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对珠海外经贸的影响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珠海论文,外经贸论文,对策论文,中国加入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加入WTO对珠海市外经贸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加入WTO有利于推动珠海市对外经贸业的发展
1.将为珠海市的出口贸易营造更稳定和宽松的贸易环境
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外贸增长条件充足,具先行开放所形成的在对外贸易方面具较强的实力、灵活的政策、较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等“先发优势”,具体的表现;一是对外贸易的基础实力强。从1979~1999年,全市累计进出口总额363.7亿美元,1999年的进出口总额已超过11亿美元;形成一批具较高出口水平的专业外贸公司、工贸公司、自营出口生产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较合理的出口商品结构,并已建立起同122个国家和地区有密切贸易往来的多元化市场格局。二是有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全国先行一步所形成的较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要求的体制及政策环境。三是支持外贸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和产业环境较为完善。只要能发掘潜能及增创新优势,将因势利导地扩大外贸辐射、市场及规模等综合条件,到时国内的进出口贸易流将可进一步向本市集中。因此,中国加入WTO后,珠海市的对外贸易可望获得更好的发展。
2.有利于加快珠海市外经贸体制的改革
加入WTO国家的外经贸政策、法规将按照WTO制定的规则要求逐步地与国际惯例接轨。这对于因中央集权影响而使外经贸管理体制滞后于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珠海市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因素:一是国家因致力于符合市场经济的对外经贸管理体制及政策的建设,而为珠海市规范对外经贸活动的管理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使本市在对外经贸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大大地减少了体制障碍,以有效地推动对外经贸管理体制的改革,并推动对外经贸的发展;二是国家将在5个经济特区和浦东开发区,即所谓“五加一”地区首先试行实施对外贸企业的外贸经营权实行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的做法,使珠海有可能在全国先行推行新的对外贸企业的管理办法,而有效地培育、吸引和聚集国内外一大批有实力又高水平的外贸经营主体,以健全外贸经营体系并活跃外贸事业。
3.有利于推进珠海市产业结构提升,并增强本市企业的出口能力
加入WTO后,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由于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的配额限制、反倾销、进口关税、投资限制等人为设置的障碍将被限制使用,而国内又取消各种进口限制,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珠海市企业从世界范围内进口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及半成品的成本,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另一方面有利于珠海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从整体上提高珠海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来说,由建设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珠海保税区、临港工业区和横琴经济开发区等五大“经济功能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要素流逐渐自由化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突破区域限制,于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并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联系中获取结构力的支持,因而又可获取更为显著的进展。
4.有利于珠海市商贸与旅游的互动发展
