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 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早期堤坝式的农灌渠已出现了景观功能的局限性,人们更多的倾向于多元化、多目标的城市景观河道,将干渠改造成城市生态景观河道成为了北方兵团城市提升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北方城市;干渠;河道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8-0232-02
干渠是早期北方地区的人民为了给当地农田漫灌而修建的农灌渠,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干渠出现了景观功能的局限性。是将干渠拆除还是重新合理利用成为北方兵团地区面临的问题。此次借着和田地区昆玉市农灌渠的改造项目,浅谈北方城市在进行河道改造时遇到的技术上的一些问题以及该如何应对的解决方法。
1.现状河道概况
皮亚勒玛干渠又称昆玉河,位于昆玉市中心城区南城,整个用地为东西长南北窄的狭长地块,东西向横贯整个中心城区南部,作为垦区唯一地表水资源的喀河发源于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其补给来源是以冰雪融水为主,降雨补给为辅,多年平均径流量71.48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69.5立方米/秒。皮墨垦区的灌溉用水,由喀河渠首引水,进水闸设在乌恰特水电站引水闸南侧,通过44.03km的皮亚勒玛引水干渠,到垦区东西角将水输到500万立方米的水库中,最后进入田间。垦区开发新增灌溉面积21.73万亩,年需水量为1.37亿立方米。全年枯水期11月—次年3月共计5个月,水系中的水可用于河道景观带的灌溉。
现状河道建新路以东为矩形断面,河道宽度为20米,深度2米;书韵路以西为梯形断面,河道宽度为7米,纵坡为0.1‰,书韵路——建新路人工湖公园处部分为暗渠。
2.河道处理措施
2.1 实现“渠”到“河”的转变
2.1.1 水体设计
(1)为了遵从生态、美学和功能原则,本次规划对现状水线进行了拓宽和改造。力求把这条工程之河水改造成为景观之河。通过水线的处理营造出景观丰富、功能多样的滨水活动空间,拉近河流和城市生活的关系。现状渠道设计流量6.5m3/S,拓宽宽度为20~190米,现状水域面积为54534㎡,本次拓宽之后的水域面积为17.84公顷。(2)书韵路以东,渠道不做改造,保持原有纵坡及总体深度,丰富植物景观以弥补水景效果与其他各分段的扩大水面区域带来的更加丰富的水体景观。(3)书韵路以西,渠道整体改造,渠底纵坡为0.01%,不做调整,改造后河道驳岸高度在1.3~1.4米之间,水深平均0.7米,在改造河段0+837下游处设跌水堰,已建玉枣路和京昆大道北段的桥下设跌水,更加合理的与已建桥涵衔接,并满足景观效果的需求。
2.1.2 竖向纵横断面设计
河道原有渠底坡度为0.01%,本次设计对渠底坡度不做调整;原渠道驳岸高度2米,改造后驳岸高度不超过1.4米,常水位线和岸顶距离约在60cm,较现状渠道的参数情况,更拉近了人与水面的亲近感。其中在现状已建桥涵处分别设置跌堪形成水面的衔接,在河道中部区域设置一处跌差较大的跌堪,高差为1米,跌差为50cn,形成小型跌水景观,为整体水景营造灵动的水流景观,是水景总体上坡度降低,亲近游人,同时又有动感的水景带来丰富的亲水体验。
横断面设计主要是处理好水景与驳岸,驳岸与绿地,驳岸与人行步道之间的合理有效的关系和分布;并且在局部形成不同形式的驳岸设计,体现不同的水景空间对游人需求的差别满足感。
2.2 妥善处理项目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1)城市功能组团的衔接根据城市文教用地、商务用地、交通枢纽用地、居住用地布局,在拓宽河道上形成三处湖面,结合现状人工湖绿地形成滨河带上三个特色社区公园(西坤园、中乾园、东合园),象征天时、地利,人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①西坤园:通过堤、岛、湖、山的空间特色为居民提供的静谧的山水公园。
