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过去,自主创新--在中国古典舞蹈高峰论坛上的讲话_中国古典舞论文

继承过去,自主创新--在中国古典舞蹈高峰论坛上的讲话_中国古典舞论文

继往开来 自主创新——在中国古典舞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古典舞论文,继往开来论文,自主创新论文,中国论文,高峰论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初举办的一次“中国古典舞”高峰论坛,我们的意图是与哲学、美学界接触,听听说法,开一开脑筋,不可能立竿见影,让那些隔“行”的专家、教授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思考的具体问题。我们的事还是得由我们来办,创建当代中国古典舞艺术体系的诸多问题,还是得由我们干这一行的人解决,因此有些理论家们征引《毛诗序》为我们讲解“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总不免会有隔靴搔痒之感。然而那次“峰会”也让我们体验了这样一个现实:中西文化的碰撞纠缠,并非只把我们这一行搞得头脑发晕莫衷一是,理论界同样难脱窠臼也存在着冷热亲疏的问题。因为读几本近现代西方人的书,便可标榜为现代思想,就可指点江山批评中国的月亮不圆,这和我们求成之道没有什么质的不同,只不过我们体现于胳膊腿,理论家们风骚于说辞和文章而已。这种聪明和发达之路比起读懂弄通中国的几千年来显然方便省事得多。或者可以说,这也正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时代病。当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方面开启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新时代,反列强侵略反封建阴魂,嘲弄“国粹”,打倒“孔家店”;让阿Q亮相示众警喻俗子小民之愚昧;但也随之引狼入“脑”,开启了哄抬西士、西人、西方文明之风。穿西服的就比穿长袍的先进,能口吐YES、NO的就比读之乎者也高明,尽管还有一批智者文人奔走呼吁要为“普罗大众”说话。但只靠一批新式秀才,还是解决不了普罗大众的人权问题,中华民族的腰杆还是硬不起来,中国地基上遍布洋人租界,中国的进步,民主要靠列强施舍拜师问“道”,而师尊却不想让我们守护尊颜。有的穷凶恶极想灭亡中华,有的一副绅士嘴脸却逼诱中国政府乖乖听话做半殖民地。我们能靠谁,又有哪个强国是诚心诚意希望中华民族强盛呢?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和血泪教训,充分说明:只有自立、自强我们才能生存。从土地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国人在党的领导下,不怕鬼,不信邪以大无畏的精神,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盖世功业。成为一条真理和我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如果变为一句俗话:那就是挽起袖子自己干!

回眸建国后这几十年,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际好朋友总可帮把手,扶一扶、教一教,给“老弟”一点实惠,而实际朋友之间做买卖也并非绝不取利,政治归政治,好处归好处,你沾我的光,就得听我的话,久而久之也会像“山头”排座次那样,产生“老大”情绪。朋友一旦翻脸,强者绝不考虑情面。这种教训我们有过。可“塞翁失马”未尝不是好事,否则我们还横不下一条心来靠自己的经济实力、靠自己的科技开发造出中国原子弹。这倒不是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是说:自己不做脸、不要强,即便有善心的“友人”,也还是站不起来,近现代史中令中国人辛酸愤恨的那些往事,能忘个精光吗?

文化、传统、习俗、信仰是又一回事,在这方面是否也得拜西方为师,请来教我们,这就关系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关系到思想头脑、关系到祖源意识、历史效应、思维方式、观念形态、伦理关系、荣辱的认定,以及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国土丧失、物质世界被蹂躏掠夺并不意味着一个民族就已灭亡。而精神世界发生体系性的变异,移换意识形态,或者搞乱思想观念,国土虽在,却已失去民族凝聚的纽带,民族精神一经崩溃,或被搞得支离破碎,则国将不国,名存而实亡。因此我们的总体文化不能发生体系性的变异,总体文化的每一局部、分支,同样存在着兴和废、留和失的问题。丧一指也是残,谁愿做残疾人?

