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江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永康 321300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控制并降低护理风险,本文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预防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的风险管理水平,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结果:提高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水平,做好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利于减少护理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结论:通过采取积极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危险事故,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指的是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安全的事故发生,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和处理,将严重的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因此在医学人员护理过程中存在着护理风险。而对于本文研究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存在的风险系数比较大,风险的突发性很难预测,因此,相关的医护人员应该做好护理风险预防工作,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风险发生时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我院自2013年底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采取了多项积极有效的风险护理措施,得到了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现做如下报告:
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我院共接收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157例,本文以这1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78例,对照组79例。
2 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通过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进行风险评估,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预防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研究出来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护理风险管理的效率。将两组研究患者建立治疗资料档案,对照组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试验组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
2.1 风险评估:在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因素,在此需要做认真的研究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一)患者疾病和用药风险评估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病症极为复杂,通常会伴有脏器功能衰弱和多脏器的慢性病,每天服用药物的品种比较多,护理人员要合理的给患者配置药物,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采取护士患者互相查对措施,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由于心血管药物会引起重症患者血压的下降,引发心动过慢、心律失常、休克甚至心脏骤停等严重的并发症,这需要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合理用药,及时注意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此过程中,如果医护人员护理不到位,极有可能造成患者心率过快,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风险管理,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
(二)设备仪器风险评估
在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会用到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和心电图仪等设备,如果不对这些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或者医护人员不能熟练的使用,都会给患者带来危险事件,如在除颤仪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导联线的线路出现接触不良的状况,这样就不能正常复律。相关的设备仪器需要定期的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相关设备的管理工作,对护理人员定期的开展设备仪器操作培训考核,保证医护人员熟练的使用这些设备,这样也有利于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护理人员素质评估
护理工作和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同时也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尤其是对于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我院针对重症患者的护理人员专业素养要求很高,对于专业知识薄弱、处理护理风险意识不强的人员,在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应急风险处理不当带来的潜在风险。因此,需要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自身责任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相关护理人员在应急预案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定期开展护理人员的考核工作,通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晨会提问等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从而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以便更好的处理类似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防止危险事态的发生。
2.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P<0.05表示没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指标完成情况如表一所示,从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实施风险管理前和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效果截然不同,实施风险管理前(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人和65人,效果低于实施风险管理后的试验组,由此可见,试验组,即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效果比较好。
4 讨论
我院在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成立了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相关的重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并实施风险评估机制,制定护理风险管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可以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所以,我院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来,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有了明显的减少,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通过加强对患者疾病和用药风险的评估、设备仪器风险的评估和护理人员素质的评估,有效的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了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了对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因此在客户满意度方面也得到了患者的支持和肯定。这要求相关的护理人员从自身的内在素养进行提高,加强自身应对患者护理的风险管理意识,制定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及重症疾病护理预案,并进行培训考核,建立护理质量检查及问题反馈,从而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给医护患者和家属提供满意的舒心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进文,王其燕.预见性护理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23-24.
[2]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13):75-77.
[3]霍世英,黄叶莉.临床病人安全用药的管理力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3):75-76.
[4]董晓红.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32):93-95.
[5]阮杏菲,钟华,邓建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2):112-113.
作者简介:裘丽丽(1977-)女,汉族,浙江永康人,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裘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患者论文; 重症论文; 心血管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内科论文; 风险论文; 过程中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