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亭山经济开发区的成功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开发区论文,成功之路论文,古亭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本文报道古亭山经济开发区巨大的成就, 指出其成功的奥秘在于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
古亭山,巍峨挺拔,绵延在广西鹿寨县雒容镇六座村的背后。登上古亭山顶眺望,柳州繁华街市景观尽收眼底。山下那片近似荒芜的古老大地,近年来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楼大厦林立,高压线凌空飞架,柏油大道上车水马龙,电讯通往五湖四海。这就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柳州地区行署独立承办的广西腹地第一个以古亭山为名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古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费开发,自我发展”,短短的五年成就,举世瞩目。这是真正贯彻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南巡谈话精神的成功实例。
一、抓住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广西柳州地委、地区行署把改革开放、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改变本地区的封闭落后面貌作为战略措施加以研究、部署。1991年初,成立以地区行署副专员曾令山(当时为行署副秘书长兼计委主任)为组长、地区计委副主任杨文献、地区建委副主任麦顶生、鹿寨县副县长钟想廷为副组长的古亭山(当时称为六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领导小组,从地区计委、建委、经委、农委、交通、财政、土地等部门和鹿寨县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规划办公室,对开发区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和总体规划方案的制订。还组织精干的考察队伍到上海、青岛、大连等沿海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学习。随着古亭山开发区规划领导小组及规划办公室对古亭山(六座)地方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交通、市场、人才、民族、土地以及相关的各种政策法规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论证,收集100多万字的数据资料,写出10 多万字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规划方案的说明。认为古亭山区位十分优越,它非常靠近工商业发达的柳州市,能接收其强大的经济文化辐射;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离柳州铁路站和航空站仅10多公里,沿柳江而下可直达梧州、广州、香港、澳门,出海可达东南亚;它背靠大西南,雄踞桂中大地,各种资源丰富;它地价和劳动力价低,对国内外投资商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政策上还有许多有利条件,如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扶贫政策、港澳台对广西投资的优惠政策等都可充分利用,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申请某些优惠政策。这说明古亭山不仅有好的“硬环境”,而且有某些美的“软环境”。
柳州地委和地区行署、规划领导小组对建立什么样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怎样去建设开发区,也进行反复的研究。柳州地区地属桂中,是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地区总人口半数以上,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几十年来柳州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很大发展,但工业布局分散、结构也不合理,效率低,难于管理,要解决这些难题并非易事;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原因,柳州地区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和科研基地。这些情况的改变需要建立开发区加以实验。因此,古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体规划方案基本思路,应是建设成柳州地区改善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的工业园,成为改革开放、外引内联的窗口,成为教育和科研的基地,成为商业旅游、文化体育发展兴旺的具有柳州地区特色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实现这个总体目标,就必须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实施,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进行统筹安排。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4平方公里,按 20年的规划来分期实施,第一期从1992年至1997年,以0.5平方公里小区起步, 完成第一期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外引内联启动项目,使开发区初见成效;第二期从1997年至2002年为发展提高阶段,开发规模提高到2平方公里, 使开发区初具规模;第三期从2002年至2010年,利用开发区自身的集聚发展能力,滚动完成4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 使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广西腹地对外开放程度高、吸引力与辐射力强的综合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的这一开发原则与步骤是建立在客观实际和科学的基础上的。
