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地理教学的情境 创设和调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境论文,小学论文,地理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掘情境素材,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形象、有趣的、理寓其中的直观情境,并加以准确调控,使儿童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儿童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一、变无声为有声,渲染情境
地理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语言的雅俗,表达能力的高低,启发艺术的优劣,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讲求语言艺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运用故事、诗歌、散文、游记、谚语、谜语、歌曲、顺口溜等文学性语言来讲解和描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可为地理课堂教学创造出良好的有声教学情境。比如讲到《珠江和广州》一课中的桂林山水时,教师可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这样描绘:桂林一带石灰岩地区奇峰林立、形态各异:像玉笋、像翠屏、像老人、像斗鸡,引人入胜;桂林的山多岩洞,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千姿百态:有的像瓜果、像森林,有的像飞禽走兽,还有的像瀑布飞流直下……。讲到《杭州西湖和钱塘潮》一课时,可用苏轼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来描绘西湖之美。讲东北丰富的物产时,可播放救亡歌曲《松花江上》的一段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二、变静态为动态,活化情境
基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小学地理教学的要求,教师上课时,除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地理事物外,还必须充分运用图片(如各种教学地图、课本插图、板图板画、漫画等)、模型、电化教学手段(如录像、小电影、电视、幻灯、电脑、摄影等),去再现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发生的动态情境,帮助儿童理解地理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比如讲《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一课时,教师可借用电视片《话说长江》,精选其中与教材有紧密联系的片段,指导学生观看。壮丽的画面,生动的解说、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学生对长江的景色一览无余。这样,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主动、愉快地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地理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又如讲《大洲和大洋》一课时,教师可利用板图,时而让学生读图熟记,时而让学生随教师指图复述,时而让学生填充空白图等。这样,以读图——用图——填图为线索,不断变换教学方式和教学情境,使学生的眼、口、手、脑、耳并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寓知识于游戏,趣化情境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通过精心编排和导演,采用游戏的方式,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去主动获取知识。小学地理教材中有一部内容比较适合进行游戏教学。如我国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热带的森林、草原、沙漠、北温带和南温带、南极洲和北冰洋、联系各地的交通网等。比如有位教师讲《热带的森林、草原和沙漠》时,他是这样做的:首先按教室的空间和方位不同,划分为前排、中排、后排,分别代表热带森林、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然后选一学生作导游,带领同学作穿越自然带的旅行。导游慢步向前走,走到哪里,哪里的同学就按分工站起来说出本自然带的有关内容,并举出手中的代表性动植物教具(如热带森林景象:孔雀、鹦鹉、猿猴、猩猩、大象、犀牛、河马等)。在这一过程,要求其他同学看、记、思考和掌握各带的名称、动植物、气候物产,并注意随时准备纠正别人的错误。在导游行进过程中,教师及时打出“热带森林、草原、沙漠的分布”投影图,引导学生将有关内容落实到课本的有关图上。
四、实施参观考察,体验情境
小学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认识自己的家乡”这部分内容,结合了学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把知识性、实践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比如讲《政区和地形》一课,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地理观察和社会调查,观察家乡附近有什么山、有什么河流、湖泊;一年中哪个时期水大,哪个时期水小;河水冬季是否结冰;田里种些什么作物;调查家乡有什么土特产;市场上有什么蔬菜、水果出售;家乡有什么名胜古迹等。这样教学,学生身临其境,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学生学起来倍感亲切,越学越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