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逻辑理论分析
符登霞
(中共湘西州委党校,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 注重开展“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是推进当前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体系,也是满足乡村振兴目标的关键工作。通过构建“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注重夯实自治工作、准守法治底线、建立德治支撑。进一步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科学开展,并对村干部工作体系进行创新,由此能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因此,在乡村治理工作当中,应注重“三治合一”的建设要求,针对中国农村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建设策略,进而为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逻辑理路
1 “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逻辑理论
针对当前的乡治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当中,“三治合一”是最为重要的工作项目。而针对“三治合一”的逻辑理论,主要就是以自治、德治来促法治,自治是最基础的部分,通过自治能增强德治,只有提升德治,才能为法治提供保障。首先,“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策略。针对社会治理体系来说,其乡村治理是最为基本的工作,其是联系群众、沟通和服务群众的基础工作。而乡村治理不但属于国家治理中关键内容,更是满足国家治理向现代化反向发展的重要部分。通过建立自治、法治及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系统,对促进乡村治理能力有效提升有极大意义。而且,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来说,能实现把传统的乡村社会治理经验渗透到当前社会治理工作中,由此为满足国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利保障。其次,“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当前乡村治理体系发展的着力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促进农业领域的稳定发展,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无论在何时都不可以忽视农业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完善的“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能满足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因此必须要将其有效落实到乡村振兴工作当中,坚持乡村治理体系的稳定发展,从而在乡村社会中建立新秩序地乡村治理体系。另外,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应重视农民自治,这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属于中国政治发展中关键部分,该工作主要就是民主理念的发展。而且在“三治合一”乡村治理建设中,应注重法治内容,并将国家法律全面落实到基层社会工作当中,由此建立有法可依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样能为“三治合一”乡村治理系统的建立提供坚实基础。其次,建立“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能满足乡村振兴的要求。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促进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形式,属于党中央为促进乡村稳定发展提出的统筹规划,落实该战略能有效地展示出乡村在中国的关键地位,也是促进乡村稳定工作的关键工作。
通过精心组织,箱涵于2016年3月15日开工,2016年8月24日完工,保证了整个工程工期总目标的实现。
2 “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立面临的困境
2.1 当前乡村呈现出空心化表现,主体自治存在缺位现象
在当前我国新型的工业化以及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其农村的人口数量在逐渐向城市和非农产业不断的转移,这使得乡村的大量人才和资金等逐渐向城市不断发展,导致农村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与保障,针对广大乡村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导致乡村呈现留守老人和妇女和儿童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这样讲会导乡村发生严重的空心化问题,这对于乡村经济发展都会带来严重影响。对于这些现象将会引发农村劳动力不足和面对一定的德治影响挑战等,使得农村法治水平难以进一步的提升。由于中国农村都是以传统的农村形式为主,而农村地区一般集中我国中西部等地。而德治工作是我国历史悠久地治理工作策略,以形成完善的道德意识,对推动国家实现稳步发展,在当前我国比较重视德治思想工作的开展,对基层的治理工作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治理工作中,坚持以德服人、以礼为先的思想,重视提倡道德理论的思想,由此为乡村治理工作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动力来源的提升,结合以往农村经济情况,是将农业领域视为主导,其农民会以农业活动为重点工作,这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形式。该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直都有的,而其弊端就是,家户间存在欠缺整体利益关系的现象,在其中很难推行集体活动;但对于建立“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来说,因欠缺集体活动意识,因而导致其建设的动力并不高,因此将会给该建设工作有效开展带来影响。
2.2 应重视法治思维意识的提升,法治保障有待改善。
因一些农村地区中存在的“官本位”“家长制”等思想比较严重,而且一些乡村的干部对于法律的认识和法律意识都较为淡薄,这样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尤其是在前期监督体系的情况之下,一些乡村干部因习惯了结合自身意志来行事,存在不愿根据管理要求开展相应工作,存在不安要求、不依法办事的现象。而且一些地区的乡村中,存在严重的家族势力,这样将会带来严重的拉票和贿选的现象,这样将对于乡村基层民主建设和民主选举的公正性带来影响,不利于乡村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3 乡村文化欠缺生动力,乡土文化存在严重流失的表现
在乡村中其存在文化基础保障性比较差的表现,而且支持力度也有待提升。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我国有很多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在建筑上其面积数量呈现不足的表现;而且一些地区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也是空白的,在财政投入上增长和乡村文化发展的需求间呈现较大差异性,这对于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是会带来一定影响。另外,适合运用在乡村公共文化的产品种类相对偏少,而且质量也有待提升。针对当前我国乡村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其村民文化生活需求也应进一步丰富,但对于当前乡村自身文化资源以及文化活动匾乏的现象,这对文化建设带来严重影响,不利于乡村文化良好建设。
