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论列宁在执行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党建思想之一_马克思主义论文

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论列宁在执行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党建思想之一_马克思主义论文

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论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党建思想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党建论文,新经济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A227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1-8182(2002) 05-0012-07

我们正在按照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进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在这一方面,正 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马克思、恩格斯讲得不多,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正因 为列宁建立了那么一个好的党,才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4页。)因此,深入研究列宁的建党学说尤其重要 。我们过去在总体上研究列宁的建党学说做了不少工作,也是有成果的,但对列宁在新 经济政策条件下党建思想却缺乏专门研究。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之后, 苏维埃俄国进入了在新经济政策指导下正常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当时的苏维埃俄 国还处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与我们现在的社会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但 我们今天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条件又有不少与当年的苏维埃俄国有相似之处 。因此,研究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党建思想,对我们不但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 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研究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的思想。

一、新经济政策条件下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

从思想上建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原则,工人阶级政党思想建设的根本 任务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正如 他指出的那样,“布尔什维主义是1903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坚固基础上产生的。” (注:《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7页。)从余粮收集制过渡到新 经济政策之后,列宁把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执政的布尔什维克党思想建设的根本 任务,因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创办理论刊物。1922年1月在莫斯科正式出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月刊。这是 一种哲学和社会经济杂志,列宁为它确定的任务就是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办这个 月刊,为党的思想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开辟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阵地。

(二)收集、翻译、出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在列宁领导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有 比较重要的著作在苏维埃俄国都有了译本。在此基础上,列宁又委托著作家、有学识的 马克思主义者弗·维·阿多拉茨基编辑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为了帮助阿多拉茨基完 成这个重要任务,1921年9月23日,列宁专门给当时正在德国的达·波·梁赞诺夫去信 ,请他给予支持,在那里搜集马克思、恩格斯已发表的全部书信并寄送回国。1922年4 月10日,列宁给社会主义科学院主席团去信介绍阿多拉茨基,请他们尽力帮助,为他订 购所需要的书籍,尤其是要使他有可能每天上午在社会主义科学院工作4小时,并使用 该院图书馆的藏书。同日,列宁还给列·波·加米涅夫写便条,请他同阿多拉茨基见见 面,并给予协助。在列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阿多拉茨基编辑的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 集于1922年出版,书名为《书信集,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中的理论和政治》。马克思恩 格斯重要著作的翻译本和书信集的出版,为苏维埃俄国全党学习、研究和应用马克思主 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撰写、出版马克思主义论著。为了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列宁热情鼓励 、积极帮助专家、学者撰写马克思主义论著。例如,1922年4月间,他收到阿多拉茨基 交来的一份《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小组学习提纲》手稿之后,马上给中央委员会书记和 宣传鼓动部去信,对作者作了介绍,并请他们从速出版他的这一部著作,著作要署作者 姓名,并不要为难作者。于是,阿多拉茨基所著《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提纲》一书,就 于1992年顺利出版了。列宁之所以强调把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根 本任务,从当时的情况看是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1.是保持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列宁关于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的一个基本观 点是:“党是阶级的觉悟的、先进的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注:《列宁全集》第1 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0页。)“党是阶级的先锋队;它的任务决不是反映群 众的一般情绪,而是引导群众前进。”(注:《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59 年版,第300页。)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 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注:《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 出版社,1959年版,第337页。)苏维埃俄国在经济政策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阶级关系变化 ,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不利的。长期的帝国主义战争、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使国 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大部分企业无法开工,粮食和其他最必需的食品馈缺,许多人为 了逃饥荒跑到了农村,工人阶级队伍日益涣散,一部分工人脱离了本阶级。农村正在中 农化,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包围着工人阶级政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资本主义 不可避免将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起来,资产阶级的影响和作用将会加强。所有这些,党的 阶级基础的变化和社会阶级关系的新情况,必然要反映到党内,导致党内无产阶级思想 和资产阶级思想斗争的激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党就有被解 除思想武装,从而失去先锋队性质的危险。所以,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党的 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

