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政治研究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孙怡欣
(青海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宁 810007)
[摘 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相对比较重要的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特质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里程碑式的伟大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这为新时代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在新时代只有发扬光大毛泽东和谐思想,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革命总路线的阐述、纲领理论、革命道路理论及对“三大法宝”的阐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包含的和谐思想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制定完善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实现各阶级之间和谐的基础即建立统一战线;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是党的建设问题。立足新时代弘扬毛泽东和谐思想还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切实深入和加大对毛泽东革命理论中和谐思想的挖掘和研究力度,强化研究队伍的建设;加大其理论中和谐思想的宣传力度,开拓新的宣传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中的和谐思想,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思想;和谐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里程碑式的成果,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又创造性地将中国具体国情和革命实践融入其基本原理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含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在新时代,充分理解和发扬毛泽东的和谐思想对于当今党和国家所倡导的和谐社会建设也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
教师应培养学生分析语篇结构、找准语言信息的切入点、从关键词中整合出语篇内容、主旨、作者意图的能力。如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脉络时,教师可利用幻灯片设计框架结构图。
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内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的特质理论,这一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革命的理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手机是抵御聒噪的神器,根据聒噪的级别调节不同的节目。比如对方的语音语调和风细雨,不影响我刷屏看文字,就首选微信微博;如果对方语音高亢语调激昂,逼你入脑入心,分心的方式就只能是看淘宝;如果对方的言辞激烈,好像你欠他2000元钱似的,这就是在逼我出手了,只好在购物车里划拉,对自己好一点吧,该买的就买,否则咋办?人家已经对咱这么不客气,咱自己总得对自己客气些吧?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最主要的内涵是其总路线。毛泽东同志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概括为:“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个总路线明确地回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问题。他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只能是无产阶级,并指出,无产阶级之所以领导这场革命,是由于“其阶级特性决定了能领导这场革命,这个特点是其他任何阶级都不具备。”这个特点:(1)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他们所受的压迫最深,所采取的反抗就最激烈,因而由其领导的革命也就最彻底,这种革命的彻底性是其他阶级所不具备的。(2)无产阶级与农民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中国的大部分无产者都是从农民转化来的,他们最能体会农民的疾苦,无产阶级的领导懂得农民的所思所想所需,因而所提出的看法和主张最能得到农民的支持。(3)中国的无产阶级高度集中,有助于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基于这些特点,无产阶级能够代替资产阶级担负起革命的重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2.制定完善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 和谐社会必须具备完备的制度体系,“不但要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所以主要强调三大制度:即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政治制度主要指国体和政体。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国体上选择实行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制,政体被确定为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当时需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制,应该让各个阶级平等地享受革命成果,享有法律、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平等。通过建立适宜的政治制度来实现阶级和谐,建立和谐社会,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在经济制度方面,我们要建立一个适合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各经济成分和谐并存,为整个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谐提供经济基础。实现方式是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国家所有,因为它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将其改造为国营经济后,国营经济能够控制经济命脉,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经济基础;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发展农民个体经济,实现“耕者有其田”;保护、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能够解决诸多不和谐因素,农民需要生产资料,但是国营经济不能完全满足,所以需要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资料,满足人民生产生活基础需求,不打击、排除、压制任何有利于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经济成分,为更完善和谐社会的组建提供经济制度保障。在文化制度方面,应该建立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文化,即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也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文化制度保障。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文化构成了文化战线的反动同盟,他们提倡奴化和反动文化,这意味着他们所希望建立的政府与人民大众之间形成了不平等关系,将会引起很多社会问题。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力量,使得人民大众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文化,这个力量是反对旧政治、旧经济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因而要对这个文化采取民族的形式,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先进文化。这种文化必须宣传实事求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不迷信,不盲从,必须来自大众、服务大众、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唯有这样的文化制度,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制度保障。