珠海毗邻港澳,依山傍海,又一贯重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景区建设,在周边地区因迅猛的工业化进程而使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的现今,珠海市优美的城市环境已与该状况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令人羡慕及具巨大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并由此促使本市成为国内唯一一个以城市命名的景区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加入WTO后,由于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及外经贸的发展,本市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将更上规模及更加顺畅,既优化了旅游业的市场环境,又进一步开拓了旅游业发展的资源空间,如促进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的发展;而会展项目的建设及商务旅游的开展,又反过激发了珠海对外经贸业的向前推进,从而促使对外经贸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形成推动对外经贸发展产业结构的动力。
5.促进珠海投资环境优化,外商投资规模进一步提高
珠海市在对外引资方面已形成了自己较为明显的优势:横琴珠澳旅游综合开发协作区、珠海保税区、4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方软件园,以及高栅港为中心,具国际性大型的化工和木材及其加工这两大工业链,集工业仓储和保税为一体的临港工业区和仓储基地,都是对外资具极大吸引力的投资场所及领域。加入WTO后,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逐步取消和放宽对外商投资的某些限制和要求,如取消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平衡及进口用汇管制,及产成品内销比例限制等,外商进入珠海的障碍将大为减少,投资信心则大增;此外,按照《中美WTO双边协议》规定,中国一加入WTO,外国服务供应商即可在珠海等经济特区和其它6个城市为合资企业提供零售服务,使珠海在开放零售市场方面在全国享有先行一步的优势。这些都将进一步增强及放大本市已有吸引外商投资的优势,因而外资进入珠海的规模也必然就大大地增加。
6.可促进珠海市对外投资及拓展海外业务
加入WTO后,中国即可享受所有成员国无条件、永久性、稳定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这将为中国企业到其它成员国开展工程承包,进行劳务合作,到他国投资设厂扫清障碍,使国内企业能更好地实现全球战略转移,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这无疑对于在对外投资方面已有相当基础,且具进一步发展海外投资的宏大愿望的珠海企业来说是莫大的利好。
(二)加入WTO也将给珠海的外经贸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日益开放的环境对现行外经贸运行体制冲击大
这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从外经贸管理体制上看,加入WTO后,由于国家的政策环境转向宽松,更多的跨国公司及其它海内外企业将进入珠海,于珠海营运的外经贸经营主体将大幅增加,珠海市的对外经贸活动更趋复杂化,这对珠海现行的对外经贸的宏观管理提出了如下新的课题:若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尽快改革现行脱胎于计划经济的较为落后的对外经贸的宏观管理体制,将可能使珠海市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很快丧失进一步发展对外经贸的相对优势。二是为适应WTO的要求,国家拟在经济特区先行推行外贸进出口企业登记制度,这将使珠海出现更多的外贸企业,并有更多的生产性企业获取自营进出口权,外贸市场的竞争更趋剧烈,这势必对一些长期依靠政府保护,享有垄断经营权,而又缺乏效率的国有外经贸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三是境外企业若没在管理体制及经营机制作较深层次的改革,将会因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的迅速接轨,海内外企业的相互联系环境的改善而失去原有的独特的生存空间。
2.珠海在中国的梯度开放安排中不属“排头兵”
加入WTO对中国来说是自70年代后期以来的第二轮对外开放,这次对外开放对之于全国而言,其意义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来看均比第一次更为深远;而对之于国内各地来说,其对外开放的进程的安排将使国内出现一次新的区域开放度的大洗牌。在《中美WTO双边协议》中,在对先行开放中国区域市场的进程进行安排时,对保险服务、外资银行经营本币业务、旅游服务、法律服务、增值电信服务、基本电信及传呼服务、移动电话数据服务、电信国际服务和商业零售服务等经营领域实行分步开放区域市场的做法。其中有9外提到广州、北京和上海3地,4处提到深圳,还有多处提到成都、重庆、西安、大连、福州、厦门、天津、武汉、苏州、宁波、沈阳等其它中心城市,而提及珠海的只有两处(商业零售服务和外资银行经营本币业务,而且后者还是处在全国分5步开放中的第3步)!可见,在新的一轮对外开放中,珠海并不是完全扮演“排头兵”角色。这对珠海外经贸的发展又是一大挑战。