2.与党内出现的新情况直接相关。苏维埃俄国从战争移入和平建设时期,在出现暂时 困难和危机的情况下,一些不坚定的党员在思想上发生动摇,党内出现了一些背离马克 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倾向。1920年11月,托洛茨基反对派挑起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以列 宁为代表的党内多数认为,为了恢复国民经济,振兴工业,需要改变工会中的军事化工 作方法,用说服和民主的方法吸引工人阶级及其职工会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托洛茨基 加以反对,主张用行政手段对待工会,提出“把螺丝钉扭紧一下”和自上而下“整刷” 工会干部的口号,要求立刻把“职工会国家化”。在工会问题上两种主张的分歧,在于 对待群众、掌握群众和联系群众的方法问题上,但实质上关系到党和工人阶级的关系, 关系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按托洛茨基的主张办,势必引起工人阶级与党的对立,危 害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所以列宁说,托洛茨基在工会问题上的观点“不是马克思 主义的”,它“包含着许多理论上的错误”。(注:《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 ,1959年版,第15页。)

在争论时期又出现了其他反对派,即以施略普尼柯夫为首的“工人反对派”,以萨普 龙诺夫的首的“民主集中派”,以布哈林为首的“缓冲派”。“工人反对派”要求把管 理国民经济的工作交给工会——“全俄生产者代表大会”。主张国家“工会化”,也就 是说,使国家服从工会,使国家化为乌有。列宁指出,“工人反以派”的主张“是一种 工团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倾向。”(注:《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第238页。)“民主集中派”要求由工人推选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团,要求党内有 派别和集团的自由,反对管理上的集中制。列宁称“民主集中派”是“叫喊得最响亮者 ”的派别,它的纲领“是一种最恶劣的孟什维主义和社会革命主义。”(注:《列宁全 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6页。)“缓冲派”企图把托洛茨基的纲领和 列宁的纲领调和起来,在两个纲领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起缓冲作用。布哈林说,列 宁是“从政治上”看问题,托洛茨基是“从经济上”看问题,而他是把双方统一起来, 企图把自己说成“凌驾于‘争论双方’”之上,而实际上是替托洛茨基主义辩护。列宁 指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 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布哈林宣传把从政治上看问题和从经济上看 问题统一起来,“这样就在理论上堕落到折衷主义立场上去了。”(注:《列宁全集》 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72页。)布哈林“在这里所犯的错误的理论实质, 就在于他用折衷主义偷换了政治和经济之间的辩证的关系。”(注:《列宁全集》第32 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80页。)

党内各种背离马克思主义倾向的出现,这是社会上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及其动摇性在 党内的反映;同时也与党多年忙于战争,许多党员还没有受过马克思主义的锻炼有关; 此外,一些过去的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崩得分子等声明转到布尔什维主义立场上 以后也加入了党组织,他们的小资产阶级动摇性必然是要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党内各种 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倾向的存在和出现,便使捍卫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 教育,成为党的思想建设的紧迫任务。

3.执政党面临新任务的需要。1920年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俄 国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俄共(布)面临的历史任务是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如何实现这个过渡,对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来说,这是个全新的课题。在马克思恩 格斯的著作里没有现成的方案,历史上也无先例。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 的普通原理同苏维埃俄国实际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找到正确的道 路。因此,必须在全党牢固树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列宁是一位很富于理论 创新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革命时期他把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基本原理同帝国主义和 俄国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社会主义一国胜利学说,领导俄国人民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 利。现在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列宁当然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苏维埃俄国的实际结 合起来,实现新一轮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所以,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思想 建设的根本,正是适应俄共(布)面临新的历史任务的需要。