4.关于“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通过总结以往革命经验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总结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法宝之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其必要性是由中国社会阶级的结构所认定的,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属于中间阶层的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所占比重最大,所以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都在争取中间阶层,革命经验促使我们走上统一战线。其可能性在于,中国国内大部分阶级都遭受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有极其不满和反抗意识,只要无产阶级能利用这些有利的因素,采取正确的策略,就能够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由于我们面对的敌人是武装到牙齿的反革命,所以中国革命主张采取暴力形式进行武装斗争。斯大林曾经评价中国革命时说:“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也是其优点。”(3)党的建设是“三大法宝”的核心。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党的建设理论,他所创立党的建设理论对于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政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使得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核心力量。其内涵包括:(1)着重党的思想建设,提出要在思想上建党。原因有两点:中国是农业国,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为多数人;为了统一党内思想,避免出现思想错误,所以需要通过思想建设加强理论教育。实事求是的思想理论也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反对教条主义,倡导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2)明确提出了三大优良作风,提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3)廉政建设,提防腐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由于贯彻了这个工程,使我们党有了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领导核心。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和谐思想主要侧重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条件。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条件,主要包括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制定完善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建立统一战线以及进行党的建设。
3.革命道路理论也是其内涵之一。 毛泽东在探索革命道路时,首先面对的是“城市中心论”,中国革命初期也走的是这条道路,如北伐战争。但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反革命势力也主要集中到了大中城市。三大武装起义说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未怀疑过此道路,后来经实践检验这条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毛泽东才开始怀疑并且探索其他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的主力是农民,所以不能站在城市来领导乡村,应该回到农村。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的正式开启。
2.纲领理论也是其内涵之一。 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具体化,其内涵包括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政治纲领是指关于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的认识和主张。它包含政体和国体两个部分。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是指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是一定的社会阶级来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些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毛泽东主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经济纲领是指推行什么样的经济制度的认识和主张。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指出了推行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通过这一制度的推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形成了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文化纲领是指推行什么样的文化制度的认识和主张。《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中毛泽东提出了推行“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文化纲领有以下内涵:(1)这一文化必须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的;(2)这一文化是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主张;(3)这一文化有三大特点,即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
1.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从历史的视角分析问题。他强调,周秦以来,中国属于封建社会,没有外来国家的侵略,主权是独立的,领土也是完整的,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但是由于统治阶级对内实行残酷的压迫,“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中国社会又逐渐生长了资本主义因素以来,中国已逐渐地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想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对内要反对封建专制,实现人民的民主和自由。为了达此目的,中国的有识之士从未间断过革命与反抗,各阶级都先后登上过这个历史大舞台,但都没能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基础上,于1921年7月23日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不仅制定了民主革命的纲领,而且走上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历程,并由两党联合进行了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这为构建和谐社会创立了基本条件。但后来因蒋介石背叛革命,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抛弃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英美帝国主义勾结,开始出卖国家主权。因而,我们党需要进一步完成反对国民党政府、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的任务。1927年8月7日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枪杆子里出政权”,要以武装的方式推翻国民党政权。并开展了三大武装起义,为了获得人民的支持,开展了土地革命斗争,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因而壮大了革命的队伍,加强了革命力量,扩大了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影响力也提升了。但正当国共两党内战之际,日本帝国主义也大肆入侵中国。不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而且于1937年的7月7日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战后国民党推行的是专制制度,并于1946年6月26日挑起全面内战,经过三年的内战,中国共产党赢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从而,国内阻碍民主自由的因素被消除,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因此,毛泽东指出:我们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人民自由的社会。为今后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基本前提。
