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章句》篇也提出如何积字成词、积词成句、积句成篇中的修辞问题,也属于“置辞”问题。置辞的妥帖与否,与文章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是只看文辞的华丽。毕竟“华而不实”的文章不在少数,读者要独具慧眼,要看文辞是否做到了“丽而不淫”(《文心雕龙?宗经》)。好的文章,在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上都是值得细细推敲的。 三观通变: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在处理继承和创新方面是否做到了在通的基础上有变,在继承前代文学优秀传统的前提下,有所创造,有所发展。这是与《通变》篇所阐明的问题密切相关的问题,如《通变》篇所讲的“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就是考察作品的作者是否根据自己体验到的感情去理解前人的作品,并加以继承,同时要考察作品是否根据自己的独特气质、性格有新的变化等。因此,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有历史的、比较的意识,将作品放入历史背景、作家群体以及同类作品中来考察。 四观奇正:是指考察文章内容是否纯正,形式是否华美,以及正确权衡处理二者的关系。这与《辨骚》篇这与《辨骚》篇、《定势》篇所提出的相关内容有密切关系。如《辨骚》提出《离骚》的特点是“酌奇而不失其正,玩华而不失其实”,即在追求奇特而不失雅正,追求华采而不失质朴。这应该是“观”作品“奇正”的一个重点。《定势》篇说:“旧练之才,则执正以驭奇;新学之锐,则逐奇而失正”,强调要以雅正之思想去驾驭奇特的文体,而不要为了奇特而失去雅正之思想,更是刘勰考察作品的一个方面。 五观事义:指考察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客观内容与作家主观情志是否协调。“事义”狭义说就是典故。考察作品如何运用典故,在古代的作品接受论中是一个重要方面。《事类》篇提出作品要“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问题,在考察作品的时候,要看它是否达到“表里相资,古今一也”的程度。《附会》篇说文学作品“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事义是要体现情志的,事义与情志不可南辕北辙,事以类义,义因事显。所以,在《宗经》的篇“六义”中有“事信而不诞”、“义直而不回”之说。 六观宫商:是指关注文章的声律美。“宫商”指文章的声律。六朝时期随着汉语“四声”规律的发现,人们自觉地感受到汉语声律之美。因此考察作品的声律运用,也成为一个评价作品的重要层面。《声律》篇说:“标情务远,比音则近。”情感和声律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古代的诗词文赋,是极其重视声音和韵律的。现代人在鉴赏古代诗歌作品时很少不具备声律的知识,也就渐渐忽略了作品的声律之美,这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来说,也是一种缺失。 “六观”说从表面上看似乎主要是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方面来考察的,但实质上与内容和情感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均是由“文”入“情”的具体途径。刘勰之所以将《知音》篇中的“六观”说放在全书的这样一个位置,必然是有他缜密的安排。 参考文献 [1]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册[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周振甫.文心雕龙辞典[M].中华书局,1996. [3]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中华书局,2013. [4]张少康.文心雕龙新探[M].齐鲁书社,1987. [5]黄维.中国古典文论新探[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论文作者:刘学莲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