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兰萍
新疆新源县中医医院内二科 835800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运用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100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抛硬币的方式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均占据5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一般护理方式与中西结合护理方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值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结论 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而言,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延缓病情的发展,值得推荐采纳。
【关键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81.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209-01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形式,直接降低了广大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糖尿病主要是由于微生物感染、遗传、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导致的脂肪、蛋白、糖代谢紊乱现象[1],且糖尿病并发症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乳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本次研究旨在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运用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择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100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对本次实验研究均知情同意。
按照抛硬币的方式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均占据50例。常规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4.0%(27/50)与46.0%(23/50),年龄区间在34-65岁之间,中位数年龄为50.3岁;实验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6.0%(28/50)与44.0%(22/50),年龄区间在35-66岁之间,中位数年龄为51.3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值大于0.05,两组患者可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疾病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方案,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给予心理辅导,服药指导,饮食指导等。
实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监测血糖:通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值与用餐后2h血糖值应分别为≤6.0mmol/L与≤7.2mmol/L,护理人员应每日监测患者血糖水平,防止血糖升高对疾病治疗带来不利的影响。(2)服药指导:护理人员应遵照医生嘱咐合理注射胰岛素,同时指导患者注射的方式、注意事项等,注射时间为用餐前0.5h左右,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出汗、面色苍白等现象,以防出现低血糖。(3)饮食指导:中医认为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应依据辨证分型进行饮食指导。例如:合并口干者需给予猪肺、苦瓜、洋葱、黑豆等降糖止渴类食物;对于合并口干与烦渴患者可给予生地、玄参、麦冬等药物并代茶饮;对于肺热津伤患者可给予麦片、豆类等食物;对于胃热炽盛患者可多给予高纤维食物,少食多餐等;对于合并便秘患者可给予麻仁丸帮助患者润肠通便,日常饮食上多摄取蔬菜、水果等。(4)并发症护理:A:感染:当患者发生感染时容易加重病情,严重者会出现酮症酸中毒现象。一旦出现此类情况需加强对患者口腔黏膜的护理工作,同时控制患者饮食,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严密观察患者脉搏、血压、体温等指标情况。B:神经病变:主要是由于患者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与微血管病变等引发的一类并发症,其中周围神经处为病变部位,患者一般以四肢麻木、针刺样感觉等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天气寒冷时疼痛感会加剧。护理人员可采用镇痛剂、局部按摩等方式保护患者皮肤、改善血液循环状态等;若出现溃疡、烫伤等情况应及时帮助患者进行换药,防止出现再次感染;对于部分伴有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可给予中医针灸治疗,此外还可对患者腹部进行按压,帮助患者及时排出残余尿量;对于伴有脑神经受损的患者需依据颅神经病变程度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C:低血糖:表现为头晕、呕吐、饥饿等,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当伴有心慌虚汗时需摄取适量的含糖类食物;收集患者尿标本进行实验室观察,及时调整用药计划等。D:高渗性昏迷:及时为患者补充低渗性液体,防止出现脑水肿情况;另外为患者进行胃管补液,给予营养支持等。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h血糖值。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均纳入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血糖值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当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时可用P值小于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h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值小于0.05,详情见下表1。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的范畴,主要以多食、多尿、多饮、消瘦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2],即“三多一少”,目前临床上尚无治愈的方案,仅仅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随着治疗药物应用频次的增多,长时间用药等,容易出现一系列的药物副作用,并引发体重增加、低血糖等不良情况,直接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需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糖尿病属于临床上一类十分常见的非致死性疾病,当临床上治疗不当或者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时容易引起急慢性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因此,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疾病护理干预,该护理模式在常规西医护理的指导下融合祖国医学护理模式,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作用显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h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值小于0.05,由此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综上可知,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有利于及时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延缓病情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妙红.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1074-1075.
[2]曾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4):4440-4441.
论文作者:黄兰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糖尿病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两组论文; 病情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