一、文化立场

当前的文艺态势,显然是西盛中衰,本质因素实际取决于是模仿还是创造?所谓创意的“意”,都不可能是与生俱来,要么萌生于乡土;要么受西方启迪,启迪并没什么不妥,受到启迪而能变通也不失为一策,而其终极目的应是“立我”,“我”是谁,何以称“我”不能含糊,如果把“黄金甲”成堆的“馒头”称之为创意,那创意便沦为扒窃。盗版都知名声不佳,甚至为法律所不容,而行之于文化艺术,却未必列之于打假对象。甚至冠冕堂皇的称之为“创新”。那么“创”和“新”的定义,也就极其简明的可以括定为就是模仿、尾随西方了。

我们当前之所以迷惘,心理之所以处于弱势,不管有什么口实,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坚定、明确的文化立场。我们是在干什么?为什么干?干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们的社会体制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的人民正在努力不懈地谋求民族振兴,两个文明一齐抓,物质文明要上,精神文明也要上,这其中也包括民族艺术的振兴。而什么叫振兴?振兴什么?怎么振兴?就有不同的认识和态度。几十年来问题的症结首先不是怎么做,应该是先解决怎么看,怎么想、怎么认识。这就必然关系到站在一个什么立场上确定其功利取向。美国人霸占伊拉克,白宫的立场是拯救伊拉克推广美式民主:阿拉伯世界的立场是美国人侵略伊拉克。日本人侵占中国,令占领区学生学日语、唱日本国歌,习穿“和”服、练武士道击剑……,从军国主义立场说是在和我们搞“亲善”;从中国人立场说,是想从文化和传统方面灭亡我们,瓦解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具体到审美,好莱坞女星以隆鼻大口丰臀巨乳;金发、红发……为美;中国自古以来对女性之美,就以柳眉杏眼、樱桃小口、鬓有堆云(黑发)为美。此中是否也有个何者为美何者不美的审美立场呢?何况还有种族的血缘因子问题,如今隆鼻、隆胸、紫发、黄发、……已成时尚,说不定还会出现樱桃小口扩为血盆大口的裂嘴术……那么这种生活时尚,形象审美的一趋一弃无疑是起于审美心理的变化,这种心理变化又起于接受,形成排斥而积结为背弃,没有融合的空间,一木失根难立易倾,一旦文化心理动摇、崩溃,必然导致审美视角的错位。文化立场也就随之而丧失。

立场是什么呢?就是信念,有深不可测的爱,有坚持不懈的追求。文天祥拒受荣华富贵而宁可赴死,他的信念是忠君报国。闻一多明知山有虎又偏向虎山行而殒于无耻的暗杀,他的信念是恪守千古以来文人志士的铮铮铁骨,为苦难中华的民主、进步献身而不以为憾。十年土地革命时期多少共产党员昂然走向刑场而无愠色,他们的信念是宁可抛头颅洒热血也不放弃,改变推翻半封建统治重建中华的理想……。对于这些面对生死抉择而不弃信念的壮烈往事,我们心怀敬佩感动不已,易知什么是立场,而今呢?用不着捐躯殒命,只在情感上有一颗人子之心,有一种绝不萎缩的爱,认为祖国美、祖国好、愿为守护中华形象、中华信誉而多动脑筋,多花心思不是嫌弃母亲这不好、那不成,难道站上这样的立场还要犹疑吗?

我们搞艺术,又是搞民族艺术的炎黄后辈,还有没有像先驱烈士们的那种立场和信念呢?如果我们是在编造理由,惑人耳目的在为民族艺术染黄头发,做隆鼻术,把眼珠子也涂成湛兰色,并告诉国人和世界,这才是中国的进步,才是合乎潮流的中国之美,试问,我们的屁股究竟坐在哪儿了呢?因此,当我们考虑古典舞的胳臂怎么摆?什么叫伸展?怎样是现代化?腿是直是弯?身板是挺直是多变?心里到底活跃着一个什么审美影像的时候?是否先务务虚?先考虑一下我们需不需要一个明确的文化立场?我们的信念究竟是什么?