1991年6月, 古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可行性研究和总体规划方案已胜利完成,柳州地委、地区行署请求各有关部门、单位和诸位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规划方案进行认真的讨论、评审。9月, 地委、行署关于要求建立古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含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规划方案)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1992年3月19日, 自治区人民政府终于批准同意建立柳州地区古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广西腹地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诞生了,这在柳州地区历史上是一件大事。
柳州地委和地区行署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组织力量,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首先,于1992年7月8日在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地委书记曹息余、行署专员黄任文亲自主持新闻发布会。黄任文专员宣布建立柳州地区古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敞开大门,热情欢迎国内外客商、朋友到柳州地区投资、参观、考察,共创伟业。开发区领导小组组长、副专员曾令山详细介绍古亭山经济开发区的各种情况。自治区、地区的领导及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新闻记者、投资者共140 多人参加新闻发布会。广西政协委员、东洋电子集团(香港)总裁陈冠杰先生投亿元巨资在古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搞开发建设,并签署了合同。7月20日,在古亭山下举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动工剪彩仪式,柳州地委、地区行署、柳州市、鹿寨县以及驻军部队的领导参加剪彩活动。驻军部队工程兵和各地来的建筑施工队共投入数十辆推土机、掘土机、装载机、翻斗车,平整土地,宣告古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正式启动。
二、“自费开发”闯新路
古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建设,遇到最困难的问题是缺乏资金。由于是内地开发区,没有沿海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那样的优惠政策条件,投资环境也相差甚远;财政也不可能拨出大批资金。在这样的情况下搞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以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柳州地委、地区行署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拓者们的决心已下定,他们更相信毛泽东的名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牢记邓小平同志说的“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话,以巨大的胆略和勇气去克服所面临的困难。
财政不能拨款,只能走“自费开发,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路子。这路子就是“基础铺路,小区起步,项目联动,重在特新,滚动发展”。开发区面积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资数额巨大, 不可能全面开花建设,只能是“小区起步”即在0.5平方公里范围起步, 以后通过项目联动,引进投资,不断滚动获得发展,这是很实际的开发建设新路,是一条投资省见效快的新路。
古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之初,仅自筹到的5 万元资金及破土动工时各个建筑公司带进78万元资金;加上向建设银行贷款500万元,总共583万元。显然是杯水车薪,微不足道的。 筹集开发资金的路子在哪里?这需要地委、地区行署和开发区的开拓者们依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及自身的条件,大胆地去找,勇敢地去闯。
首先,对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即通过对土地的出让、转让筹集开发建设资金。古亭山下的土地好,以土地筹资,不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地委和地区行署决定由鹿寨县人民政府委托古亭山开发区管委会行使开发区辖区内的行政管理权和土地征管权,对土地有征用、出让、转让及受益权。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至1996年,共有偿出让土地千余亩,合同地价金额5000多万元,实际收回地价款约1500万元。
其次,引进项目资金。主要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工业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是古亭山开发区首先引进的建设项目,有外商独资成片开发、中外合资成片开发和国内独资开发。1994年东洋电子集团(柳州)成片土地开发公司投资2500万元,1995年又投资3527万元,连1993年以前的投资在内已逾8000余万元。通发房地产有限公司(合资)1994年投资1200万元兴建“翠湖京都”,1995年又投入418万元继续建房。 古亭山开发区建设发展总公司1995年投资1500万元兴建“古亭春苑”住宅楼和“民族商城”。据不完全统计,仅这三大公司投入房地产的建设资金就达1.2亿多元。 引进的工业投资项目也很可观,仅1995年引进立项的就有31个,其中已落实的有16项,到位的资金达9978万元。如引进日本先进技术的美联工业公司造纸厂,投资3010万元;柳州冶炼厂锑铂项目投资2254万元,都是投资大、技术先进的项目。
