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全 陈德兴 杨新会(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 云南 678000)
【摘要】目的 总结手法复位石膏前后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疗效。方法 本组选取桡骨远端骨折165例,男73 例,女92 例;年龄5 ~ 86 岁,平均57 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麻下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石膏前后夹板固定。结果 本组165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个月~ 2 年,平均10 个月,骨折在4 ~ 8 周愈合,按功能评价标准:优152 例,良12 例,差1 例。结论 手法复位石膏前后夹板外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石膏前后夹板外固定可提供一个稳定的固定环境,固定牢靠、患者痛苦少、安全性好、操作简单、费用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石膏前后夹板固定体会【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66-01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 / 6[1],跌倒时,手部着地,暴力向上传导所致,多发生于中、老年,与骨质量下降有关。多中、老年人表现为粉碎性骨折,在儿童则表现为桡骨远端骨骺分离或不完全骨折,常表现有明显的移位及短缩畸形,其中向背侧移位的为伸直型,向掌侧移位的为屈曲型。对于严重粉碎骨折,关节面严重塌陷,复位后关节面显著不平衡及中青年患者,对复位要求较高者仍应采用手术治疗。本章只讨论适用于外固定患者。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临床上一般采用掌曲位(Colles 骨折)、背伸位(Smith 骨折) 和中立位(Barton 骨折) 固定。
自2010 年1 月~ 2014 年3 月笔者所在科室采用传统的手法复位桡骨远端骨折石膏前后夹板外固定治疗165 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0 年1 月~ 2014 年3 月笔者所在科室采用传统的手法复位桡骨远端骨折石膏前后夹板外固定治疗165 例,其中男73 例,女92 例;年龄5 ~ 86 岁,平均57 岁;左侧55 例,右侧110 例。
受伤原因:跌倒伤121 例,坠落伤30 例,车祸伤14 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其中Colles 骨折134 例,Smith 骨折25 例,Barton 骨折6 例,均无神经血管损伤。
1.2 治疗方法1.2.1 手法复位 复位时患者无痛、肌肉相对松弛是复位成功的关键。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骨折端血肿内局部浸润麻醉,常用7 号注射针头将1-2%的利多卡因5-7ml 缓慢注入骨折断端血肿内,麻醉显效后,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肘关节屈曲90° ,伸直型骨折前臂旋前90°,助手双手环抱肘关节,另一助手双手分别握持大小鱼际做持续对抗牵引3 ~ 5 min,先纠正重叠移位及侧方移位,再顺势猛抖[2],同时迅速掌屈45°,尺偏腕关节30°,使之复位。
复位后术者用拇指触摸骨折部,若仍未完全复位,则由两助手维持牵引,术者双手握住腕部,拇指压住骨折远端向远侧推挤,用二至五指顶住骨折近端,加大屈腕角度,取消成角,然后向尺侧推挤,一般即可复位[3]。整复屈曲型骨折时,前臂旋后90°,两助手顺势拔伸牵引,术者两拇指按压骨折远端向背侧推挤,两手其余4 指环抱近端背侧向掌侧端提,骨折即复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石膏夹板固定 复位成功后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固定体位。采用C 型臂x 线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满意,助手继续维持牵引防止移位,术者将准备好的石膏前后夹板将之固定。Colles骨折予腕关节掌屈尺偏位固定;smith 骨折予腕关节背伸位固定;Barton 骨折患者予腕关节中立位固定。固定前应根据患者手臂粗细修剪石膏;固定时注意背侧夹板可稍长,掌侧夹板远端在桡侧应位于掌指关节内,于患者能半握拳为准,如此,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对生活影响较小;固定后1 ~ 3d 内要严密观察患肢末端血循环及感觉情况,7 天左右行X 线照片,检查石膏有无过松过紧,如骨折再移位,及时矫正复位,术后即可行手指及肩、肘关节功能锻炼。成人固定4-6 周,儿童3-4 周。拆除石膏后加强腕关节功能锻炼。
2 结果本组165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个月~ 2 年,平均10个月,骨折在4-8 周愈合。按功能评价标准[4]:优152 例,无功能损害,无疼痛、麻木等主观症状,腕关节无畸形,与健侧相比,腕关节屈曲范围及前臂旋前、旋后范围减小<10°,患肢握力较健侧减弱不明显;良:12 例,轻微功能损害,但无主观症状,腕部轻度畸形,与健侧相比,腕关节屈曲范围及前臂旋前、旋后范围减小10°~ 15°,患肢握力较健侧轻度减弱;差1 例,关节功能差,工作能力减弱,日常生活受影响,腕部畸形明显,伴持续性疼痛、麻木等症状,与健侧相比腕关节屈曲范围及前臂旋前、旋后范围减小在20°以上,患肢握力较健侧明显减弱。此例患者为老年女性,自主功能锻炼较差,随访2 年后,功能逐渐恢复,疼痛、麻木消失,能满足日常生活。
3 讨论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损伤,儿童、成人及老年人均可发生,而以中老年患者占多数。石膏前后夹板较前臂石膏托稳定,较石膏管型方便拆除。手法整复石膏前后夹板外固定是治疗该类骨折的一种常用方法,常可达到良好复位与稳定的固定。整复桡骨远端骨折的关键是恢复桡骨的长度和正常的掌倾角及尺偏角[5],要求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才不影响关节的活动功能和周围肌腱的正常活动。对于严重粉碎骨折,关节面严重塌陷,复位后关节面显著不平衡及中青年患者,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但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者,对复位要求较高者仍应采用手术治疗。
固定前应根据患者手臂粗细修剪石膏;固定时注意背侧夹板可稍长,掌侧夹板远端在桡侧应位于掌指关节内,于患者能半握拳为准,如此,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对生活影响较小,增强患者信心,有利于康复。
石膏固定,可以根据骨折类型进行良好的塑形,贴合好,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固定环境,固定牢靠、患者痛苦少、安全性好;固定后关节可早期进行握拳伸指锻炼,且费用低、操作简单,取材方便,一般不需住院,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1] 姜保国,张殿英,付中国,等.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华骨伤杂志,2002,22(2):80—83.[2] 黄献民,邓木旺,钟祥章,等.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57 例.中国骨伤,2000,13(7):388—389.[3] 陈孝平,石应康,邱贵兴,等.外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943.[4] 蔡桦,卢耀明,李钊,等.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比较.中华正骨,2004,16(2):6—8[5] 彭灼文,梁启明. 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晚期功能障碍探讨?中国骨伤,2004,17(8):506.
论文作者:王加全 陈德兴 杨新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桡骨论文; 夹板论文; 石膏论文; 患者论文; 远端论文; 手法论文; 功能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