立场,并非只是愿望,是多方面认识的聚合,包括实践和体验的总结与判断。创建中国古典舞艺术体系有弘扬民族文化的动机和愿望。却未必就能站稳弘扬民族文化的立场,还有可能事与愿违。本想向东,一不留神却向西了,甚至还会认定向西就是向东。问题则出在认识,认识的基础薄弱、体验单纯、狭隘,不是多方积累。从感性体验到理性思维,综合众多的行为,也就是实践结果,以一个最高而且是绝不动摇的功利原则加以衡量,不违背客观存在的逻辑性规律,才有可能形成一个经过思辨而后落定的立场。半个事纪来,开辟一项艺术事业,创建一个民族舞蹈体系这件事,我们的愿望和动机是无可非议的,委实是想做好这件事。起步之初就要求有缜密的理论思考,从舞种概念、审美依据、资源斟测、实施办法形成一个指导实践的方案也不实际,需要一个认识过程,何况十年文革对各项文化事业也造成了严重的扭曲和破坏。然而要评估我们今日的作为,又必须返回头去认真总结我们所走过的路。特别是在起步、发展的各个当口上,我们是否坚持了创建民族艺术体系所不能忽略的文化立场。当我们确定以戏曲舞蹈做基础的时候,对戏曲怎么认识?要进行哪些研究?这必然引出对古代舞蹈资源的开发,又涉及到认识论这个落定文化立场的基础。其后,无意拓宽古典舞研究的范围,定于京、昆而又觉不足的时候,开始模仿芭蕾,在遇到第一步困难这个当口,如果一步走错将有什么后果事关此后全局,这个路向的拍定也没思考我们应有的文化立场。一个选择是破釜沉舟研究自己,开发资源,走出京、昆,接续古代舞蹈文化流程,摸清民族的审美,形成自己的办法。另一个选择则是眼向外看,借而不鉴。十年文革结束之后,各行各业拨乱反正,十分难得地出现了一个重定路向的契机,对“伟大的文艺旗手”江青的京、体(含武术)舞(即芭蕾)“指示”,是否该拨、该批:对十年间“土芭蕾”造实的乱局我们怎么看?在这个当口,是重振旗鼓重起炉灶,还是京、体、舞的原则不动?此际,应予思考的已不只是文化立场,更需明朗化的是政治立场,非常遗憾,我们居然没有算清这笔账,尽管扩大了对戏曲的学习,也仍然没有通盘研究戏曲的愿望,主要成效是补充了晋剧水袖。近五百个剧种,绵延六七百年,从魌头、假面、傩戏、地戏到具有宋参军戏遗存的歌舞戏,具有明杂剧早期形态的南戏,具有金元演本时代遗存的一些北戏,大体可以绺出戏曲从发生、发展、早期、中期、后期的脉络、从总体弄清戏曲舞蹈演变的历程,最后是怎样蔚成京、昆程式和风格的。再从舞蹈的角度甄别什么叫“有用”、什么叫“没用”,应该是认识戏曲舞蹈,变通戏曲舞蹈。从文化学、史学、艺术学角度解析戏曲舞蹈不能不下的一番工夫,原因就在于我们已经不是认真开发自己资源,从我们的舞蹈文化流程中寻求我们的形式,我们的审美传统。那仰赖的又能是什么呢?是借!做这种决策的时候,是否又忽略了我们中国人的立场和信念呢?

到“结合”路线的拍定,大势如斯也就难以顾及文化立场了。几十年的辛劳终也是奉献,由于不太关注需不需立场,应该占一个什么立场,也就绝难意料到愿望和后果的不同,实践是无情的也无法掩饰,有创建中国古典舞的意愿,总还是心存“汉阙”,而立场暧昧,判断失误,没能建成面目清楚的古典舞,也未料到开了所谓当代舞的先河,投桃报李恐也是始料所不及吧!

二、继承观

几十年来我与结合做法的主要分歧,就是继承问题,也就是对继。

承所抱的态度。有限度的继承——就继承戏曲中的京、昆绝对做不成古典舞,这方面在《十论中国古典舞》中已说了许多。实践也证实了五十年观念不变所面临的问题。往时争论所能说出的理由:“看得见、摸得到……”不是一个学术思维的说法,也不是一个文化思维的结论。而且经半世纪的磨炼没有什么进步,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把古典舞艺术体系的建构简单到就是从戏曲中找动作分“元素”上下工夫没什么不同,是守、不是进,是开发微观,不是宏观的扩展。两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化合为水,一个芭元素,加一个戏元素化合为中国古典舞!文化艺术可不可以按自然科学解密物理微观世界那样按方程式操作呢?中子、原子、粒子都是单纯的物质,而芭元素、戏元素都不是单纯的物质,都含有精神内涵。而且各自粘连着人文历史、社会习俗、民族信念……岂不等于中国是一个元素。英美法俄德意……是一个元素,这样的元素,怎么“化合”成中国古典舞。依此类推联合国的一百多个成员国皆为元素,联合国是否易名为多元素合成国更为恰切呢?因为头脑中的逻辑思维有些混乱,就是拉入芭蕾这么一件事,却人为地制造了许多瞒天过海义理不通的说法,这就很难诚心诚意的考虑继承,已经捆了手脚,认定有芭元素、戏元素、加一个武元素就足可以了。没有心思广开资源,从深认识我们的形式风格,审美传统到底应该是什么?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近年来,有所不同的,是嘴上添一些说法,也谈文化、也谈民族、也谈审美,但这些都不过是无可奈何的装饰和遁词。继承观的问题,认真则无法实行,不认真有点心虚,或者可以说这种矛盾心态也是难得的一点进步,只是极其脆弱。所谓学术思维是挖空心思想主意如何守住这份“家业”。占稳古典舞这座“山头”。学科建设实际已陷于无可施为的境地。无妨信手拈来几个“结合”观念无法跨越的关口。

