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桩基检测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相关技术运用趋于成熟,在工程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众所周知,在工程结构中,桩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形式,对工程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只有保证其质量与安全,才能为后续工程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而桩基检测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工程人员对桩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有效判断,进而采取相应的方法以增强结构的安全性。鉴于此,本文围绕岩土工程桩基检测技术的运用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岩土工程;桩基检测技术
引言
地基基础结构与整个建筑项目的稳定性和质量存在密切的关联,伴着建筑项目规模的不断壮大,想要保证地上工程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实施低下结构的建造,桩基础项目可以说是适用性较强的一个基础解决方法,现如今桩基础结构的类型在不断的扩充,进而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桩基础结构。桩基础结构因为其通常都是存在于地下,进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并且对于桩基结构的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也是非常多的,这就为我们及时的发现桩基结构的问题制造了一定的困难,进而针对桩基础结构的稳定性进行适当的检测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1、实际的桩基检测内容分析
1.1质量的检验
针对桩基质量的监测工作来说,主要就是针对桩基的结构进行分析,明确其稳定性是否达到相应标准,并有效地对桩基承载能力等情况进行明确,了解其能否满足相应的要求,是否存在结构上的缺陷,从而为桩基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利保障。
1.2检测桩基承载力
桩基承载力检测主要应用如下两种方法:①高应变动测法,在检测过程中,首先利用重锤撞击桩顶,以此产生瞬时冲击力,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导致桩身塑性变形,接下来测量具体的变形曲线和速度,获得有效的参考数据,以此为依据分析接近极限阶段的土系工作性能,最终获取桩身承载力相关检测数据;②静荷载试验法,以桩基的静荷载为检测对象,竖向的静荷载承载能力检测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较为常见,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1.3完整性开展检测
在桩基的完整性检测中,通常采用声波透射法,主要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对物体的穿透性以及很高的反馈性。首先通过超声波在桩基结构中传递形成超声波数据以及声波波形,根据声波的振幅、频率、音速、甚至波峰波谷来得出相应的波形图,类似于雷达、声呐的定位,结合以上各个参数综合评价桩基结构内部的完整性,具有快速准确地优点。另一种方法就是低应变试验法,此方法是对桩基结构施加巨大的作用力,引起桩基结构发生形变并造成桩身周围地质结构的运动,在设备上记录整个过程的时间、幅度,根据相关的原理和仪器计算出结果并对桩基结构进行综合评判,最后确定桩身的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2、桩基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水平冲击法
水平冲击法其实质就是利用激振原理,在桩基结构的顶部或者是桩基础结构的上半部分加以水平方向的冲击力,利用位移或者是动态振幅等相关信息来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更加准确的对桩基的完整性进行判断。因为车辆的行驶在桥面上,对于设置需要的动载荷是非常有利的,这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个方法最为适用的是运用在桥梁结构之中,通常人们会借助静载试验和水平冲击荷载试验来针对桥梁结构的整体性进行全面的研究,利用对桩基结构实施横向的冲击力检测在横向冲击力的影响下,桩基的震动效果,一旦出现某个桩基结构遭受到损坏,势必会造成这个桩基大幅度的位置移动,综合最终所有桩基的受损情况来采取适当的弥补措施,对不良情况进行弥补,为后续的各个工序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基础。
2.2平行地震法