二、中国进入WTO后珠海市外经贸发展的总体定位及具体思路
(一)珠海市外经贸发展的总体定位
据有关研究显示,珠江三角洲珠江出海河段将整个三角洲分割成东西两部分的特殊性,使位于珠江口岸的珠海市可通过加强与澳门的深度合作,并利用其经济特区的政策资源、较完善的市场体系、服务产业体系,以及拥有华南主枢纽港、国际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为主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将自身建设成与位于珠江口岸的深圳市和位于珠江三角洲顶部的华南经济中心广州市构成三足鼎立的珠江口西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的高低一般由如下两个因素所决定:一是产业结构及其规模状态,第三产业,如商业、外贸、旅游、教科文、金融、信息等产业,其辐射力就远较第一二产业为强;二是对外联系及沟通的便捷度。据此对照,珠海市对外经贸的产业优势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外经贸发展水平较高。“九五”期间本市年均进出口已达60亿美元左右。虽然这一数值在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5个地级市中排位第2位,但其外贸密度却排行第1(见表);实际利用外资额多达77.07亿美元,成立外商投资企业2579家,境外投资及窗口企业62家,对外经贸业的辐射作用已初步显现。二是对外经贸发展不单有完善的对外联系的基础设施,而且有较高水平的金融、保险和信息服务等配套产业体系支持,对外经贸的体制环境也较为先进,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珠海在发展对外经贸方面又有第1节所分析的众多的有利条件。只要珠海市能通过努力发掘加入WTO为本市带来的机遇,优化本市对外经贸发展环境,那么,对外经贸业进一步发展便会有十分巨大的潜力。为此,珠海市将自身的发展目标定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西部区域性中心,其主要的核心内容首先应该是区域性的对外经贸中心。
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几个地级市进出口水平比较(1998年数据)
城市名称 进出口值(亿美元) 排行 外贸密度(美元/人) 排行
珠海市 59.11
2 85061
佛山市 71.17
1 21903
中山市 44.48
3 34192
江门市 38.22
4 10094
肇庆市 08.35
5 02245
(二)中国加入WTO后珠海市外经贸发展的具体思路
1.作为珠江口西岸区域性海内外市场对接与交汇的枢纽之一
高水平的区域性对外经贸中心应该是物流中心、商流中心和信息流中心三位一体的外向型经济综合体系。根据珠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资源条件,国家在《关于珠海港总体布局规划的批复》文件中,已将珠海港定位为全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并明确其基本方向是:为珠海市外向型经济和临海工业发展,为珠海三角洲西部地区和西江干流沿岸部分地区,并为我国中部地区和京广铁路沿线经济发展服务。并设定其基本功能为:逐步成为华南地区以大宗散货和外贸物资中转运输为主,内贸与外贸、装卸与仓储、商业港与工业港、货运与客运相结合的综合性港口。其中的高栏港区位处珠江口西岸,具备难得的水深条件、江海联运优势和广阔的腹地,现已建成10个生产性泊位(8万吨级1个,5万吨级5个,2万吨级2个等),按规划于2010年拟将吞吐能力提高到1.1亿吨;以集装箱和客运为主的九洲港区和以油品运输为主的桂山港区,其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以此为基础,利用发展对外经贸的其它优势条件,并通过不断地完善本市的投资环境,珠海区域性对外经贸中心可从下面3个方面进行建设:①物流中心:加快珠海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及航运业建设和港口腹地的开拓,使珠海成为国内外市场相互对接的大规模物流的集散地。②商流中心:利用物流集结的条件,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措施引导海内外商家聚集珠海,扩大吸引外来资金,开展与物流中心构成相辅相成互动关联的涉外商务活动,并使珠海成为海内外企业进行相向投资及市场开拓的枢纽。③信息流中心:构筑信息营运平台,组建及吸引高水平的信息机构,发展信息业,为珠海物流中心和商流中心的营运创造相适应的信息环境。
2.构筑迎合国际发展趋势的外向型新产业体系
