批准文号H20120388)进行宫体注射。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h与24h的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 结果
2.1两组产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h和24h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产妇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h、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详见表1。
2.2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中,有1例产妇出现胸闷、2例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共3例产妇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对照组中有7例产妇出现胸闷、11例发生恶心呕吐的症状,共有18例产妇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91%。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X2=14.072)。
3 讨论
在临床上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导致产妇产后出血较为常见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多使用按摩子宫、适当剂量的宫缩剂进行治疗。临床上常使用的宫缩剂为缩宫素,缩宫素可对缩宫素受体进行作用,在使用时可对产妇子宫平滑肌进行直接作用,增加细胞内的Ca2+浓度,从而促进产妇的子宫平滑肌进行收缩[4]。但是缩宫素的半衰期相对较短,其药效可持续约4min左右的时间,而且缩宫素是一种受体依赖性临床药物,每日的最大使用剂量不可>80U,否则可能会导致产妇出现心律失常等的严重并发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属于一种前列腺素药物,在对产妇使用后可在30min内达到其药物浓度的最高值,具有较长的半衰期,最长时间可达到2h左右,能够对产妇的子宫平滑肌收缩群进行持久、强而有效的刺激。对于难治性产后收缩乏力产妇,需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监测,若体征平稳,则可对其进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重复使用[5]。另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对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进行调节,使其发挥出类似于缩宫素的临床作用,对产妇子宫平滑肌细胞间隙连接的形成进行促进,使产妇子宫收缩的幅度、频率得以增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类似前列腺素的作用,让血小板在产妇的胎盘剥离面进行大量的聚集,并将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予以释放、使血管收缩得以强化,形成血栓后使大量凝血因子被释放,从而发生血凝的情况,最终达到止血的效果[6]。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对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产妇的住院时间明显更短、术后2h和24h出血量更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见其临床应用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对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减少产妇术后的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予以广泛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波. 艾灸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 中国处方药,2017,15(11):51-52.
[2]张荣.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及护理[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5):147-148.
[3]于梅花.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3):410-411.
[4]张琼. 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妇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预防效果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5):36-37.
[5]黄川玉.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防治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6):90-91.
[6]许姗姗.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B-Lynch缝合术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0):75-76.
论文作者:王桂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前列论文; 术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子宫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