其三,银行贷款和水电、电讯部门合力投资。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是全地区各族人民的一件大事,一件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上下、左右通力合作进行。如开发区需建设110千伏变电站,总投资1200多万元,开发区投资730多万,占60%,柳州供电局投资499万,占40%。在鹿寨县六座锰矿扩建水厂,需投资600多万元,除自筹150万元外,其余由银行贷款解决。建设电讯传输工程需资金230万元,开发区投资130万元,柳州市邮电局投资100万元等等。银行贷款支持, 水电和电讯部门出资合作,这是解决开发区建设资金困难的一条重要的路子。
三、艰苦创业勇向前
开发区走的第一步就是征用土地,进行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造就良好的投资环境。起步建设十分艰难。土地虽属国家和集体所有,但它是群众赖以生存的基础,他们或是不愿意,或是要求补偿过高,给开发区的开发建设造成重重阻力?如何克服这些阻力,调来搞开发区工作的同志们不怕苦,不畏难,从1992年4月至年底, 他们早出晚归,日日夜夜,到群众中宣传国家的土地政策,宣传建立开发区的重要意义,宣传征地的补偿规定,大小会上讲,还要到村头、田头、家中去讲,要求村里党员、干部带动群众支持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在几个月的征地日子里,大家吃不成餐,睡不好觉,顾不了家,但没有人叫苦喊累,终将1100多亩土地征用到手。
开发区在征地、平整用地的同时,必须解决水、电、通讯基础设施的欠缺问题。柳州地委、地区行署不断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指示各有关部门支持经济开发区。要求他们做到新事新办,特事特办,有事快办,大力支持。开发区管委会及其所属部门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日供水量5万吨的水厂建设,110千伏变电站和两条1 万伏的高压线路建设,总容量1万门的第一期3000门程控电话建设, 开发区的排水渠道建设等,几乎都在同时紧张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征用土地、资金调度、施工,每一项都要策划、指挥、上下运作,协调进行,各项建设无不在沉重而高速地运转中。特别是1993年,各项工程因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而处于紧张状态的时候,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几乎陷于困境。柳州地委、地区行署研究并采取有力措施,给予全力支持。开发区管会委及其属下的各个部门团结一心,在地委和行署的领导和支持下战胜困难,将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推向前进。至1995年,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相继竣工投入使用。
房地产开发建设是开发区起步建设的重头戏。从1992年至1995年,先后有东洋电子集团(香港)、柳州工行劳动服务公司和柳州纺织实业有限公司及香港当发公司联合组成的通发公司、古亭山建设发展总公司,各投资数千万元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房地面积达1000余亩。房地产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因受到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限制而难以顺利开展,更重要的是在这期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收缩银根,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房地产开发建设处于低弥状态。在柳州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开发区管委会及所属机构与投资者通力合作,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房地产建设,及时将房产销售兑现给用户。民族商城和综合商场的建设进展顺利,或初步完工,或正在紧张进行。
1993年以来,各地来洽谈工业投资项目的人次逐步增多。开发区在给予投资优惠政策的同时,十分注意引进技术含量高、产品具有竞争能力强和拥有广阔市场,无环境污染、具有发展前途的工业项目,决不让“夕阳工业”进入开发区。这几年洽谈的工业建设项目已有数十家,已建成的或在建设中的重要工业项目有:柳州冶炼厂锑铂厂,采用国内先进技术,总投资达2200多万元,建成投产后年产值达4300多万元,税金和利润达2100多万元;美联工业公司造纸厂投资3000多万元,引进日本等国先进生产设备,投产后年产生活用纸10000吨, 产值1.2 亿元, 利税1400多万元;还有年产万吨牛皮纸的柳州地区造纸厂、“万字号”牛仔制衣厂、羽绒厂、德昌塑机厂等。工业项目的引进与建设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它为实现柳州地区改善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的工业园这一目标打下基础,也是通过项目联动实现开发区自身发展能力最重要的一环。
随着开发区开发建设的发展,吸引来众多的工商业投资者,各地来购房的群众和陆续调进来的干部职工,人口从原来的 4300 多人增至12000多人,他们子女上学读书难成为突出的问题。开发区管委会认为,学校设施建设要与开发区的其他建设同步发展,再难再累也要把建校工作做好,并列入1995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开发区要建一所中学,计划投资800万元,分期四年完工。1995 年就建成古亭山中学(含小学)教学楼,使孩子们能方便、愉快地就近上学读书,并向社会招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10多位教师到校任教, 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开发区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从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遵照邓小平同志“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教导,开发区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学习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搞好“三严四自”、“反腐倡廉”建设,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浸蚀,几年中没有一个人因色情、金钱的引诱而倒下去。