一个区域性对外经贸中心必须由一个与海内外市场高度溶合的高水平的外向型的产业体系所支撑。当前,经济全球化正有力地推动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融合和结构调整,部分制造业、加工组装业和服务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就是高新技术产业也正在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向东南亚和中国等地转移。珠海市应抓住这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以构筑迎合国际发展趋势的高水平外向型新产业体系。
珠海市新的外向型产业体系可由如下两个层次的产业群所构成:①主导产业群:迎合国际产业发展潮流,体现珠海发展优势及方向,又与能高度溶合于国际市场的产业集合。包括计算机软业、生物技术及医药工业、商贸旅游业、运输仓储业和重化工业等。②辅助产业群:为主导产业群提供服务和支持的产业,包括金融业、教育产业、信息咨询业及其它中介服务产业、现代通讯业和现代农业等。
三、落实珠海市外经贸发展定位的基本对策
(一)构建新的对外经贸营运体制,塑造对外经贸的良好环境
1.改革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
珠海市要将自身建设成珠江口西岸区域性对外经贸中心,就必须迅速地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根据国家进入WTO的体改计划积极探索地方外经贸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和转换政府职能,再塑对外经贸营运的体制环境,以弥补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本市不属“排头兵”的不足,并充分发挥其区位、原有基础等优势和巩固较先进的体制优势。具体措施:一是理顺珠海市对外经贸的管理体制,在确立由市外经贸委统一全市所有对外经贸事务的思路的基础上,继续健全本市外经贸出口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作用,防止多头施政,并确保管理的规范化。二是精简对外经贸管理部门的机构及人员,以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市政府要定期依形势的变化,探索对外经贸管理新模式(如外贸经营权“登记制”的实施办法,等等)从制定本市对外经贸事业发展规划,颁布产业政策,以指导外经贸发展。四是建立和完善珠海市外经贸信息服务体系,如完善珠海市产品网上展示中心的建设、建立一批重要的外经贸信息库(如国际市场信息库,进出口贸易数据库,外经贸企业、进出口商品和外经贸政策法规信息库等),向社会提供对外经贸的信息服务,以有效推动珠海对外经贸的发展;五是建设并向社会提供其它公共服务产品。
2.培育支持对外经贸的社会中介体系
从中国进入WTO后的新体制中可看出,政府退出包管一切的角色,这为社会中介服务的发展腾出了巨大的空间。建设珠海区域性对外经贸中心,必须努力培育对外经贸社会中介市场体系。具体的做法:一是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法律服务、财务服务、资产评估、税务代理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为发展高水平的对外经贸提供各种专业的配套服务;二是协助组建及完善各行各业的行会组织,进行行业自律管理和建立对外经贸企业获取市场信息、发展对外联系的基本网络与渠道。
(二)推动外经贸企业的战略重组,形成外经贸的群体优势
1.培育若干竞争力强的外经贸企业或企业集团
加快对国有外贸经营主体的改制工作,提高本市对外经贸企业的竞争力。具体措施:一是加快国有外贸企业改制的步伐,采用股份化、民营化及租赁经营等手段,对传统的国有外贸公司进行改造和改组,构建产权明晰的外经贸经营主体;二是组建3~5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以本市国有外贸优势企业或生产型集团企业为核心,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集工、农、贸、技于一体的综合商社的外向型企业集团;三是遴选具强实力的外贸企业,与实力雄厚、网络广布的外国大外贸公司、集团组建合资、合作外贸企业,提高珠海对外贸易的辐射力;四是推行外贸企业“登记制”,培育更多外贸企业(特别是让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私营企业等获得进出口经营权),进一步完善外贸经营体系。
2.吸引海内外对外经贸企业向珠海聚集
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有利于对外经贸发展的环境,吸引海内外对外经贸企业向珠海聚集,提升珠海对外经贸的经营规模、辐射力和影响力,促成珠海区域性对外经贸中心的成长。此外,吸引海内外各国及各地政府、大企业到珠海设立办事处,也是重要的举措之一。
(三)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对外引资的层次和水平
在新的形势下,珠海再也不能沿用以前通过特殊的优惠政策的手段来扩大对外引资了。提高对外引资的层次和水平,只能采取如下的方法进行:一是重视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效率,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良好的软投资环境;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的建设,以不断优化综合性投资环境,为外来投资企业创造市场机会并有效地降低营运成本;三是依本市区域性对外经贸中心发展需要,实施相宜的产业政策,诱导外资流入;四是建立并完善产权市场,引入外来资金并与本地资本融合。