二、坚持战斗唯物主义的思想战线,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 论基础,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思想路线。这种唯物主义不但是科学的,而且按其本 质来说,又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具有强烈的战斗性。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掌握这种世界观 和方法论,才能在错综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历史运动中,看清社会变化的本质及其发展规 律,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发展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发挥无产阶级先进战士的作用。 因此,列宁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历来都十分重视在全党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在实 行新经济政策的形势下,列宁强调指出,党的思想建设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要 的任务就是要坚持战斗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为了坚持战斗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列宁开展了多方面的 工作,并在1922年3月亲自为“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撰写了《论战斗唯物主义的 意义》一文,明确地提出了党在思想战线上的重要任务。

(一)反对哲学上的反动派和资产阶级的种种哲学偏见。随着苏维埃俄国逐步实行新经 济政策,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和平复辟资本主义的幻想。已经被打倒了的立宪民主党人、 社会革命人、孟什维克、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子的活动又死灰复燃。他们竭力向劳动人 民灌输资产阶级思想,暗中散布说,国家一定要退回到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 的结局将是耐普曼取得胜利,苏维埃政权将蜕化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逃亡国外的资产 阶级也一心指望资本主义的和平复辟,他们确信不能用外国武装干涉的办法来推翻苏维 埃政权以后,就指望苏维埃国家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候内部会发生蜕化。在这种情况 下,哲学、社会学、自然科学方面一些敌视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以及唯心主义、宗教神学 的活动也十分猖狂,一些有学位的资产阶级仆役成了最粗暴最卑劣的反动观点的传播者 。而布尔什维克党内的反对派也同他们沆瀣一气;一些年轻的共产党员因没有识破各种 伪科学的本质,轻率地大表赞同。为了打退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的进攻,提高全党认别 各种伪科学的能力,列宁明确指出:“吸收一切拥护彻底的战斗唯物主义的人来共同反 对哲学上的反动派,反对所谓‘有教养社会’的种种哲学偏见,是我们绝对的义务。” (注:《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99页。)并认为,“在马克思 主义旗帜下”杂志,首先应该是一个战斗的机关刊物,这就是说,不管一切现代“有学 位的僧侣仆役”是官方科学界的代表人物,还是以“民主主义左派或有社会主义思想的 ”政治家自命的志愿兵,都应坚决地加以揭露和反击。

(二)不倦地进行无神论的宣传和斗争。由于长期以来农奴制的反动统治,宗教神学在 俄国有很大的影响。现代的信仰主义又往往披上科学的外衣,为宗教神学辩护,具有更 大的迷惑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有些主管部门曾在全国 开展了无神论的宣传工作,但列宁认为,这个工作做得非常软弱无力,非常不能令人满 意。因此,列宁指出:“要不倦地进行无神论的宣传和斗争。”(注:《列宁全集》第3 3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00页。)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也是那些似乎是信仰 马克思主义而事实上却在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往往忽视的事情,就是要善于唤起 最落后的群众自觉地对待宗教问题,自觉地批评宗教。为此列宁指出,“在马克思主义 旗帜下”杂志,应该成为一个战斗的无神论的机关刊物。必须用许多篇幅来进行无神论 的宣传,评价有关的著作,纠正国家机关在这方面工作中的大量缺点。特别重要的是, 要利用那些包含有许多具体事实和对比来说明现代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阶级组织同宗 教团体、宗教宣传之间的关系的书籍和小册子。其次,列宁认为,18世纪老无神论者所 著的那些锋利的、生动的、有才华的政论,机智地公开地打击了当时盛行的僧侣主义。 那些政论在唤醒人们的宗教迷梦方面,往往要比充斥在我们出版物中的常常歪曲马克思 主义的文字更适合千百倍。因此,要遵循恩格斯的嘱咐,把18世纪末叶战斗的无神论的 文献翻译出来,广泛地传播到人民中去。再次,列宁认为,要组织、鼓励和支持著作家 撰写科学著作和无神论的书献给读者。他还亲自做了这方面的工作。例如1922年3月, 列宁看了伊·伊·斯克沃尔佐夫——斯切潘诺夫写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 国电力化与世界经济的过渡阶段》一书,就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一个榜样,它表明应 当怎样从头教蒙昧无知的俄国人”。(注:《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 版,第592页。)还请作者再写一本关于宗教历史和反对一切宗教的书。