(一)古典舞到底与古代有没有关系?过去,十分肯定,“古典舞是当代建构,与古代没有关系”。“古典舞不是古代舞”,再向前,还刻薄:研究古代是“倒退、复古走回头路”……。汉唐01年露面的当时,也依然有些非常武断的说法。而实践所证明的一条真理是不“结合”并非就会绝了生路,不依靠芭蕾古典舞也能成形,其“成形”之路,正是努力开发了古代舞蹈文化资源,恰是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古典舞必然与古代有关系。不打开视野,不充分继承历史成就,不信任我们民族的创造力就没有出路,乞灵芭蕾就会淹没中国,伸张中国就必须摘除芭蕾。决策不变,就意识不到只有开拓继承的领域才能生存,有“芭蕾”拦路,研究龟兹,接纳敦煌,也让学生学学中国文化思想史又有什么用,学几招川剧,把蹁盖腿的规格再严格一点,能否解决审美的一元化问题?能否抑制芭蕾风范在“结合”中的强势?学术来不得一点虚伪,如果真心诚意的想继承由几千年文化所蔚成的中国审美传统,那就只有从艺术信仰上,把一尊拦路的外来神祇搬开,否则就不会有对中国艺术审美的信任和虔诚。也无法进入泱泱乎大哉中国古代的文化天空。这个关口能过吗?

(二)迷途知返方为勇者,时至今日,主意都打在如何维护现状,就缺乏了智者不以曾有失误而为耻的胸怀和精神。已经把一门有着几千年基础的艺术文化,挤压在专业技术技能这样一块悬空的方寸之地,是古典舞还是“当代舞”也已出现难以辨认的迷惘。但处心积虑想的是什么呢?敦煌、汉唐都是我们麾下的“分支”与“身韵”并列!定为当代一尊而居太上的依然是“结合”。即便不能扬于言表,却时不时流露这种情绪。具体到我们所从事的文化事业同样需要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问题就正视,文过饰非绝不是进取姿态。任何艺术体系无一是在审美观念上犯犹疑,都不存在恍惚的可变性,形式多元、审美多元的说法是亘古未有的谬论,是拿不上桌面的“理”。因此,关键是在如何对待学科发展有些为难的那个难点,如果不是修修补补所能解决,那就必是路向决策问题,不首先解决认识、不理清头脑,即便勉强考虑继承的范围,悄悄向京、昆以前的,以外的古代舞蹈文化靠拢,这个多元化的“古典舞”也无心真的归宗,也没有容纳中国几千年的空间。“结合”所依赖的不是中国,而放弃则只能承认几十年中的指导思想有问题,也就是认识有问题。

三、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言必行,行必果也算是中国的一句古训,也就是说能说还应该能做,不做等于空话。关于继承的问题,早在上世纪八十年的争论中,主张“结合”,力保“结合”的气盛时期,也感到说法还不够圆满,于是捎带脚的,表示一下古代也应该研究。却又回马一枪说是“戏曲舞蹈已集古代传统之大成”弦外之音则是:有京、昆已足够“当代建构”,研究古代实际是没有必要的。一言为律画地为牢坚持早就由江青定向的京、体(武术)、舞(芭蕾)。又经二三十年到今天,令人头疼的风格问题、文化属性问题、艺术形象问题,归结起来,也就是形式问题,如果不犯嘀咕,接着走有广阔空间不用发愁学科建设无从着手,也就无须在继承方面动脑筋。倘若改变有限继承的态度,认真深入地了解自己传统,就必须确立一个理论实践相统一原则。能否把马列主义的文艺观,能否把文、史、哲社会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实践的基础理论,能否把全面研究古代舞蹈文化作为学科建设的支柱课题。特别是一旦扩宽继承领域,与京、体、舞的结合思想发生碰撞,在自主和求人这两者中只能取其一,又将舍弃哪一个,这个关口能过吗?

