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的作文教学观论文_彭彦胜

浅议我的作文教学观论文_彭彦胜

彭彦胜

(营山县双流镇中学 营山 637700)

我的作文就学观在于“灵感”教学。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灵感”这一名词,但却一直用“神思”“神会”“神来之笔”等与神有关的词语来表达这一现象。灵感具有突发性、偶发性、忽逝性、非逻辑性、独创性等特征。因此,灵感便在模糊神秘的光环中令人可望而不可知。其实,灵感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复杂,激发机制如何奇特,总是有规律可寻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性人才,研究灵感思维教学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丰厚的生活积累和广博的知识是产生灵感思维的前提

生活积累是灵感产生的基础,而知识素养是灵感产生的内在条件。中外一些有成就的大作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段苦役、高尔基的“大学”经历、曹雪芹的“大观园”生活、巴金在“家”里的见闻等等,这些丰厚的生活经历,都是他们赖以产生灵感,创造奇迹的基础。陆游在晚年以诗总结灵感之奇妙:“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倘没有“六十余年”的写诗经验,没有“寒灯下”苦读苦写,没有“独心知”的“功夫深处”,哪会产生“夜来一笑”的灵感呢?另一方面,白痴和文盲纵然经历复杂,也无力琢玉成器。伟大的作家之所以创造奇迹,除生活阅历和天赋外,主要还是受惠于本人强烈的求知欲,博览群书,用前人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心灵。哪一位有成就的作家没有广博的知识?要想“下笔如有神”,必须“读书破万卷”,这是任何作家都不例外的。同样,中学生写作中突然得到灵感,绝非天外飞来,而要靠平时对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包括从课外的大量阅读中,对有关写作知识、写作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对有关四时景物、家庭生活、学习情况、社会见闻等写作素材的积累。厚积薄发,有了这些积累,就为灵感的发生创造了前提。所谓“得之顷俄,积之平日”。

二、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灵感思维的策略

1.创设情境,在感悟中诱发灵感。情境具有重要的智能暗示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一种气氛、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之下,诱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灵感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改写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可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感悟,让他们亲自感悟“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春的气息和生机;改写《我的叔叔于勒》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其站在这个角色的心理位置上去体验;写某人的不幸遭遇,可播放《二泉映月》,感受人生的辛酸和坎坷;写夏夜景色,可播放《良宵》或《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感受清风朗月中的惬意和幽情。情境提供的种种具体表象,使学生灵感来潮,似有聪慧之神启开心扉,记忆的仓库打开了,联想的脉络沟通了,想像的彩翼张开了……刹那间,“心物交融”,一系列的开窍效应翩然而至,激情便如开闸的洪水倾泻于笔端。

2.强化洞察,在发现中获得灵感。洞察是知觉和思维相互渗透的复杂的认识活动。在洞察过程中,不断将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有的知识或假设联系起来思考,并比较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特异性和重复现象等,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获得新的发现和发明,这也是灵感思维所具有的特征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洞察客观世界的能力,有了洞察的敏锐性,在作文写作中就能积极、周密的思考,对问题正确判断,迅速作出结论,从而获得灵感。

3.摄入信息,在事例中触发灵感。在社会生活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各种事物的感染和熏陶,因而就摄入了大量的潜意识的信息。显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大脑摄入的显意识多了,在记忆仓库里储存起来,就可能不断转化为深层次的潜意识;相反,潜意识也可因一定的原因而向显意识转化,以至突然爆发,就出现了灵感。

4.转换角度,在发散中寻觅灵感。学生在作文思维陷入僵局时,不妨指导学生转换角度,从多角度入手,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大量被抑制于潜意识的信息则会闪电般的重新组合而进入显意识,百思不解的问题就会突然顿悟,从而产生灵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客观事物往往是复杂的,多侧面的,作文要充分表现事物,必须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选材构思。教师可要求学生对作文命题多推敲、多琢磨、多出点子、多想门径,在比较权衡中,优胜劣汰,爆发创新求异的新火花,独具与众不同的超常思维。

5.反常构思,在新意中独创灵感。韩愈主张“惟陈言之务去”。作文应不满足现成的陈旧套路,应对现成的结论不迷信,不惟从,勇于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反常构思,着重从否定、怀疑、贬抑、批判的角度立意,鞭挞假丑恶和揭示问题的另一面,从而获得创作灵感。

6.放松精神,在休闲中捕捉灵感。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推崇灵感的虚静平和。心情舒畅,就能够“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从而获得创作灵感。灵感往往是在长期紧张思考之后的短暂松弛状态下出现的,这个最佳时机可能是在散步、洗澡、钓鱼、交谈、起床的时候或其他比较轻松的时刻,甚至在梦中。

综上所述,教师只要正确地把握灵感思维激发的心理机制,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把学生的灵感激发出来,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王国中不管多么奇特、多么复杂、多么玄奥、多么飘忽不定的心理活动,最终都会通过实践这个中介,在物质世界中找到它的根须。如果缪斯女神的灵感之翅常常翩翩起舞于每一个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子们的身边,给他们以智慧的启迪,以创造的动力,使他们常常能创作出闪耀着灵感火花的佳作来,这就实现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提倡灵感思维训练的理想,那时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写作将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其乐无穷的人生享受。

论文作者:彭彦胜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10期(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4

标签:;  ;  ;  ;  ;  ;  ;  ;  

浅议我的作文教学观论文_彭彦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