就本质而言,平行地震法就是采用地震的形式来对桩基结构进行检测,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检验岩土结构中桩基的稳定性,获取到相关参数。在我国,这种方法最早被称为旁孔透射波法,即对地震作用加以利用,凭借产生的透射波来完成检测作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这种方法需要结构没有遭受破坏,具体操作如下:将平行于桩基的空洞设置在检测对象周边,然后将PVC管设置在空洞中,然后将清水灌注入管中,之后设置检测工具进行测试,在测试时链接桩基顶部的辅助结构会产生激振,进而有振波形成,此时拉出PVC管,然后整个过程对桩基与桩基底部土层释放的地震波进行接收。
3、桩基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3.1工程概况分析
本工程项目为某高层住宅楼中的一栋建筑的桩基工程检测,依据建筑工程合同的要求结合该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施工设计图中的桩径、桩长、地质情况,有效地保证桩基的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准确判定工程所用桩的质量等级,对该工程的桩基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进行桩基检测。
3.2桩基检测
3.2.1成孔质量检测
在本工程施工中,成孔质量检测的仪器主要选择JNC-1型沉渣测定仪和JJC-1A型孔径仪,深度记录仪和孔口车等,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孔洞深度,孔洞直径、沉渣厚度和孔洞斜率等,经过细致检测得出如下结果:①孔深测量结果,设计方案中孔洞深度预定为11.27~12.78mm之间,实际测得深度处于11.45~12.98mm之间,其中所有检测桩孔洞深度均大于预定值;②孔径测量结果,本工程局部最小孔径为478.11~498.34mm,局部最大孔径为546~632mm,最小孔径不大于500mm;③垂直度测量结果,实际测量中,垂直度测得0.56~0.89%,所有基桩均小于1%;④沉渣厚度测量结果,本工程孔底沉渣厚度在85~110mm之间,所有基桩均小于155mm。基于上述测量数据,本次成孔质量检测所有检测内容均符合项目规范和标准。
3.2.2低应变动力检测
通常情况下,依照《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的具体规定,低应变检测方法多应用于混凝土桩身完整性检测中,以此判断桩身的缺陷位置和程度,并且在具体检测结果的分析基础上,划分出桩身完整性类别。本次工程中选择45根桩基进行低应变动力检测,检测应用仪器主要为FDP204PDA型号的动测分析系统,并配合力棒和加速度传感器。检测过程主要为:将加速度传感器放置在桩顶,经过锤击作用产生加速度信号,再经过FDP204PDA型号的动测分析系统进行检测与转换,后形成数字信号,并将其传输给微机,经过微机处理后,屏幕上会显示测量波形,其中每根桩设置一个采集点,且每个点主要采集5~6个信号。接下来在时域内处理磁盘存储的信号信息,以此对不同部位的反射信号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每根桩身完整性情况。根据上述检测分析,针对45根桩检测结果可知,其中一类桩42根,满足工程具体设计规范要求;二类桩3根,不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必须根据工程实际要求进行有效调整。
3.2.3静载试验检测
该项检测根据本工程施工具体要求,选择工程中的5根试桩开展单桩竖向静载试验,主要设备为RS-JYB成套静载试验设备,其中包括控载箱、位移传感器、中继器、千斤顶和主机等,具体检测过程为:本次检测主要通过锚桩反力装置和配重联合加载法,将千斤顶置于试桩顶部,之后放置主梁、次梁,将次梁与锚桩相连接。其中对桩的加载方式主要选取快速维持荷载法,在具体操作中逐级加荷,每次加荷时间为2.5h,并且在每次加荷后15~20min读取相关数值,设定加荷等级为9级,每一级荷载量均为500kN,如果检测过程中出现荷载破坏的现象,必须立即停止加荷。本次检测结果显示5根试桩的最大承载力为3500kN,级差最大值为0,经计算单桩承载力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桩基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凭借此可以有效判断岩土工程桩基础的质量安全,进而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与技术支持。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当前桩基检测技术的不足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方法,提高技术水平,为推动岩土工程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晓东.低应变反射波法在矿山桩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2018,27(01):170-173.
[2]朱鑫.浅谈岩土工程桩基检测中的常见问题[J].江西建材,2016(08):103+105.
[3]饶斌.关于岩土工程桩基检测技术实践与探析[J].江西建材,2016(08):236.
论文作者:景玲,贾军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桩基论文; 结构论文; 荷载论文; 工程论文; 检测技术论文; 孔洞论文; 完整性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