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双边自由贸易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_自由贸易论文

世界双边自由贸易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_自由贸易论文

世界双边自由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应对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自由贸易论文,应对策略论文,我国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007(2005)12—0062—04

一、世界双边自由贸易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半个世纪以来,世贸组织及其前身GATT一直致力于削减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壁垒。但近十年来,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放缓,2001年在多哈启动的新一轮世贸谈判进展明显落后于确定的时间表,其原因是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与此同时,以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合作明显加快。在WTO网站2005年1月公布的114个自由贸易区中,由三个以上国家组成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东南亚自由贸易区等)只有25个,其余89个都是双边自由贸易区,占78.1%。至于2004年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则几乎全部为双边自由贸易区;目前正在谈判、协商、意向中的自由贸易协定,除引人注目的美洲自由贸易区以及太平洋五国(美国、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南亚——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印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智利、新西兰、新加坡三国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等外,包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在内的大多数自由贸易区也都是双边自由贸易区。这就意味着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某些新的重要变化。首先,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不仅有多国经济联合和多国经济一体化,而且还有两国经济联合和两国经济一体化,出现了区域内国家经济联合、一体化和两国间经济联合、一体化同时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其次,更为重要的是,经济一体化不仅不区域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而且还有跨地区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出现了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范围内经济一体化同时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这与双边自由贸易迅速发展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进入了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的新阶段。这并不是区域和多边自由贸易的倒退,而是对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一个补充。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因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不同,再加上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的差异以及所实行的外交政策,各国间的关系自然有远有近,因此,经济政治关系密切的国家之间先开展自由贸易,是符合自由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换言之,双边自由贸易乃是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和过渡形式。从对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中国已分别对外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情况分析看,世界双边自由贸易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世界双边自由贸易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范围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改变自由贸易落后的局面,大有迎头赶上、后来居上之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多层次双边自由贸易相互促进且同时发展

双边自由贸易不仅是两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而且也包括经济联合组织与一个国家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因为,这两种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主体都只有两个,都属于双边自由贸易的范畴。因此,就出现了多层次双边自由贸易相互促进、同时发展的局面。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目前美国和日本分别与东亚各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Free Trade Arrangement)或经济联合(EPA-Economic Partner Arrangement),已经把与东亚各国所缔结的FTA 或EPA 作为最终与东盟建立贸易区的准备和过渡。

2.打破了区域内自由贸易的层次与界限

以往参加区域内自由贸易的一般都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并且是地域相邻的国家,而双边自由贸易,虽然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国家间协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国家间的协定。一方面,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加强彼此之间经贸关系的同时,更加重视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巴西和印度的经贸关系,因为这些国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或后进国家也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例如,智利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的FTA,泰国与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的FTA,东盟成员国中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越南与日本之间的FTA,都是由发展中国家先主动提出的,目的在于加强与发达国家在各方面的经济关系,扩大其出口优势,特别是农产品的出口。同时,在扩大贸易和引进外资方面也享有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有利的地位。从地理分布来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已不再局限于相邻国家。目前,美国与以色列、约旦的FTA,新加坡与美国、日本的FTA,就是地理位置不相邻或相距遥远的国家间的协定。

3.合作领域更加广泛且目的呈现出多样性

以往的自由贸易协定主要是废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而近年来新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不仅包括两国之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而且还涉及到了服务贸易、科学技术与研究开发、金融服务、观光旅游、中小企业、广播电视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的合作,甚至超出了两国间经济利益关系。纵观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目的可以发现,美国选择谈判对象不单纯从贸易角度考虑,还综合考虑政治因素,其主要标准是所选择对象能否为将来的谈判形成撬动作用。例如,美国与约旦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实际上,美约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极小,但约旦是中东地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国家,根据当时中东局势,为顺利开展中东外交,美国非常需要约旦在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在北非选择摩洛哥的目的之一是为穆斯林世界树立一个榜样;选择南非关税同盟则是看中其较好的民主政治;选择新加坡的目的则在于推行所谓的环境与劳工标准。这种通过自由贸易密切政治关系的做法,对美国具有异乎寻常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此外,美国比其他国家更注重双边自由贸易对WTO和APEC 的补充和推动作用。