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和谐思想
悬臂模板主要适用于桥墩和房屋建筑等不同结构的混凝土浇筑。由于混凝土的侧压力完全由预埋件及穿墙螺栓承担,因此,模板不必有另外加固措施,施工简单,迅速,一次浇筑高度调节范围大,混凝土表面光洁,而且成本较少。
通过对无人船航线进行控制,采集目标监测区域水文数据,实时动态将水文数据报送给数据分析平台,再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监测区域水文情况进行分析预测,为水利环保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有利于推动水文监测系统标准化管理。并应用于水文监测、水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解决恶劣天气或危险水域无法进行人工提取水样、实时监测水质变化等问题。基于无人船的水文监测技术研究涉及通信、控制、软件算法等多个领域。对无人船航线动态规划和自动避障算法优化,实现对无人船船体姿态、任务状态实时控制,基于无人船的智能化水质监测技术,具体包括:
总路线中也明确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即“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不是指某一个阶级,它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必须依靠这些阶级来推动革命的发展。将民族资产阶级纳入革命动力范围是毛泽东的首创,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革命动力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将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划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而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其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对这种压迫感到十分不满,甚至想与其对抗,因而具有革命性。中国共产党若对其采取正确的策略,在革命的某一时期或者阶段将其争取过来,与它建立广泛的革命战线,它将成为革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革命的对象,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尤其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明确了革命的前途,那就是通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时代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研究、宣传、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和谐思想,扩宽渠道、建设平台,不仅要进一步加大对毛泽东革命理论中和谐思想的挖掘和研究力度,强化研究队伍的建设,还要加大其理论中和谐思想的宣传力度,开拓新的宣传方式,更要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拓展和谐思想的内涵,为新时代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奋斗。
4.党的建设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强调的问题,也是毛泽东非常重视的内容。毛泽东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理论应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进一步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理论发展为适合中国实际的一套完整的建党理论。在这些建党理论中,毛泽东的和谐思想具体表现为:(1)毛泽东认为最起码的和谐是党内在思想上要和谐,而且思想和谐应被放在首位。中国当时的历史环境造成中国共产党的迫切需要,因为当时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的活动领域主要选择在农村,党的组织发展主要通过吸收农民来实现。这种发展形势,使得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被带进了党内,导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进程中不断出现“左”和“右”的错误,党内思想不和谐统一。为此,毛泽东认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必须在党内把思想和谐放在首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全党,统一认识。(2)毛泽东强调党的组织和谐。第一要选拔好党员队伍,要严格把控党员的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要让党内成员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坚决服从党的领导。第二,要必须实现党组织的内部和谐,也是党的领导机关的和谐,党的领导内部要实现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因为只有集体领导才能防止个人专断,防止“家长制”的出现。第三,要想达到组织和谐,党内还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营造民主习惯和民主氛围,使每一个党员都充分享受到其基本权利。做到以上三点,党组织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和谐的组织。(3)党内还必须保持作风上的和谐。毛泽东强调了党员与群众的和谐,党员必须了解、思考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还必须时刻查找党员与党组织的问题,时刻检讨,提出整改意见方案。(4)必须正确、科学地对待理论问题,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和谐,这也是“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5)中国共产党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实现党派之间的和谐,尤其是实现党际之间的和谐问题。
三、立足新时代弘扬毛泽东和谐思想
3.建立统一战线是实现各阶级之间和谐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历来倡导和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并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1924年至1927年,中国内部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参与其中。1937年全面爆发的抗日战争,又使国内各革命阶级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虽然那时毛泽东还不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负责人,但他在这时的中央领导集体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因而,他提出的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议得到了全党的认可。全党认识到:中国各阶级都遭到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对其极大不满,这就决定了在中国建立一个各个阶级和谐共存的局面是能实现的。但是要把可能变为现实,必须要有一定的策略,毛泽东在实践中逐步提出了中国国内各阶级在革命阶段相处的基本策略。(1)相处的总原则是必须保持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这里不仅指的是本党、本阶级,认为其他党派、阶级也应保持独立自主,保持其政党的独立性,在政治上保持自己的纲领和目标,相互尊重。唯有这样,和谐关系才能维持。(2)革命统一战线策略的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即“发展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就是放手扩大八路军新四军……”;争取中间势力是指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开明地方实力派;孤立顽固势力是指孤立国民党内部的亲日派。并提出了争取中间势力的相关策略,即满足中间阶层的利益,我们需要了解每一个中间阶层的利益,了解他们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从而相对应地解决其问题。还需要通过对顽固势力的最大孤立来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最大限度地孤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势力,其内部可分为亲英美派和亲日派,对于亲英美派,尽可能地拉进统一战线中,满足其除了原则性之外的要求,为了实现国内各阶级和谐相处、一致对外,而主要的斗争对象就是亲日派。(3)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4)还要联合国际上所有友好的政党和阶级,保证在国际层面统一战线。
