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炳超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曙光小学 161000
摘 要: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灵魂,是赢得社会尊重、学生敬重,实现个人升华的标尺。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教师没有好的灵魂,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师德师风方面存在问题,并深入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同时给出一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师德师风 建设 途径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师风,是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是师德的外化表现。教师高尚的师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成长。时间的流逝可能会让我们忘记课堂内容,但是对于老师的音容笑貌、品格作风我们却还是能够清楚记得,这正是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正是源自教师的师德。我国的教育发展迅速,并且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在当前形势下,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师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影响国家的未来,研究师德师风建设的优化策略对于提升我国教育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随着我国的飞速发展,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重要工程。本文分析了当前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根据原因分析,从根本上给出一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对策。
一、当前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广大教师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却忽略了师德师风方面的建设,导致当前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当面:
1.价值目标意识淡薄。教师不仅仅是要传授学生、解除疑惑,同时也肩负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的重要使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的教师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已经不再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为荣了。这种价值目标意识的淡薄,使得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未能真正地为学生的人生发展着想,只是单纯地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未考虑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个人品格的提升,以及其对学生的成长的影响。
2.育人育树思想淡化。现在很多的老师,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教师,对于教师的职责认识不清,只教书,不育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考高分,掌握一技之长,能够顺利实现就业,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认为事不关己。因此,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注重舆论导向,信口开河,观点偏激;对于学生旷课、迟到、上课干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等违纪现象视而不见,面对除课堂教学以外的问题置身事外,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师德师风低下,直接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成长。
3.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教师们仅仅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是谋生的手段,没有应有的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对于教学的投入不足,最终直接影响教育质量。教师是一个关系祖国下一代成长、国家未来的重要角色,现在的教师大多都没有意识到教师岗位的光荣性和重要性,对待工作的本质认识不够,只是简单当作一份谋生的工作来进行,未能在其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对职业并没有由衷地热爱,对于学生的成长从而也会缺乏应有的关注,最终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只重视书本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只重视课本知识的教授,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态度轻视,认为学习成绩决定一切。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无法做到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和塑造健康身心。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受升学制度的影响,在学生中过于宣扬学习成绩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在性格养成、人格培养方面的引导。缺乏应先成人、再成才的思想,导致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缺乏认同,学习好的同学,情商低下。同时也使得学生对于老师的印象恶化。
5.缺乏模范师表作用。老师是学生言行作派的榜样、标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个具有高尚师德和品质的老师必然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现今的一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师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师德修养,不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难以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很多老师对于穿着打扮、言语措辞都不慎注意,教师的穿着打扮的风格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老师的印象,从而也会影响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教师在表达个人见解的时候应该注重言行措辞,使用文明用语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在有个别老师甚至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语言攻击、人身攻击,对于教师形象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同时教师在主观事物表达个人看法的时候,不应过激,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不应一竿子打倒意见不同的观点。
二、原因分析
根据上述对师德师风方面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环境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很多消极的社会现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防线,致使很多老师没能抵御住诱惑,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缺乏个人素质的修养。同时校园文化对于师德师风的建设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校园中对于尊师重教的宣传太少了,难以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氛围,同时也无法起到督促教师注重自身师德师风的建设。重业务、轻政治;重知识、轻德育;重学历、轻素质的现象严重。
2.体制机制原因。目前我国的许多地方的教育管理模式还比较陈旧,对学校的管理机制并不完善、存在很多的问题,缺乏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并且目前的评教体系都比较单一,主要考核的是工作量、科研成果等可量化的硬性指标,而对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等师德方面难以量化的软性指标缺少判定,从而使得教师缺乏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对于农村经济落后的地方更是问题严重,制度体制无法真正起到作用,教师缺乏奉献精神,工作热情不高。
3.职业因素原因。目前,我国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还比较低,教师的社会地位还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这些使得部分教师心态失衡,从教不廉,师德师风低下。并且当前的很多青年教师都面临着繁重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在科研方面的指标要求,使得教师无法专心进行教学研究和个人素质的提升。同时教师待遇整体偏低,且不同的学校、学院之间差距较大,也会对于师德师风的建设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对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高尚的人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提高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学校应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力度,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首先学校应该注重与教师的思想情感交流,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人性化的制度方案。其次要加大师德师风建设的宣传力度和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宣传先进的模范事迹,引领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和崇尚师德的环境。
2.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师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工程,必须要建设完善的体制机制,并实行长效管理。首先要从国家入手,国家要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和教师的评定标准,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使政策真正起到导向作用,使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关注师德师风的建设,积极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机制,在岗前就对教师进行严格的考核评定,并进行培训,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考核机制,考核合格上岗。考核机制要注重可操作性,凸显职业道德、教学态度的评定,并将此作为奖惩、进修、职称评定等的重要依据,对于违反者予以相应的批评处分。
3.提升教师的精神动力。可以从教师自身、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出发,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尊师重道的风味,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首先教师应该注意提振自己的精神气,自动、自发、自觉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然后学校可以开展各种评比活动,让教师展现自己工作情况和分享自己的心情体会,通过他人的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幸福、成果来振奋精神,激发教育热情。最后社会应该多宣扬尊师重道的思想,予以教师充分尊重和关怀,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4.注重务实创新精神的培养。务实的精神对于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求真务实的态度,无论是在教书还是在育人上都是非常重要,探求真知,思考问题,积极为教育改革助力,大胆地进行教学实践创新,在平凡的教学点滴中,发现教育事业的真谛,使美好的教育理想成为现实,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5.培养教师的奉献精神。教师是一个在平凡中成就他人的职业,从而成就自身的职业。他需要教师全身心地爱这个职业,爱学生,能吃苦,甘于奉献,具有坚强的意志,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得到升华,实现自我价值。在进行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师的奉献精神的培养,让教师们真正地认识到教师的职业真谛。
6.树立新型教师观念。新型教师观就是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式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向权威挑战。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探索新的相处模式,加强学生的尊师意识,同时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让教师明白教师职业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同时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和指引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育人意识,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自己的教育激情投入到学生身上,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帮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自身的升华和提升。
7.充分发挥党员带头先锋模范作用。师德师风的好坏与党员领导干部的带领和引导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先进的党员和党组织应该要做到带头奉献,起敬业模范作用;带头负责,起爱校爱生模范作用;带头协作,起团结模范作用;带头言行,起表率模范作用。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注意自身形象,言行举止,具有师表的典范意识。
四、总结
综上所述,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方向、载体、考核办法等,根据教师的心理诉求和愿望,根据学校的发展需求,努力将教师认可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教育目标,并引领教师逐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对职业道德、师德师风的要求、考量,积极宣传尊师重教、爱岗敬业的风气,激发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情,自觉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形成各具特色师德师风建设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编辑部 一个教育函数式的解渎[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2]申继亮 师德心语——教师发展之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3]唐凯麟 刘铁芳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
[4]檀传宝 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5]朱小曼 教师职场 教师道德成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2)。
[6]龚乐进 等 教师职业道德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7]范茂盛 浅谈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J].世纪桥,2007,(7)。
[8]张运霞 如何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2003,(3)。
论文作者:袁炳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师德论文; 教师论文; 师风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老师论文; 是一个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