过关,摆脱困境没有别的路可走,率先解决的问题,必然是继承问题,在我们这个行业只有充分了解了中国,认识了中国才有构建什么样的形式?体现什么文化风格?如何把握审美特色的发言权。一知半解或者不识就谈发展实际说是过分的,甚至是盲目的信任了自己的创造能力。一个民族几千年的积累,和我们所谓的个人才智难以同日而语。背靠大树好乘凉,没有民族智慧做后盾,中国古典舞无从构建,胳臂腿怎么摆都解决不了。几十年来裹足不前就在看得见摸得到的京剧、武术里转圈子,对浩瀚无际的古代蕴藏不理不睬,恐怕主要在于走近历史了解我们民族究竟创造了怎样的美,又是怎样创造的比较艰难,需要下大量工夫,可如今所流行的是急功近利,所以东抓一把西捞一把就是创造也就应时成风了,倘若大学学府也这样干,民族艺术还能有什么前途?

四、当代发展与继往开来

继往开来似乎也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可具体到创建当代中国古典舞这件事,继往草草而过,劲头全用在了“开来”上。开来如果异常地费脑费力,也就不会趋之若鹜,要像继往那样麻烦,也许退避三舍者大有人在,至少也会绕开走。继往,搞古是不是就陈腐守旧呢?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或者可以通俗解释为就是“较真”把事物的成因、规律弄明白,并按规律办事。譬如汽车、电气,国货拼不过洋货,因为这些我们是从西方学来的,然而一旦质量搞上去,我们是就地取材用着舶来,至少还可在价格战上抢市场。若说饮食文化呢,肯德基、麦当劳在重庆四川拼不过火锅,在广东拼不过早茶,在齐鲁拼不过煎饼、海味。大葱醮黄酱能进东北的各家各户,却不一定都认西方的沙拉酱。这些不同于汽车电器的沾了传统的光,具有优势,怎么“开来”都扔不掉“继往”,因为大葱醮黄酱、火锅、早茶都传承着中国人的“口腔审美”,都是“盖有年矣”。物质世界怎么现代化,这种美味传统却变不了。那么作为民族艺术的古典舞呢?关键在于美,而且比“口腔审美”的历史还要悠久,我们是品足了历史造就的美的滋味再着手“现代构建”呢?还是还没闹明白子午卯酉就搞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是否也得把美的生成和她所具的规律搞清楚再行定夺!前边已经说到因为文化立场意识淡薄,“开来”找到了新的依附,而且还找到一个最为时鲜唬人的理由:现代化!

下面就举个例子探讨这“现代化”的真谛:

京、昆、戏曲舞蹈也继承了古代舞蹈审美传统的一个特色:有比较丰富的上肢动作、形态,连接方法都非西方任何一种舞蹈所能企及,同时还形成一套动作的传导规律,肩胸做力源,带动上肢,上肢带动下肢,下肢带动手腕,因此一个简单的翻腕摊掌,也贯及肩胸并因此而形成一种独有的旋律感。如果再留心一下古代墓葬出土文物资料中的舞蹈形象,几乎可说上肢出神入化变化莫测,弯曲伸直、收缩、展开、摆在任何方位,是垂、是举、是抱、是挥都能形成意料不到的美感,都能影响到整个身姿,都能显示出优雅、张扬、或含蓄或奔放或乖巧或勇壮……的各种情调,并升发,扩展为袖的运用,静中含动,动则如飞,低舞姿也似欲翔天穹。挥洒有挥洒的气势,逶宛有逶宛的情怀,俯仰生姿,流动狂放,委实是世界众多民族中唯此一份的特色。如果我们读懂这个特色,也找到了生成的原因,理解了这和龙凤图腾的信仰有关,和古人的天地观有关……确认这种美法的价值,那么“开来”就无论如何不能削弱这个特色,只能进一步发挥这个特色。而且要把上肢的丰富多彩作为中国古典舞蹈所特有的文化符号并以此中活跃的审美意境启迪我们学子的民族自豪感,体验从中所负载的民族智慧和创造力。如果我们的“开来”,比照芭蕾“现代化”,上肢造型越来越少,连接方式腕动肘不动,肘动肩不动,肩胸扳挺如铁一块,上肢动起来几乎近似海军的打旗语和交警的指挥手势学来了“挺”,丢掉了“化”。这还能说是在继往基础上的“开来”吗?精华尽失,审美错位,假当代、现代之名开来不继往,向西开不向自己的民族蕴藏开,中国古典舞只有依附芭蕾才是现代化吗?古典芭蕾的哪一招可以称之为现代样式?这本不是什么艰难的学术问题,不过是常识。也随大绺一哄而上忙着为古典舞染黄发,隆鼻子。