二、世界双边自由贸易迅速发展的动因分析

1.WTO机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WTO成员在不断增加。在WTO机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越来越演化成一种程序之争。在削减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方面,WTO 所起的作用的确不容忽视,但其权威对各个国家树立起的新的贸易壁垒——环保标准、人权标准、反倾销标准、行业标准等却无可奈何。这些标准完全是依照本国利益而定,何时启动也依照各国自己的判断而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在WTO机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则通常需要在旷日持久的谈判中才能实现一种平衡,程序复杂,耗时长久。近两年来,在WTO组织下, 以解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分歧为主题的坎昆会议和多哈会议的失败,使一些自由贸易要求强烈的国家逐步对WTO 框架下的多边自由贸易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开始认识到在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方面“WTO 已未必是最好的舞台了”,一种实惠的国际性合作机制开始迅速发展,这就是双边自由贸易。

2.进一步扩大国家优势的需要

美国为了应对欧盟的强大攻势,在乌拉圭回合期间就转变了其对外贸易战略,与加拿大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后又吸纳墨西哥,组建了NAFTA。 它无论在人口、经济规模方面还是出口额、区域贸易额、对外投资等方面都可与欧盟相对抗。反过来,欧盟为打破北美自由贸易区对自己的排斥和封锁,与墨西哥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同时,还通过与墨西哥的自由贸易,加强了对日本的竞争优势。因为,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下,欧盟向墨西哥出口汽车配件等没有进口税,而日本企业向墨西哥出口汽车配件等仍有15%的关税,向美国出口也不得不按原产地规则在当地采购60%以上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从而使日本对墨西哥的出口减少。目前,欧盟把双边自由贸易发展到西亚、非洲和中南美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这既是欧盟东扩的延伸,也是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扩大阵地,以在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抗衡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3.双边自由贸易产生连锁反应效应

双边自由贸易所实现的是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与区域内国家所组成的自由贸易区一样内外有别,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旦与本国经济关系密切的国家与其他国家开展了双边自由贸易,一些国家就会担心落伍和被动,从而引起连锁反应。美国于2004年上半年所达成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4.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内的自由贸易进展不畅

一些自由贸易区成员之所以积极开展双边自由贸易,与其所在区域内自由贸易的进展迟缓有关。以APEC为例,虽然提出了2002年前实现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目标,但由于其组织的松散和非制度性,加之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其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推进并没有像其成员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成员所预想的那样顺利,于是开始寻找新的实现贸易自由化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双边自由贸易。

表1 2004年1—6月份美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一览表

时间 与美国达成双边自由贸易的国家

2004.01.01

智利

2004.01.25

哥斯达黎加

2004.04.26

巴拿马

2004.05.10

马来西亚

2004.05.18

澳大利亚

2004.05.27

巴林

2004.05.28

尼加拉瓜、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

2006.06.05

秘鲁、厄瓜多尔

资料来源:《国际贸易谈判动态》

5.各国间产业互补性日益加强

产品的互补性促进了双边自由贸易的发展。例如,中国首先选择与澳大利亚进行双边自由贸易谈判,除从地缘经济的角度考虑外,主要看重的是两国间产业的互补性。澳大利亚主要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发达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在澳大利亚出口中占到了50%以上。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对能源和矿产有着巨大的需求,我国进口的铁矿砂中近40%来自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还是中国第一大锌进口来源国,铅、镍、铝在中国进口来源国中也分别居第二、三和第四位,成为排在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这对澳大利亚来说无疑是有好处的,澳大利亚需扩大对中国的出口来弥补日韩的空缺;中国则主要向澳大利亚出口机械、电子类产品。这类产品的制造部门在澳大利亚经济中占的份额很小,从业人员数量有限,所以中国的出口并不会对澳大利亚带来多大的冲击,因此中澳双边自由贸易潜力极大。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发达国家将制造业大量迁往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内的制造业所占比重越来越低,同发展中国家的互补性会越来越强,可见进行自由贸易(至少是部分领域内的自由贸易)是可能的。