1.必须加大对毛泽东革命理论中和谐思想的挖掘和研究力度,强化研究队伍的建设。 有人认为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了,这是非常无知的体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里程碑式成果,是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实践提出的总结性指导思想,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强化毛泽东和谐思想的挖掘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也说明新时代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力度还不够,对毛泽东思想中潜在的和谐思想研究力度不够,一般群众就更不可能理解了,所以要加大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挖掘和研究投入,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强化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包括研究资金、研究队伍的投入,国家给予适当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增加研究毛泽东和谐思想的现实可行性,培养年轻一代的研究人员,出台相应的人才保护政策,为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注入新鲜血液。还可以通过增设研究毛泽东和谐思想的刊物,招募有理想、有信念的有识之士,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人才优势,系统而清晰地剖析毛泽东思想中的和谐思想,结合新时代的特性,将毛泽东思想潜在的有助于新时代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尽可能地挖掘出来,力求使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不仅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契机,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历史,以史为鉴。
2.加大其理论中和谐思想的宣传力度,开拓新的宣传方式。 把毛泽东思想中的和谐思想先研究出来再宣传,让人们了解其中一些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拓宽宣传渠道,建设新的宣传平台,新时代的社会在进步,政治、文化和经济都需要适应社会的进步,现代传媒也在高速发展。新时代宣传毛泽东思想,就要求我们学会利用新时代四通八达的网络传播媒体和平台,但也不能抛弃传统的宣传渠道和传播媒介,努力为毛泽东思想中和谐思想的宣传提供更广阔的宣传渠道。除了拓宽宣传渠道,我们还需要加大宣传队伍的建设,宣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所以宣传队伍内部更需要加强互相监督,确保毛泽东思想的进行科学传播。建设新的宣传平台,就需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开拓新的宣传形式,比如开辟纪录片和影片这种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加大人民对毛泽东思想中和谐思想的了解。同时,对毛泽东思想了解的弱化是从年轻一辈开始的,“少年强则国强”,中国的未来永远掌握在年轻一代人的手里,所以要加强青少年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理解。并且,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所以需要为毛泽东思想的和谐思想提供良好的宣传氛围和条件,加强中小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了解和学习,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3.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中的和谐思想,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任何一种思想的实践性都是需要后人不断继承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毛泽东思想也不能例外。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里程碑式成果。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没有哪一种思想理论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而凭空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永不落伍的特质,要让毛泽东思想中的和谐思想在新时代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指导作用,就要结合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具体国情和国际环境,使其适应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用毛泽东思想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导航,毛泽东思想与其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新时代的条件和实践要求,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所以中国社会指导思想是离不开前人的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也是永不落伍的。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时刻牢记革命先辈和几代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的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所做的牺牲和贡献,不能忘记他们在革命和建设的艰难探索中总结出的理论成果,不可否认中国的发展与强国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牢记历史,开拓创新。
余荫山房的空间布局以自然为宗,注重水环境的营造,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20]。“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水可藏风聚气,对于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极其重要。余荫山房与水关系密切,水除了可划分空间,还使得园中“烷红跨绿桥”与“玲珑水榭”等建筑更加灵动富有生气、充满艺术魅力,东、西两方水池则将园中的“深柳堂”、“临池别馆”与“来熏亭”等各部分连为一个有机整体。
四、结语
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将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一直把和谐社会建设当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全面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持国家建设与历史发展处在统一战线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而不懈奋斗!
[参 考 文 献]
[1] 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彭厚文.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放手壮大人民力量的方针[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22-126.
[3] 萧诗美,蒋贤明.论毛泽东的阶级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步[J].东岳论丛,2012,(8):5-11.
[4] 张若云,苏志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中间阶级理论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22.
[5] 汪青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中国化的理论创新[J].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2017,(2):19-45,263.
[6] 吴玉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07,(4):158-160.
[7] 蒲国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历史地位[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8):2-6.
[中图分类号] K2S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8284( 2019) 04-0012-06
孙怡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J].知与行,2019,(4):12-17.
[收稿日期] 2019-06-10
[作者简介] 孙怡欣(1994-),女,陕西富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责任编辑:崔家善〕
标签: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和谐论文;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