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诗梦——初一诗歌写作课实录与反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录论文,诗歌论文,反馈论文,诗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实录】 一、听放儿歌,放飞诗梦 (课前播放儿歌《虫儿飞》的Flash,使教室里氤氲着童真的浪漫气息。) 师:孩子们,你们都读过诗吗? 生(齐声):读过。 师:喜欢吗? 生(部分):喜欢。 师:有没有人自己试着写过诗啊?偷偷地、写给自己看,或者给好朋友看的,有没有啊? 生(有的笑,有的摇头):没有。 师(笑):孩子们,苏轼老先生告诉我们“诗酒趁年华”。十三四岁,正是多愁善感、多思多梦的年龄,我们有那么新鲜的想象,有那么丰富的情感,有那么热烈的心跳,怎么能够不读诗不写诗呢?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放飞诗梦,让我们一同来为你的天空挂上一枚诗歌的太阳。 (出示“放飞诗梦”彩色页面,唤起孩子的兴趣。) 二、说唱儿歌,唤醒诗心 师:小时候念过儿歌吗? 生(点头):念过。 师:还记得哪些?“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就过年。”(师用四川方言朗诵,生随之应和。) “洋娃娃,睡洋床,莫得铺盖盖衣裳。” “爬山豆,藤藤长,爬山爬地去看娘。” “斗虫虫,虫虫飞。飞到家婆菜园里,捡个簸箕蛋,拿给家婆下稀饭。” (师生一起用四川方言朗诵,学生兴致高昂。) 师:孩子们,这些儿歌,其实就是最质朴、最有趣的小诗。虽然现在我们长大了,可是这些儿歌,始终留存着我们成长岁月中最温暖动人的回忆。大家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我们熟悉的《虫儿飞》,好不好?(出示音乐Flash《虫儿飞》) 师生(和乐齐唱):“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 (师生动情歌唱,结束后,课堂有片刻静默。) 师:孩子们,刚才念着、唱着这些儿歌时,你们心里是什么感受啊? 生1:我想到了小时候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那时候什么烦恼都没有,每天就是玩儿啊玩儿啊…… 生2:我心里觉得特别开心。 生3:我很想我外婆。小时候她对我特别好,有什么好东西都给我吃。 生4:我觉得有点难过,因为童年再也没有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发现,你们都有一颗丰富而敏感的心。现在,老师想再为难一下大家,能用一个精彩的比喻句来表达你对儿歌或童年的感受吗? (生沉默,思考。) 生1:童年像一个遥远的梦,装满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师:很漂亮的比喻,如梦如幻的童年。 生2:童年像汤里饱满多汁的白萝卜,水灵灵的。 师:这个比喻很新鲜,童年如在眼前。 生3:儿歌就像母亲眼里星星点点的亮光,洒在孩子幸福的脸颊上。 师:多么温暖的比喻! 生4:儿歌仿佛五彩的气球,拽着我们的心,在童年的梦里飘啊飘。 师:一个文思飞扬的比喻句。 师(小结):同学们的比喻句造得真不错,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其实啊,大家刚才这么做,就是在开始尝试写诗了。因为对于儿歌或童年的感受是一种很抽象的情感,可是我们通过比喻的方式,找到了一个具体的形象,也就是物象,把这种情感生动而具体地传达出来了。这就是诗歌创作的第一步“寻找物象”。(板书:寻找物象) 三、赏读诗句,激发诗情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赏读诗句。同学们这学期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老师试着根据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了一首小诗,你们想不想听一听?愿意的话,同学们可以和我一起朗读。老师读一节,你们读一节,好不好? (出示图画与诗歌,同时俏皮的音乐响起。) 师:盼望着,盼望着/春来了/你瞧/山含情/水含笑/太阳当空照/我们踏进春天的门槛/挥挥手,说一声/春天,你好! 生:你瞧/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向着春天的阳光/跳起了轻盈的舞蹈/星星点点的野花/也把淡淡的芬芳/溶进了春天的怀抱 师:你瞧/春风像母亲的手/拂开了如雪如霞的花苞/春雨密密地斜织/染绿了小草儿纤细的身条 生:你瞧/蜜蜂在花丛里嗡嗡地闹/小粉蝶在春光里招摇/许多小小的风筝/争先恐后地把蓝天拥抱/几只刚筑好巢的小鸟/也唱起了愉快的歌谣/啊,春天真好! 师:同学们的朗诵为这首小诗增色不少。刚刚你们读诗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啊? 生:温暖、活泼、愉快、温馨……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生:因为小草跳起了轻盈的舞蹈,小鸟唱起了愉快的歌谣,这些都是让人感觉很快乐的事。 师:也就是说,诗里的草啊,花啊,风啊,雨啊,都带有让人愉快的情感,所以我们读诗时也才会感到快乐,是不是这样? 生(齐声):是。 师:这就叫“寄情于物”。(板书:寄情于物)在诗歌创作中,作者在找到物象之后,还要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上面。比方说,如果你心里正是美滋滋的时候,看到学校林荫道上那棵银杏树,你觉得那树叶是怎样的啊? 生:我会觉得树叶的眼睛都笑得眯起来。 师:如果你心中感到忧伤或者愤怒呢,又会觉得怎样? 师:所以,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找到物象之后,还要善于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寄托在物象之上。得到了寄托着自己主观感情的物象,你也就收获了“诗歌的意象”。(板书:收获意象) 师:读了这首改编的小诗,同学们还可以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比较一下,你觉得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 生1:有节奏。 师:诗歌通常有内部的韵律。读起来会有一种节奏感。 生2:要短一些。 师:对。诗歌的语言在长度上一般要受到限制。句式通常短小。 生3:有点押韵。 师:现代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师:同学们刚才总结得很好,诗歌的语言往往简短而精美。我们再回顾一下: 师生(共同小结):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首先要寻找物象,然后寄情于物,最后收获意象,同时语言要简短、精美。 四、编写诗歌,品味诗意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为这幅图配一首精美的小诗。 (出示图片)释放诗意--初中一年级诗歌写作课程的记录与反馈_诗歌论文
释放诗意--初中一年级诗歌写作课程的记录与反馈_诗歌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