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你”探微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你”探微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有”小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考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一语修改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修改本是人们事先预料到的,因为十六大报告的表述已经作了相应的改动。然而,把党的意志转变为国家意志,再把中共党章的概念转变为中国宪法的概念,意义又不一样。本文围绕一个“有”字,对我国政治生活中使用了二十余年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史实,作一小考。

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革。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从此,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诞生了一个划时代的命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语言环境、表达意思的需要,有的地方加上“建设”二字,谓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的地方使用“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后历届党代会政治报告的题目,大都使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

党的十三大报告题目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归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2个理论观点。

党的十四大报告题目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九个层次归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且提出,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五大报告题目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党的十六大报告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宗明义地提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面没有了“有”字。

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性分析。

较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质的判断更为明确、更为准确,也更合乎概念运用的语言环境及其表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旨在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进行定性描述,也就是说,这一概念的使命是通过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进行质的判断,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质的区别,回答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有”多少、达到什么程度、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定量分析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本身不可能、也不必要作这样的回答、这样的表述。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只能、也只需作定性分析、定性描述,不需要回答“怎么样”的问题。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其任务是正确把握事物的质。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某一事物之所以是它自己而不是别的事物,就因为它具有特定的质。人们对事物的把握正确与否,首先取决于是否正确地认识了事物的质。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就在于它将把握某一特定对象的质作为自己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的质进行了完整准确地界定,满足了人们对这一对象进行定性认识的需要。

其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义不明。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反映了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深化认识的历史过程,较之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使用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等初始概念,更规范、更接近真理,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但让它准确回答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是什么”,则难以胜任。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表述,是定量描述,回答不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也就是说,未能表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的惟一特色:中国特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表明了“中国特色”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中的存在,谓之“有”,却没有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或者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表明了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却带来新的疑问: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是否“还有”其他特色?可见,在“中国特色”之前添加一个“有”,反而使概念不清,表述不准,语义不明,失去了定性分析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则不然,它具有内在的排他性,不仅表明了中国特色之“有”,而且,概念本身便直接否定了当今中国社会主义“还有”其他特色,也就是说,“中国特色”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惟一特色,不可能“还有”其他什么特色。当然,中国社会主义向世界一切社会主义乃至非社会主义学习,不断充实、发展自己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表达了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的惟一特色,不仅更准确、更简洁、更科学,而且,进一步向世人宣示了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商品市场有“品牌”一说,品牌除了其自身具备应有的品质之外,前提是此种商品特质的惟一性。借用此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不仅表明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而且表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的惟一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品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独树一帜,傲立于世。

标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你”探微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