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就脑卒中病患抑郁症心理护理进行临床性的分析,观察脑卒中患者抑郁症心理护理的效果,探究相应的综合心理护理方式。方法:以我国某一医院接受诊疗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病患为例进行实验,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选取80例病患,将这80例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实验小组,每个实验小组各位40例病患,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对其病患使用更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工作,提升其实际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0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病患在治疗后,研究组病患的睡眠质量会高于对照组病患的睡眠质量,且抑郁分值和治疗前后效果差异比较显著。结论:就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病理特征进行探究,正确的引导病患,使得其可以重新构建生活的自信心,转变其原本的认知,综合性的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缓病患抑郁以及焦虑的心理情绪。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心理护理
引言:脑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致死性病症,脑卒又被称之为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仅次于心脏病和肿瘤的病症。每年新法病例的人数都会超过200万人。患有脑卒病症的患者其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地位会逐渐的下降,在这些外界因素的干扰下,病患并伴有较强烈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诱发抑郁症,精神萎靡不振,语言比较少,食欲低下等。这会给家庭造成不良的影响,加重了家庭的负担。需要对其病患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观察其心理护理的实际性效果。
1实验资料以及实验方式
1.1实验资料
本文以我国某一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诊疗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例进行实验,使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80例病患,将这八十例病患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小组各有40例病患。对照组中,男性病患为20例,女性病患为20例,年龄最小的为36岁,年龄最大的为60岁,整体平均年龄约为48岁。研究组中,男性病患为21例,女性病患为19例,年龄最小的为37岁,年龄最大的为63岁,整体平均年龄约为50岁。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全过程的心理护理工作,对比两个实验小组病患的年龄以及性别等。其数据差异不存在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1.2实验方式
针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症进行心理护理,制定出相对应的心理护理方案。
1.2.1入院宣教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帮助病患更为透彻且深入的了解医院的环境。病患对于医院环境会产生出一种陌生感,同时还会引发紧张以及焦虑等各类不良心理情绪,这会影响到病患的睡眠以及休息的质量,对此,医护人员需要做好各项的病患接待工作,创建出一个更为舒适的住院环境,让病患能更好的适应自身的角色,端正其对于疾病的态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要帮助病患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链,实时的提供给病患帮助,以此来取得病患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病患在接受护理等过程中的消极情绪出现频率,同时还会让病患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最大限度的调动起病患自身内在的力量,产生出一种更为积极的情绪,鼓励并树立其治疗的信心,达到最佳的康复状况。
1.2.2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
医护人员要帮助病患正确的认识疾病。多多关心并体贴病患,主动的病患进行沟通交流,让病患都可以了解到心理因素对于自身疾病的影响,鼓励病患在病情允许的状况下和同室的病友进行沟通,将自身的感触更好的表达出来,消除并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让病患的心理可以始终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积极主动的配合其治疗,强化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在病患住院期间,应当设置好治疗护理的重点,做好各项健康护理准备工作。安慰并引导病患,让病患可以重建自信心,减小住院的时间,切实的提升诊疗的疗效。
1.2.3制定康复心理干预方案
首先,需要尽可能的减轻病患的压力,提升病患对其疾病的认知能力,正确的认知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及意义。其次,医护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心理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更为深度的了解病患的心理状况,依据病患的文化背景等各类因素,制定出健康计划方案,为其后续所开展的健康教育工作做铺垫。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除药物、物理治疗脑卒中患者抑郁症外,改变患者自身认知非常重要。
1.3评估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越严重。
2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原发病治疗、康复和功能锻炼,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通过上述整体护理,患者抑郁程度明显下降,研究组治疗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是人类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口。急性脑卒中发生后若不能及时治疗,许可导致不同程度神经功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角色也发生很大变化。抑郁状态的患者会对生活和康复治疗缺乏信心,对周围的任何事情不感兴趣,不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加重了患者的精神和心理负担。因此,积极治疗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消除抑郁,对提高脑卒中治疗的效果,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人一旦患有脑卒病症,就很容易产生抑郁症,这不但会影响到人体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同时还会极大程度的减小病患康复训练的积极主动程度,影响到了家庭的和谐发展。相关的医护人员应当实时的开展心理护理工作,调整好病患的不良心理状态,营造出一个更为轻松愉悦的诊疗氛围,进而摆脱掉困境,缓解病患内心的紧张以及压力等。提升功能训练的强度,加速病患身体的恢复速度,降低病患对于家庭的依赖感,更好的提升病患们自身的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米国琳;HTR3A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及其临床表型的关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赵约翰;银杏叶提取物EGb761改善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钟静玫;替普瑞酮抵抗环境应激所致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曲姗姗;电针印堂、百会治疗轻中度原发性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及Rs-fMRI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5]王凯明;抑郁症脑电信号的非线性研究与诊断模型构建[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论文作者:曲月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病患论文; 心理论文; 抑郁论文; 抑郁症论文; 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上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