②中乾园:正对迎宾路轴线衔接交通枢纽和商务中心,公园开阔水面倒影周围城市景观,结合动感喷泉突出热烈气氛,栈桥、绿地采用枣花元素,体现地域特点。
③东合园:结合人工湖绿地形成具有文化宣传、体育健身、儿童及老年活动、安静休息、观赏游览功能的综合性公园。
(2)城市空间与滨水空间关系昆玉河生态景观带共分为七个功能区域分别是:绿荫休闲区、康体休闲区、综合游乐区、文化娱乐区、风貌展示区、山水游赏区、生态体验区。滨水活动区的出现弥补了城市生活中一些缺失的功能。
3.驳岸设计
本次设计依据不同的功能分区和使用要求将驳岸设计有所区别的分段设计。京昆大道以东均采用直臂式驳岸形式,一方面考虑到与原渠道的衔接,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扩大亲水面积,是游人更亲近水面;京昆大道以西至西城路之间采用斜坡式生态型驳岸形式,即斜坡底端为镶嵌卵石铺面,上部为水生植物种植槽,可在浅水区域适度种植水生植物丰富植物环境空间的营造。另外,在局部扩大水面处采用台阶式驳岸和木栈道驳岸形式,增加人群与水体在不同高度空间的接触度和接触形式的变化,丰富亲水空间的感受变化。
4.道路交通
出入口:沿线共设置主要出入口6处,北侧南泥湾路出入口3处,南侧乌鲁瓦提路出入口3处,相对较集中于东部。
开放空间:沿河道,尤其是驳岸两侧,设置亲水的开放空间,为人流聚集和交流提供各种大型小型的交流活动空间。
健康步道:沿河岸两侧设置2.5米健康漫步道,提供更多的亲水活动带,为人和水景充分的融合交流形成连续的线性序列。同时,沿内部绿化区域布置休闲漫步道,提供休闲漫步线性空间。
停车场:在文化传承区北侧设置大型停车场,提供来景区游赏的游客的停车需求,同时设置景区内的游览车方便到达各个景点。
5.场地铺装
铺装地面多种多样的形态、纹理来衬托和美化环境,增加园林景观特色。图案和色彩与周边景观空间气氛协调。铺装设计色彩以中性为基调,以少量偏暖或偏冷的色彩做装饰性花纹,做到稳定而不沉闷,香茗而不俗气,所采具有鲜明的个性,暖色热烈,冷色优雅。铺装材质主要采用花岗岩和天然石材为主,少量运用步道石、仿木或防腐木、金属材质等,设计上几种材质相互穿插使用,质感变化更加丰富,形式多样美观。
6.植物设计
绿化设计从绿化区域植物属性上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边缘绿化:以高大色叶乔木为主的具有防护功能的成片林地,配合相对粗放,注重乔灌木草的结合和季相变化,适当留出透景线,以便游客欣赏。
活动广场绿化:以景观树阵数列。大尺度规则式绿篱,花钵等种植形式,强调空间的纵深感及层次感,统筹城市空间与滨水空间关系,实现水、绿、城之间的和谐统一,彰显城市品质。
浅滩湿地绿化:沿河形成草滩、湿地岛屿等不同类型的自然及人工湿地植物景观,岛上以耐水湿的植物为主,形成水岛交织的植物景观。
湿地水岸绿化:以舒缓的草坡地被为依托,岸边适当种植耐湿的乔木,林下点缀开花灌木,形成开阔精致的植物景观,打造生态水景、生态绿地,将自然河流、生态绿化引入城市,构建城市田园风貌。
休闲林地绿化:以开敞式的疏林草地为主要植物形式,配以开花植物、色叶植物及观果植物,创造良好的休闲游赏环境,强化植物景观的多样观赏性。
7.结语
北方城市如果只在干渠周边种植绿化及开辟场地,一方面就不存在河道的概念,周边居民并没有感受到河道带来的改变,另一方面并不能很好的改善气候条件以及提升城市形象。景观品质的提升首先就是要对水系的整体改造,需要将水的多种形态呈现出来,变窄渠为宽河,直墙为曲岸,化硬质为软界,将自然河流、生态绿化引入城市,构建城市田园风貌。提升河道景观,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休憩游赏需求,体现出当地的地域特色。
论文作者:王翠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0
标签:驳岸论文; 河道论文; 景观论文; 城市论文; 干渠论文; 水景论文; 植物论文; 《建筑知识》2017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