在从领导到一般干部职工的思想上都有一条拒腐蚀的防线,工作上过得硬,思想上也过得硬。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嫖娼贩黄、吸毒贩毒、行骗赌博、抢劫行凶等丑恶现象,狠抓严打,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保护广大群众的安全。开发区成立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麦顶生任组长亲自抓,组织公安、工商同管委会一起不断采取行动,“扫黄打非”、不断整顿市场秩序,净化社会环境。1994年,管委会发出《关于开发区文化市场管理的暂行规定》,指出开发区内各项文化娱乐经营活动,如舞厅、歌厅、卡拉OK厅、演唱会、桌球、游戏机、录象、书摊、复印、打字、电影发行和放映、文艺培训等都必须接受有关部门的管理,严格执行文化经营许可证制度。对个体行医市场也进行了整顿。这些措施使古亭山开发区的文化市场和行医市场走上正轨,地区、自治区文化部门的领导检查后给予肯定。1995年12月23日在全自治区的“扫黄打非”电话会议上,区党委副书记丁廷模表扬了古亭山开发区“扫黄抓得紧,措施有力”。1996年元月7 日区文化厅厅长韦壮凡在广西电影工作会上说:“古亭山的文化市场是健康的”,“我到过古亭山,确实比较好。”古亭山开发区的开发建设者遵照地委和地区行署的指示,不以牺牲精神文明建设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物质繁荣。由于抓住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抵御了各种腐败之风的浸蚀,而且更增强大家干事业的凝聚力和责任感,齐心保护开发区开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1994年和1996年,开发区两次遭大洪水的袭击,土地、道路设施、房屋、财产被浸没,损失惨重,在洪水灾害面前,人们抗洪抢险,临危不惧,连续奋战几昼夜不退缩,体现主人翁和强者的精神风貌,大家称这种精神为“古亭山精神”。
四、“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
所谓“小政府”,就是政府机构的设置要精简、要少,政府机构的人员编制要少,要精干,要高效率;所谓“大社会”,包括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柳州地委和地区行署制定“小政府、大社会”和“精简、统一、高效”的开发区管理体制,很好。其具体情况是:
古亭山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处级单位)。1992年5月间成立, 直属于柳州地区行政公署领导。同年12月,地委和行署决定,管委会作为开发区行政管理机构,对开发区辖区具有行政管理权和土地的征用、出让、转让及收益权,并由鹿寨县人民政府委托古亭山开发区管委会行使开发区辖区内的行政管理权和土地征管权,开发区范围内的原六座村公所的经济发展和民政、计生、文教、卫生、农业生产等工作由古亭山管委会承担。管委会领导下成立一办七局一公司作为职能机构,行使县一级职能局的管理职权,共同负责开发区有关业务管理和有关手续的办理。
管委会办公室。要负责开发区的公文处理、信访接待、组织人事、政策法规、劳动工资、宣传报导等工作,其业务归口和相对应的部门有行署办、地委办、组织部、人事局、劳动局、宣传部、信访办、法制局等。
建设发展局。负责开发区的城建规划、建设管理、房产管理、环境保护、计划统计、经济贸易、工业企业管理、经济协作、交通运管等,其业务归口和对应部门有地区计委、建委、经委、经贸委、环保局、统计局、工业局、经协办、交通局等。
土地管理局。负责开发区的土地管理工作,业务归口及对应部门有鹿寨县土地管理局和地区土地管理局。
财政局。负责开发区财政收支管理工作,业务归口和对应部门是地区财政局。
税务局。负责开发区税收征管工作,业务归口和对应部门是地区税务局。
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开发区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对应部门是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公安局。负责开发区的刑侦,治安和户籍管理工作,业务归口和对应部门是鹿寨县公安局和地区公安处。
社会工作局。负责开发区域的农业经济、水利建设、乡镇企业、民政、计划生育、文教卫生、粮油管理等管理工作,业务归口和对应部门有地区农委、农业局、林业局、水电局、乡镇企业委、民政局、计生委、文化局、教育局、卫生局、粮食局等。
五、成功之路宽又长
前程似锦,任重道远,开发区走过了难忘的五年历程。已拥有3 亿多元的固定资产,1996年财政收入达700多万元。 如今的古亭山下已不是五年前的一片荒野,而是屹立着一座蒸蒸日上、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初具规模的新城镇。
站在古亭山上向下看,以柳州为起点的桂柳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自南往北贯穿开发区,与开发区内的各条水泥大道相连接,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
开发区内的“香港新城”、“古亭春苑”、“翠湖京都”、“民族商城”,六座信用大厦、交警培训中心、古亭中小学大楼、管委会办公大楼以及个体投资者营建的宾馆、旅社、商厦,鳞次栉比,互相辉映,好不气派。
日供5万吨水的水厂已经供水,机关、学校、工厂、旅社、商店、 民居,用水方便,到河边挑水和自行抽水的苦日子已成历史。
过去人们不知道去哪里打电话,不知道程控电话为何物。如今3000门程控电话已经开通,自动电话亭随处可见,大哥大、传真机已入农家。
过去古亭山下没有工厂,打铁铺也很少见。如今大小工厂数十家,有的已经投产,有的正在安装、兴建。
在古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的日子里,广西区党委书记赵富林,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雷宇、张文学,自治区人大副主任金宝生,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区济文、韦瑞林等都相继来开发区视察,或赞扬,或指示,或题词,给予鼓励和支持。1995年12月在自治区党代会上,赵富林书记、成克杰主席亲切接见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麦顶生。
成功之路宽又长,古亭山经济开发区的明天更辉煌。
标签:经济论文;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论文; 行署专员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