继往,委实是个无底洞,毕其一生也不一定能够搞明白中国那几千年。我们常说的学术头脑实际就是功夫,就是用生命换取的,得一肢一节就开来,就搞现代化,勇气固然可嘉,但很难奉承那头脑的简单、虚空。“当代舞”在这次电视大赛中挤没了现代舞,渐成大户,而什么是当代舞,有人质疑也再不答复,是无法答复,还是不屑答复,局外人不得而知,而好事的观众却越俎代庖做了一个总结:什么也不是即为当代舞。那意思无法归类舞种的即为当代舞,不讲语言体系,全无禁忌……,倒是很自由。但令人纳闷的是当代舞这么火,其导源是在哪儿呢?谁是始作俑者,竟然造出一个“什么也不是”的舞种来!

五、民族精神与自主创新

中国古典舞的自主创新,是民族的自主,也可以说是民族的自立。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大体上摸清了家底,悠久的历史传统提供了我们能以自立的条件和资源。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两件事:一个是形式,一个是审美的文化依据,空谈审美是虚的,只有率先解决形式这个载体,才能体现审美的取向和特色。因此,中国古典舞能否自主自立集中体现于我们能否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形成我们所需的完备的形式。戏曲舞蹈不仅不是排除、放弃,相反是建构体系能以近取的材料,而且不仅限于京、昆,只是不能做基础,而且不能保留京、昆的程式、风格。为什么,以往已经谈了许多。胳臂怎么摆,腿怎么站,静态是哪些、流动连接的方式怎么解决、怎么设定古典舞的文化气质、体现哪些古典精神。首先要搞清楚戏曲舞蹈还没有变异之前的舞蹈时代,这就需要尽力接近明清以前的历史,既研究文献记载,更重视文物形象资料,实践证明仅是文物提供的形象资料已足够我们享用,只是面临一个如何解读的问题,这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研究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寻找每个时代流程中制约舞蹈发展的社会原因、文化思潮、审美思潮。找到合理的解释,做这项研究时,我们已经带有当代人对历史的评议,运用的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仅搞一个断代譬如汉代、唐代、宋代……很难把握与上与下的演变关系。同时汉不同与唐,唐不同与宋,流程的本身就不是恒定不变,一代总不如数代更宽阔,特别形象资料,不同的时代也多寡不同,适宜于打破时代界限,以影响大,成就高、资料丰富的两三个时代为主干,搞历史的综合形态,几十年的实践经验证实:几千年的先民创造的确为我们留下了足够形成古典舞民族体系有形的和无形的财富。经过推理、整合和对当代审美需求的考虑,承接的同时已经注入了今日批判接受的观念和发展的意向,对综合形成的形式已经做了调整、修补、发展。稽古不复古。是做历史流程的当代衔接,并将历史造就的“伎”的内涵进行质的改造。在操作程序上,理论研究先行,继之以创作实践,形式、风格、文化气韵、审美特色、语言结构经过舞台展示,具体而微立起之后,再做传承的训练教材。有了充足的底气也考虑借鉴、吸收,然而前提是消化,有几千年做后盾绝不会闹消化不良。既不以谁为标杆,也不做世界舞蹈的全能,坚信中国古典之美并不比谁逊色,人家有优长,我们也有优长,你能你之所能,我扬我之精华,平起平坐自成一家。

要想做成中国古典舞的民族体系,有勇气、有信心,只是其一,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爱心,你爱不爱中华民族自己的祖国,你爱不爱世界也算是独树一帜的文化,你爱不爱我们先祖所创造的美,你愿不愿舍死忘生为接续、弘扬自己的优秀传统而献身。如果没有这种爱心,你是舍不得自己的年华、生命为求索中国品牌而觉得是种幸福的。只想到个人,不想到民族这个大我就不可能在当前的时风中有一个坚定而不移的立场和信念。我和王岳川教授有过一次长达几小时的促膝长谈,我们都相信,中华的文化、艺术迟早都会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亮点为世界所接受、所认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模式。到中国的文化艺术成为世界文明的一个星座,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时尚时,不管人已千古还是活在人世,都有必要想一想:我们为民族文化的振兴做了些什么?

标签:;  ;  ;  ;  ;  

继承过去,自主创新--在中国古典舞蹈高峰论坛上的讲话_中国古典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