3 建立“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实践路径
3.1 注重以自治为核心,为乡村主体提供自治的空间
对于道德的力量,其具有一定独特性,属于人对于自身行为所做的以社会秩序要求为核心的自觉、自律及自愿约束的行为,通过增强德治建设水平,其主要工作就是巩固德治社会氛围,也就是让民众能够正确认识道德、认可道德,并在行动中落实道德。想要认识道德,就要有政府的帮助,增强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得民众能够针对道德内容、作用等进行了解与认识。只有清晰的认识道德,那么在遇到问题时就能够有效地以道德角度来进行判断,这一点属于德治的基础。开展道德教育,不但要有学校的协助,也要以社区为基础来开展该工作,进而让更多人认识道德,由此能为德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2 将法治视为根本,注重建立乡村法治思想
针对乡村治理工作中,其法治工作是村民获得村民自治的重要体系,也是依法行使自治权利的关键部分。首先,要积极地规范村民的自治主体行为,要结合依法体系,坚实村民有序的规章以及制度内容。其次,要建立透明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转变完善的监督制约体系。通过将宪法和法律框架内容视为核心,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规则制度,并将其全面落实到乡村治理工作中,由此保障有效开展乡村治理工作。再次,要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进而促进村民实现依法行使自治权利的要求。由此是在开展乡村治理工作当中,更要加强村民法律意识,只有如此才能确保乡村治理工作有效开展,真正为乡村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3 注重乡村德治工作开展,建立乡村德治环境
针对我国的村民委员会来说,属于基层群众自治性的组织体系。对于我国的农村,要开展村民自治的管理体系,其自治工作是建立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中最为关键的工作。其乡村治理工作当中,其自治属于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工作治理体系的重要呢绒。针对村民的自治,是通过村民进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在开展“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工作中,应把乡村发展和村民的利益进行融合,结合村民的利益来制定相应策略,进而为该工作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传统的农村是以农业为主导,而村民收入也相对较为单一,想要增强农村经济水平,那么就必须要注重经济自治制度的建设。应结合地区情况,明确适合地区域经济发展策略,通过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其中,并建立良好的公共经济秩序体系,以所有村民经济利益视为重点,让村民在公共经济收益中获得相应的分红,由此能提升村民整体收入,以此为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奠定坚实基础。另外,要重视建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只有提升整体建设的能力,要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并转变人力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问题,不要将长期生活在行政村和户籍归属在行政村视为主要的硬性条件。对于该形式并没有违背村民的自治精神,针对实际情况,所提出的建设意见知识参考,其最后决定还是由村民自主决定的,而外来人士在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当中,知识起到智库的作用。针对这起整体的建设能力,主要以乡贤和基层政府的力量为主,其两者力量在参与到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当中属于无偿性地,并不会影响到传统农村经济。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后,车辆通行高速公路是否一定要安装使用ETC?对此,司家军表示,未安装ETC车辆通过在高速公路入口领取卡、出口还卡交费的方式通行,但安装使用ETC的车辆全程无需停车,即可完成交费,通行效率更高,也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因此,从方便快捷、节能环保等角度来看,安装使用ETC快速通行高速公路是一种更方便更快捷的方式。山东省为鼓励安装使用ETC,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比如使用ETC享受通行费95折优惠等。
3.4 重视“三治合一”,满足乡村科学治理
针对乡村治理工作,其中的自治、法治以及德治工作,必须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各自都应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三种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将其合理的融合,才能为乡村治理工作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我国乡村治理工作中,应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并渗透创新理论,为我国乡村治理工作开心呢有效地开展奠定坚实基础。针对我国城乡快速融合的环境之下,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要求乡村治理工作要逐渐向现代化不断发展。而且在乡村治理中要重视自治、法治与德治的“三治合一”体系的建设,由此为乡村发展提供有利保障,真正为振兴乡村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城乡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8~75岁,平均49.4岁;上肢损伤2例,下肢损伤8例;车祸碾压伤4例,机器致伤2例,重物压伤3例,藏獒咬伤1例;大面积软组织缺损4例,涉及血管神经损伤8例。10例患者热缺血时间4~6 h,平均4.2 h;肢体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ESS)评分6~9分;最长治疗时间2年。
参考文献:
[1] 何阳,孙萍.“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逻辑理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6):209-214.
[2] 孙燕.推进“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J].群众,2018(1):61-62.
[3] 邓建华.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6):63-69.
[4] 庄龙玉,龚春明.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理念与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6):203-208.
标签:“三治合一”论文; 乡村治理体系论文; 逻辑理路论文; 中共湘西州委党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