(三)深入研究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过去 曾受到列宁致命批判的波格丹诺夫哲学又泛滥起来,它们从唯心主义立场出发,大肆攻 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然而,世界上数亿人民日益奋起斗争的事实,新民族和新 阶级日益奋起斗争的事实,却越来越鲜明地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因此,列宁向全 党提出深入研究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任务。列宁认为,“在马克思主义 旗帜下”杂志的一些编辑和撰稿人应该形成一个独特的“黑格尔辩证法唯物主义之友协 会”,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组织系统的研究,即研究马克思在他所写的 “资本论”及各种历史和政治著作中实际运用的辩证法。根据马克思怎样运用唯物主义 的观点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例子,我们能够而且应该从各方面来阐明这个辩证法。要在 杂志上登载黑格尔主要著作的摘要,用唯物主义观点来加以解释,引用马克思运用辩证 法的实例,以及引用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方面的、为近代史尤其是现代帝国主义战争和 革命提供得非常多的辩证法的实例来加以评注。这种把研究和运用结合起来,定能更有 力地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提高全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为了完成布尔什维克党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条件下思想战线上的重要任务,列宁提出要 实行两个联盟。一是共产党员和非党员的彻底唯物主义者结成联盟,二是哲学家和自然 科学家结成联盟。(注:《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03页。)

列宁认为,共产党员如果以为单靠革命家的手就能完成革命事业,那将是他们最大的 最危险的错误之一。革命家只能是真正富有生命力的先进阶级的先锋队,而先锋队只有 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对的任务。因 此,在各种活动领域中,不同非党员结成联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顺利的共产主义建设 。在捍卫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也是如此,共产党员必须和非党的唯物主义者结 成联盟,共同反对哲学上的反动派,才能取得思想战线上斗争的胜利。

此外,列宁认为,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哲学家同现代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现代 自然科学家倾向于唯物主义,敢于捍卫和宣传唯物主义,反对盛行于所谓“上流社会” 的唯心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时髦的哲学倾向。列宁强调指出,正因为现代自然科学经历着 急剧的变革,所以往往会产生一些大大小小的反动的哲学学派和流派。因此,现在的任 务就是要注意自然科学领域里最新革命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并吸收自然科学家参加哲学 研究工作。如果不完成这个任务,战斗唯物主义根本就没有战斗性,也不是唯物主义。 另一方面,任何自然科学,任何唯物主义,如果没有充分可靠的哲学论据,是无法对资 产阶级思想的侵袭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复辟坚持斗争的。因此,自然科学家应该做一个 现代的唯物主义者,做一个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的自觉信徒,也就是说应当做一 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不这样做,大自然科学家在作哲学结论和概括时,就会和以前一样 常常感到束手无策。自然科学进步得很快,正处于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极为深刻变革的革 命时期,因此,自然科学离开哲学结论,无论如何都是不行。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 学家和现代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不但可以更有力地打击哲学上的各种反动派,更好地 进行无神论的宣传和斗争,而且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繁荣自然科学的研究 ,这是确保布尔什维克党实现思想战线上重要任务的有力措施。

列宁关于坚持战斗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论述,为布 尔什维克党在新历史时期制定和执行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用新经济政策武装全党

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提出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立新历史时期党的马 克思主义政治路线,用新经济政策武装全党。

