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要想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小学教育中,理解孩子的想象力,保护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小学中形成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数学 教育 想象力 培养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教育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要想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小学教育中,理解孩子的想象力,保护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小学中形成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一、数学教育的特点与目标。
数学是人们生活、生产、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洁的手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从生活实际出发,为生活助力。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想象力,它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现在社会中人们从一直接受模式化的生活,慢慢失去了对想象力的创新,变得刻板、乏味。而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儿童少年也面临失去想象能力的威胁。现在的孩子被迫远离娱乐,远离电影与电视,远离与学习无关的书籍,孩子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去挥动他们想象的翅膀,他们的那双稚嫩的翅膀还没有发育成熟就被斩断了。
而数学学科作为一门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实际上处处都强调了学生的想象力之重要。从平面图形到空间图形,从数到式,……如果离开了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数学学习也将苍白无力,困难异常了。在数学学习中,如果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单一的模仿式教学,培养的顶多是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与模仿能力,而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了。
1、想象力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是一定可以想尽各种办法来干好这件事的;数学学习中有许多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能充分了解到数学知识中的有趣问题,能充分认识到数学美,充分了解到数学对现实生活的服务功能。数学学习本身就包含有一些相对枯燥、甚至是一番痛苦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要想出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乐观的面对这些过程,使他们学习时感觉苦中有乐,充满想象与“盼望”。当一个学生用他丰富的想象力独立完成了一道相当难度的数学题时,他会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数学学习中常用的“猜想” 、“探究” 、“推理”实际上就是“想象”在数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这种思维就是创新思维,它是打破常规, 能超越传统的习惯思维的束缚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创新思维必须有创造性的想象的参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协调好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千方百计的通过各种手法、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维、肯动脑筋、用理性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生活增添活动,也对将来的工作生活有根本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策略。
1、培养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思想在我们身边很长时间占据主导地位,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虽然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育思想整体上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时代的更新了,尤其是数学的教育。传统教育思想禁锢了人的思想与想象,要求学生服从权威,崇拜权威,强调“我讲你听,我说你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就被要求“规规矩矩”;与权威相左的就是“异类”,与老师“别扭”的就是“刺儿头”。在这种情况下,谈何“想象”的发展与创新呢?
2、教师要敢于打破“权威”,更要敢于让学生打破对“权威”的崇拜。
教师要从自我做起,要让学生认识到“师”也是普通人,也可能犯错误;教材也有局限性,不一定千真万确。教师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更要引导学生去打破这种权威,敢于向权威说“不”,敢于提出和说明自己的观点。尤其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种解题的思路,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要多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思维解题。
3、教师的指导“到位”而不“越位”。
学生的知识是自己学习获得的,而不是像生产一件产品一样制造出来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教育最需要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但不能越俎代庖,说明事情都替学生包办了。
4、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方式。
教师进行教学,时时不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特点,进行区别指导,让学生学会做自己擅长的一方面,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但是需要教师的坚持与理解,信任与培养,相信未来学生的想象力一定能插上翅膀,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
论文作者:董百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8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5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想象力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思维论文; 权威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8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