三、我国发展双边自由贸易的构想

1.充分利用“过渡期”逐步推进双边自由贸易

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总体上还不具备自由贸易的条件,特别是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还需要一定时期的保护,农产品自由化也面临着粮食安全保障的问题,但从世界各国双边自由贸易发展的实践来看,贸易自由化是有过渡期的,南南FTA和南北FTA一般都是10年的过渡期。这样,我国在进行双边自由贸易谈判中,特别是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谈判中,就可以根据各产业贸易自由化的实际能力逐步实现自由化。只要预见到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今后若干年内有可能迅速提高并超过某些国家,就可以以一定期限内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为条件,要求对方对我国的优势产业开放市场,并可有效地保护我国的劣势产业。

另一方面,对有关国家所表达出的与中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意向,我国在灵活回应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提出具体建议,并有步骤地付诸实现。这不仅能进一步发展和加强与有关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而且能打破美、日等国的双边自由贸易的范围。

2.选择与政治障碍较少的国家或地区开展双边自由贸易

我们在参与区域、双边谈判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多种利益,在政治障碍最少的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一条上佳的原则。因为,政治利益最终会让位于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基础是经济利益。任何政治推动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都不可能完全偏离促进贸易增长和经济收益的目标,反过来,政治上的支持又可以大大加速这一进程。

3.多角度权衡谈判对象的选择

以深入调查研究和反复认真论证为基础,根据我国劣势产业对不同国家的实际竞争能力以及与有关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需要,我们应尽快按照“近”(周边近邻国家)、“大”(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和市场)、“特”(在区域内发挥特殊作用的国家)以及先易后难等原则,选定一批符合条件的国家(如韩国、印度、日本等)作为我国首批启动双边自由贸易谈判的伙伴国。另外,美洲自由贸易区可能在2006年形成,如果能在此之前启动同智利和巴西的自由贸易谈判,可能会在该自由贸易区打开一个缺口,对扩大同该区的经贸关系具有特殊意义。

4.确定开展双边自由贸易的对象

从全球战略出发,在以东亚为中心开展双边自由贸易的基础上,我国还应该统筹考虑与其他周边国有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应采用“以点带面”的策略,确定拟开展双边自由贸易对象的重点国家,研究加强双边经贸合作或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的可能性。

表2 与不同地区国家进行双边自由贸易的可能性分析

地区 重点国家  可行性分析

东北亚韩国

  中国与韩国的政治关系、经贸关系发展一直都很顺利,在区域经济合作中达成很多共识,

具有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础条件

南亚 巴基斯坦或印度

本地区近年经济发展较快,战略地位不断上升。中国与这一地区的关系也发展很快,签订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完全有可能的

东南亚澜湄次地域 该地区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最为密切,但如何加速推进是一个关键。需选择一个好的切入

点,在中国与东盟的10+1自由贸易区的协议框架中,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是其五个领域中

的一个.实现这一地区的发展,可以使中国实现西南大通道的构想

中东 阿联酋

阿联酋是中国实行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地区,而且阿联酋具有转口贸易的功能。中国在考虑

与阿联酋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同时,根据海湾六国2005年实行统一市场的计划,也可

以与六国谈建立自由贸易区事宜

南美洲智利

  该国已三次向中国表示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意愿,与中国的关系近年来发展也比较顺利

大洋洲澳大利亚  如前文所述双方经济互补性强

非洲 南非

  该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未来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同时,非洲的区域经济发展也较

快,与该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可为未来占有更大的市场做好准备.

资料来源:国际商报

收稿日期:2005—04—18

标签:;  ;  ;  ;  ;  ;  ;  ;  

世界双边自由贸易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_自由贸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