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建设社 会主义,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和俄国革命实践提出的重大新课题。俄国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这个课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1918年初,苏维 埃俄国退出了沙皇政府参与的帝国主义战争,着手进行国内建设。列宁提出企业建立全 民的计算和监督的工作,以便过渡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并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根本 任务。但列宁提出的这个工作重点转移的设想没有能够实现,从1918年春到1920年底, 苏维埃俄国又不得不进行连续三年的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战争。 这一时期,苏维埃俄国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粮食贸易垄断制和余粮收集制 ,城市实行消费品定额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流通,实行普遍的劳动义务制等。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通过国家的法令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这个政策对 于集中人力物力保证打败外国武装干涉,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但它是在 战争使经济遭受破坏的情况下,苏维埃政权被迫实行的,并不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开展 经济建设的政策。因此,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其弊端就尖锐地暴露出来,导致农民暴 动、工人罢工、士兵叛乱等严重事件的发生。

列宁深刻地总结了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从俄国实际出发,提出了新的 经济政策。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做出决定,实行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 济政策的战略转变。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是: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一定范围 内恢复贸易自由;将雇工在20人以下的小企业退还原主并对国内外资本家实行租借制和 租让制;在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充分利用外国资本和技术来加快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这个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同广大农民群 众的结合。就是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和国家支配一切大生产资料的条件下,通过商 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建立工农两大阶级的经济联盟,逐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 物。列宁指出:“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 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工业和农业中的雇佣工人占绝大多数的资本主 义发达的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的。”(注:《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59 年版,第203页。)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里,有在几十年的过程当中形成的农业雇佣工 人阶级。只有这样的阶级,才能够在社会上、经济上以及政治上成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支柱。只有在这个阶级相当发展的国家里,才能够从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而不需要全国性的特殊的过渡办法。俄国的情况不同,这里的产业工人仅占少数,而 小农则占绝大多数。列宁认为,在俄国这样的国家里,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两个条件下 才能获得彻底的胜利。第一个条件是得到一个或几个先进国家里的社会主义革命对它的 及时支持。另一个条件,就是要使实现自己的专政或者说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 多数农民之间互相协议。这个协议是个很广泛的概念,它包含着一系列的措施和过渡办 法。在其他国家的革命还没有到来时,只有同农民协议,才能拯救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为了同农民达成协议,就应当努力满足农民的合理要求。这个要求,实质上是两个东 西。第一,需要有一定的周转自由,需要给小私有主一定的经营自由;第二,需要供应 商品和产品。新经济政策的各项措施就是围绕这些要求提出来的,借以刺激农民和小生 产者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促进社会主义大工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大工 业的发展又为改造农业和小生产者,为向资本主义进攻创造条件。最终目的是通过迂回 的道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新经济政策是列 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探索中终于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特点的、比较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 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之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致力于用新经济政策武装全党, 召开各种会议广泛地宣传和讲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意义,出版《论粮食税》等著作, 通过各种渠道把新经济政策的措施贯彻到实践中去。列宁在用新经济政策武装全党的斗 争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

(一)政治路线确定后,基本政治任务在于贯彻落实。1921年5月,列宁在为俄共(布)第 二次全国代表会议制定的“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中指出:“当前的基本政 治任务是使党和苏维埃的全体工作人员充分领会和确切执行新经济政策。”“党认为这 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实行的长期的政策,要求一切工作人员极其仔细和认真地加以执行 。”(注:《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24页。)1921年10月,列 宁又说:“从政治上描述伟大任务的时期已经过去,实际执政这些任务的时候已经来到 。”(注:《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54页。)1922年1月,列宁 在“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指示草案”中又进一步指出:“在1921年12 月党代表会议和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以后,现在新经济政策已经十分明确地规定下来 了。因此,必须尽一切努力,尽可能广泛地和迅速地把新经济政策应用到实践中去。任 何有关新经济政策问题的一般议论、理论探讨和争辩,都应当送到争论俱乐部里去,有 一部分可以在报刊上发表。必须把这种现象毫不留情地从人民委员会、劳动国防委员会 和一切经济机关中清除出去。”(注:《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第167页。)