(四)建设区域性对外经贸中心的硬件服务设施
珠海区域性对外经贸中心的建设,需要如下一系列高水平及上规模的硬件设施作支撑:一是加快高等级交通通讯网络的建设。其中,珠海港作为华南沿海主枢纽港的建设,除注重港区及其设施的建造外,还应特别重视其疏港公路及铁路的及时衔接,以充分提高交通运输设施的效能:二是按照本市立体交通体系的发展要求布局与其相适应的仓储设施,以完善珠海区域性对外经贸中心的储运功能;三是结合本市旅游基础及优势,大规模开展会展中心和场馆的建设,以拓展国际性商务会展业,推动商贸与旅游的互动发展,并为区域性对外经贸中心发展创造聚集商流的物质基础条件;四是继续按高质量要求建设珠海城市环境,努力把珠海建成花园式海滨城市和现代化经济特区,以通过优美的城市环境吸引人流和商流,推动对外经贸业的发展。
(五)积极拓展对外市场网络
珠海市区域性对外经贸中心的发展,必须以拥有自己发达而广阔的外部市场网络为基础,建设这一网络的基本思路:一是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组建珠海贸易发展局,除在世界各地举办各类推介珠海产品及服务的博览、展销活动外,于海内外的主要市场枢纽和投资集中的地区设立驻外办事处,为珠海进行整体开拓海外市场网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充分利用本市的区位、市场和体制等方面的优势,吸引海内外大跨国公司、大财团和大企业来珠海投资设点。这些企业的进入,必将会使其市场网络随其它的要素资源一并带入珠海,成为珠海市发展对外经贸的市场网络资源。其中,尤其不可忽视对内地企业的引进和内地市场网络的开拓,因为发达的内地市场网络才是吸引海外企业的重要筹码,海内外市场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三是利用加入WTO后,国家对国内企业的境外投资管制将大大放松的时机,在理顺企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深化海内外市场网络建设;四是鼓励本地企业与外地建立战略联盟,在市内外形成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产销网络,共同拓展海外市场;五是通过加强珠海政府、企业、学术机构和社团组织的对外交流,营造建设海内外市场网络的文化氛围。
(六)推进珠港澳的全方位合作
珠港澳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互补性优势,进一步扩大珠海与港澳的合作领域,建立和完善珠港澳的合作机制,协调科技产业、跨境大型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旅游业、环境保护、物流仓储、展览和口岸事务等合作,尤其是服务业的合作,可以通过组合各自的互补优势资源,扩大珠港澳经贸发展的整体实力,提升珠海区域性对外经贸中心的地位。为促进珠海区域性对外经贸中心的发展,珠港澳合作还应定位于如下方面:一是加速港口、高等级道路及通讯网络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缩短珠港澳的时空范围,为深层次合作并实现经济一体化创造条件;二是注重资源共享及优势整合,推动珠港澳三地各业的合作并联合开拓国内外市场,以提升珠海对外辐射能力;三是抓住加入WTO而开放服务市场的有利时机,主动接受港澳发达的经贸、信息、旅游、法律、财务等服务向本市转移和扩散,以充实珠海对外经贸产业体系。
(七)加快外经贸人才队伍建设
加入WTO及建设区域性对外贸易中心,要求珠海市要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外向型经济管理的复合型国际人才。本市可以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如下两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利用本市大学城的“智源”优势,培养对外经贸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和采取多种形式对在职干部进行对外经贸知识和有关WTO知识的培训;二是创造一个能有效吸引海内外各类专业人才到珠海效力的良好环境,以吸纳更多的人才资源。此外,还要求珠海市能更新用人观念,建立健全能体现公平竞争的,能上能下的人才任用、提拔、考核、监督、激励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才能最终形成人才“引得进、用得上和留得住”的良性循环系统,使人才资源能向纵深的方向开发,以支持珠海区域性对外经贸中心的建设。
标签:中国珠海论文; 珠海经济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 珠海建设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经济论文; 投资论文; 珠海电信论文; 港澳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