(二)排除右的和“左”的干扰,把握新经济政策的性质。孟什维主义者从右的方面攻 击新经济政策,胡说布尔什维克已经向后转,转向资本主义了,那里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另一些人从“左”的方面散布一些不正确观念,照他们看来,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 制,是从一般共产主义过渡到一般资产阶级制度。列宁指出,必须反对这些错误看法, 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牢牢把住新经济政策的社会主义性质。他说:“粮食税,是 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所迫使采取的特殊‘战时共产主义’,进到正常的社会主 义产品交换制的一种过渡形式。而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制,又是从由于小农在居民 中占优势而具备一些特点的社会主义,进到共产主义的一种过渡形式。”(注:《列宁 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33页。)

(三)不作空谈,要研究实际经验。1921年5月,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 关于粮食税的报告”中指出,“这些代表大会的主要缺点仍然是:我们在提纲和一般的 纲领、一般的议论这些无益的东西上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而没有让人们在会上真正地交 流各地的经验,使他们在回去以后能够说:我们在成千个例子中找到了这么一个好的例 子,让我们仿效这个例子吧。”“代表大会应当特别重视的,不是去研究会议的一般提 纲和纲领,而是研究实际经验,研究好的和更好的例子,并且把占多数的落后地区和中 等地区,提高到现有的少数模范地区的水平。”(注:《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 社,1959年版,第407—408页。)1922年4月,列宁又指出,“在我国最糟糕的就是,在 报刊上和政治喧声中一般议论过多,而对地方经验的研究太少。”“要更加更加具体地 研究地方经验、细节、小事情、实际经验和工作经验……。这样的工作做得越多,越深 入实际生活,……那末,无论我们的报刊或者我们的整个建设的改进也就会越加顺利。 ”(注:《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600—601页。)

(四)既要开会讨论,又要进行严格管理。列宁说:“必须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 立在个人利益的关心上面。共同讨论,专人负责。整个新经济政策要求我们把这两者划 分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确。”人民已经转到新的经济条件下,踊跃地讨论,这是一种新 现象。但又造成了许多混乱,这是不可避免的,并不危险。只有及时学会区别哪些是需 要开会讨论的,哪些是需要管理的,我们才能达到苏维埃共和国应有的要求。可惜我们 还没有学会这样做,大多数代表大会都开得非常不切实际。因此,“不要把需要开会讨 论的和需要管理的混淆起来。一方面要开会讨论,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进行管理,要比 以前的资本家更坚决地进行管理。否则,就不能打败他们。应该记住,一定要比以前管 理得更严格更坚决。”(注:《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51页。)

新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使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 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实践证明,列宁提出并经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 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可惜的是,在列宁逝世之后,斯大林过早地结束了新经济政策, 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条件下党的思想建设的思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无产阶 级政党处于执政地位首次提出的党建思想,其意义重大和深远。首先,它为布尔什维克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提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使布尔什维克 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面对错综复杂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在小农生产者占优势的俄国打开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其次,列宁在实行新 经济政策条件下党的思想建设的思想及其贯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和 实践。列宁的思想和实践证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建设的永恒 课题;在党的思想建设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主要任务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时代特征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为党确立一条正确的马克思 主义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使党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发挥无产阶级先进战士的作 用。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以及为布尔什维克党制 定新的政治路线,所提出的不少具体观点和措施,为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了 宝贵经验。第三,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条件下党的思想建设的思想,对我们中国共产 党在新时期的思想建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当今的中国社会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人民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 的社会历史条件与当年的布尔什维克党有不少相同之处。因此,列宁的思想对我们当前 正在进行的党的思想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出,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注: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 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6页。)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列宁党 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收稿日期:2002-05-21

标签:;  ;  ;  ;  ;  ;  ;  ;  ;  ;  ;  ;  ;  

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论列宁在执行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党建思想之一_马克思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